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高速發展,計算機學科內容不斷推陳出新,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給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帶來巨大挑戰。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指導下,2015年起全國各地醫學類二本院校紛紛開展了向應用型轉變的變革式發展,也為計算機課程的建設提出新的挑戰。校園網教學平臺已成為高校發展的基礎內容,本文重點分析了新形勢下醫學計算機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面對的挑戰,并結合錦州醫科大學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基于卓越校園網教學平臺下的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其研究內容貼合于國家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契機,校園網范圍內的線下、線上教育的融合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其實踐內容對新形勢下計算機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9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向應用型轉變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地方醫學類高校,地方性醫學院校要突破醫學教育的同質化問題,完成由傳統的學歷教育向醫學及相關教育的職業轉變,進而完成服務于社會的回歸。高校的應用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于教學目標、教學實現、教學資源建設等于一體。醫學生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也需要適應新形勢下的轉變,進而更好地服務于醫學應用化職業教育。
計算機科學是信息時代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作為公共基礎工具類學科,其應用領域、熱門技術、工具職能等不斷發展更新,這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帶來了巨大挑戰。計算機課程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就必須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進行不間斷的系列化革新。
基于“互聯網+教育”的產業融合的時代背景,本文旨在依托校園網教學平臺下探尋研究醫學生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進而解決目前學生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各種問題。
1 醫學計算機課程現狀調查分析
醫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國家教育大綱規定的醫學院校的基礎性課程,在應用轉型時代,其教學目標是以醫學生未來的職業化需求為依據,使其了解并掌握未來工作中需要的計算機相關技能,如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計算機醫學分析等。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主要由理論課堂和實驗組成。本文以錦州醫科大學在內的15所地方型醫學院校為樣本進行了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93.3%的醫學院校都進行了醫學職業化的教學改革,重點強化了學生的醫學職業技能教育,比如錦州醫科大學為了加強學生的臨床職業化技能培訓延長了半年的臨床實踐,進而壓縮了在校的課程學習時間,其中包括計算機的教學時數,由84學時調整為64學時。這也是醫學院校應用化轉型的主要措施,90%以上的學校都降低了計算機基礎的學時數,其中2所院校將計算機課程學時數降到20學時以內。那么,如何在相對較少的課時時間內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在醫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中顯示,15所院校中的11所,減少或摒棄了傳統的辦公自動化和數據庫內容,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了內容拓展。拓展主要集中在醫學多媒體資料的數字化處理和醫學管理信息系統領域,都占到80%以上。新的課程順應了職業化的發展需求,但也應看到新課程帶來的新的需求。比如醫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包括理論教學的同時還包括大量的案例和調查實踐環節,傳統的實驗室教學模式很難適應其教學要求。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95%以上的學生希望在傳統的教室及實驗室教學之外進行不限時間和空間的教學或學習,86%的學生有過用智能手機或PC終端的學習體驗,100%的學生對互聯網時代新興的教學模式感興趣。
由以上調查分析可知,傳統的醫學生計算機教學模式,在高校應用化轉型和新內容不斷涌現的形勢下難以適應新時代醫學生未來職業需求,探索新模式已成為必然之路。調查也顯示80%以上的醫學院校都不同程度上開展了醫學生計算機課程模式改革。
2 校園網教學平臺優勢分析
校園網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多媒體網絡信息平臺。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為學校教學提供先進的教學環境。校園網教學平臺就是依托校園網的局域網絡環境提供在線教學、教學資源共享、在線作業、在線考核、在線教學管理等教學功能的信息化平臺。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 實現教學的網絡化
校園網教學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具有鮮明的網絡特征。首先,實現教學的網絡化,使學習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擺脫傳統教學時間、地點制約,更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綜合,實現時空的高效利用,增進學習效果。其次,校園網教學平臺也是高度資源共享的平臺,可以拓展學生的資源利用范圍。最后,校園網教學平臺是多媒體平臺,可以為教學模式的拓展提供最大的自由度。
2.2 校園網教學依托校園網,成本低,便于實現和使用
隨著校園信息化的不斷提升,幾乎所有高校都建設了自己的校園網絡平臺,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前期投入,開展教學平臺建設是校園網功能的進一步開發,硬件投入成本低。同時,各教學平臺開發公司的教學平臺產品都已成熟,建設方便。
2.3 校園網教學平臺立足學校針對性強
目前基于互聯網的教學信息系統絕大多數都在利用網絡的無線擴充能力,實現教育對象的廣泛化,由此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針對性差,如內容廣泛、層次不明顯等。而校園網教學平臺多數服務于本校的教師和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直接針對性強。
2.4 校園網教學平臺線下、線上教學結合性好
O2O的教育模式是目前網絡教育的最好模式,在一份網絡教育調查中指出其支持率超過36%,高于B2C和C2C網絡模式,尤其適合以高校為單位的小范圍使用。
3 基于卓越校園網教學平臺的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
卓越校園網教學平臺,是由錦州醫科大學引入,由上海卓越睿新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包括課程總覽、教師管理、課程運行及學生選課等多個模塊。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能實現在線視頻課堂、在線微課、在線教學資源分享、在線作業設置、在線小組討論、在線留言、在線考核等多種形式,受到教師與學生的廣泛歡迎。
為了應對錦州醫科大學的應用型轉化,順應時代要求,醫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式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和探索。首先,壓縮理論教學內容,增加網絡實踐課程。其目的是盡量降低固定時間和空間的學時量,學生通過教學平臺查看實踐教學視頻和實踐作業,并利用個人電腦等設備完成實踐作業。其次,利用傳統教學完成基礎性計算機知識教學,如辦公自動化和數據庫等,完成計算機基本教學任務。采用卓越教學平臺組件拓展課程(如管理信息系統、醫學圖像處理等)實現新形式下教學內容拓展,在其教學形式上可以采用在線視頻和微課等。再次,通過討論群組,在教師方實現遠程指導,在學生方實現集體談論式教學和團體協作。最后,通過傳統考核和網上考核管理對學生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監管,保證教學質量。
4 結 語
醫學計算機課程是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性課程,計算機具有應用廣、更新快等特性使其不同于其他學科。同時,醫學類地方高校應用化轉型是國家教育發展的基礎指導方針之一,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之路,醫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如何在困境中實現突破,是擺在計算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互聯網+教育的融合是目前教育發展的主導方向,所以實現網絡平臺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理想的方向。本文重點探討了互聯網時代,基于校園網教學平臺的醫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校園網的優勢,使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在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證明,其改革較好地解決了醫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所面臨的問題,對以后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慧.高校轉型改革過程中醫學本科計算機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0).
[2]趙慧,高昱.以醫院信息系統應用為目標的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2).
[3]袁占花,李祥生.醫學專業計算機課程設置的研究與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