[摘 要]本文在分析江蘇特色產業群和聚集示范區的行業分布和區域分布的基礎上,結合江蘇省高職重點專業群建設,從專業結構和布局結構角度分析得出,目前江蘇高職專業群基本上滿足產業區的需要,產業群區域分布均勻,但高職教育發展。針對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需要加大規劃,建立群聯盟,追蹤群勞動力需求變化,調整職業教育專業方向。
[關鍵詞]產業群;重點專業群;高職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59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1 高職重點專業群發展研究綜述
高職教育的發展速度、規模和質量直接取決于經濟特別是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水平,反過來,高職教育的發展為產業集群提供人才支持。基于產業群的實踐、實訓、工學結合和終身學習體現這所院校的地域優勢。高職院校應設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特色專業、優勢專業和新興專業,應對社會需求的變化。
徐宏偉、鄭君梅從專業集中度、專業點分布數、專業設置結構和專業點所在院校地理分布情況四個角度分析,以2010年前江蘇省專業招生與三產產值情況,得出尚需設置第一產業特色專業,第二產業作為江蘇省高職院校六大主導專業之一的制造大類專業在第二產業專業設置中始終保持在遙遙領先的位置,與江蘇省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相適應。從江蘇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情況來看,無論是傳統服務業還是現代服務業的專業都有涉及,可以滿足未來新型服務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孟韜、孔令柱基于產業集群的高校專業集群建設探析,以建設適應產業集群發展的高校專業集群框架體系為目標,對沈陽裝備制造專業集群進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若干專業集群建設措施。
綜上所述,在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適用性以及產業導向的專業建設方面,多以產業產值、專業設置、專業布點數和招生人數這些宏觀指標進行分析。本文從江蘇高職重點專業群與特色產業群和聚集示范區(簡稱產業群)角度,分析江蘇省高職教育專業群與產業集群人才需求吻合程度。
產業群以地理邊界也就以市邊界,重點專業群是地理邊界內高職院校的核心專業,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有示范效應,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撐。本文僅從布局和專業方向,比較二者的吻合情況。
2 重點專業群與產業群、示范中心建設的現狀分析
《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蘇教高〔2012〕16號)文件要求,學校重點專業“以實現人、財、物的統籌為手段,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依托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的優勢資源,從專業群組建的視角”,重點圍繞人才培養體制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實訓體系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雙師”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與建設,進一步強化內涵建設,以重點專業建設帶動相關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目前共建設202個高職專業群,主要采用三種方式構建。第一,圍繞產業鏈構建專業群。通過對某個產業鏈的人才需求狀況進行分析,設置與產業發展一致的專業,專業群的核心專業帶動其他專業發展。第二,圍繞崗位群,設置相關專業。各專業盡可能覆蓋崗位群的崗位,以培養各個崗位需要的人才。第三,圍繞學科設置專業,學科相同或相近的專業構成一個專業群。
江蘇省特色產業集群,是為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形成布局合理、要素集聚、資源共享、協作共贏、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而設立的。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是指產業優勢明顯,主導產業突出,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對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具有示范作用的產業集聚區,包括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中小企業園區等。目前江蘇省特色產業集群已認定共計100家,江蘇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70個,總計170個產業群。產業群和產業集聚示范區都記為產業群,重名的產業群位于不同縣市且側重點不同,亦視為不同的產業群。
3 重點專業群與產業群對接分析
重點專業群體現了這所高職院校的教育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職教育提供的高素質勞動力的專業方向。將170個特色產業群和產業集聚示范區,202個高職重點專業群,按照江蘇省行政區域劃分13個市。產業集群在地域分布上較為平均,蘇州和無錫兩個城市的產業群較多;專業群的分布存在不平衡,南京和蘇州教育資源較豐富。
一個產業群需要多個相關專業,一個專業群也可以對應多個產業群。如裝備制造產業生產過程相關的專業主要集中分布在機械類、電子信息類、電氣信息類、交通運輸類和材料類等類別。產業群對應的專業群,也有核心專業和輔助專業之分。在機械類專業集群中,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是核心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焊接技術與工程等是輔助專業。本文按照專業大類和產業大類進行匹配得出表1和圖1。
①常州、無錫和徐州,專業群與產業群滿足率和對口率較高且較一致。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優勢專業從專業方向上基本滿足產業群的需要,專業設置較為合理。②宿遷、連云港和淮安,職業教育落后于產業群的發展,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③鎮江、鹽城和揚州,重點專業群與產業群對口率低,意味著職業教育要盡快調整方向,發展產業群所需的專業。④南京重點專業群占總數的24%,勞動力市場豐富,有很強的教育優勢,但缺少產業群的支持,對后續發展反而形成制約。⑤泰州、南通和蘇州,重點專業群包含第一產業專業,與目前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方向不同,造成其吻合率低。
4 高職重點專業群發展研究發展建議
4.1 加大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規劃
從江蘇產業集群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來看,主要表現為外生型,這是由于江蘇的產業集群建立的基礎是外資企業以及原國有經濟。省市在產業群培育、引導和規劃上,對產業群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和終身教育,一并將高職教育發展納入其中,減少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滯后。高校資源不足的地區大力發展職業技術培訓。
4.2 建立群聯盟
中職、高職和大學高校間,形成某類專業集群聯盟,加強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復合型專業能力,利于高校教師進行合作科研,從而對于提高產業集群競爭力,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產業群和專業群也可以跨區域形成聯盟。昆山現有六個產業群,市內只有一個專業群,對人才的需求是供不應求,這也形成教育資源過剩的南京市院校與昆山產業群內企業跨區域合作。
4.3 追蹤產業群勞動力需求變化
產業群內不同產業、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企業,會直接影響到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空間布局。產業集群是動態變化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產業群的勞動力市場特征—勞動力數量、素質層次和流動率不同。各高職院校還需從產業群所處階段和發展趨勢角度,確定專業集群內部的所需的核心專業和輔助專業勞動力。
總體來說,江蘇高職教育基本上滿足產業群需求。部分省市專業建設滯后如宿遷市,一方面專業建設需要周期和教育資源;一方面異地已有相關優勢專業,從質量和數量能夠滿足該專業群的總體需求。對技術密集型產業集群主要是更高層次人才需求,本文只分析了高職層次,未統籌考慮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部分優勢專業群雖與產業群不吻合,但體現江蘇教育特色和行業水平,要傳承保持。
主要參考文獻
[1]徐宏偉,鄭君梅.江蘇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查研究[J].職教通訊,2012(7).
[2]趙昕,張峰.基于產業集群的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基本內涵與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13(4).
[3]孟韜,孔令柱.基于產業集群的高校專業集群建設探析——以沈陽裝備制造專業集群為例[J].經濟師,2012(4).
[4]宋玉軍,魏萍.產業集群理論視角下高校專業結構優化路徑的思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4(3).
[5]安甜甜.基于產業集群的遼寧省高職院校專業集群建設與發展研究[J].才智,2013(6).
[6]蔡建平,沈陸娟.高職教育與區域產業集群互動的實證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