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模式體系構建的不完全、校企雙方合作程度不夠深入、培養目標的定位模糊、課程內容無法與職業標準接軌成為了目前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最為突出的問題。并且學校內“雙師型”資源的不足,職業環境體系的不夠完善等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建立學校與企業雙方深度長期的有效運行合作體制,培養目標重新準確定位,對課程內容改革來滿足職業標準,增加“雙師型”師資力量的投入和完善校外職業環境體系。
[關鍵詞]高職;財經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4
[中圖分類號]F830-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關于高職財經類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是因為這個專業所涉及的各個內容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主要表現在不完全的培養模式體系、不夠深度的校企雙方的合作、模糊的培養目標定位、課程內容沒達到職業標準、缺乏“雙師型”教師資源、不夠完善的職業環境體系等方面。
1 培養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面臨的問題
1.1 培養模式體系的不完善
大多數高職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課程模式,有幾個學校雖然引進了國外的系統化課程模式,但是并沒有根據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對其進行良好的改造,最后的結果也不盡人意。有些實習改革的高職高校甚至出現了既沒有建立起適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培養模式體系,還破壞了原有的課程體系的情況,導致課程內容紊亂無序。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學習完整全面的知識,也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學到的課程內容無法與職業標準接軌。
1.2 校企合作機制不系統
大多數高職高校并不是很重視實習為學生以后工作帶來的影響。與企業簽訂的合同內容流于表面。校方認為送學生去企業實習能夠鍛煉學生的實戰能力,為他們將來參加工作打好基礎,而忽視了對學生應對崗位問題時專業能力的培養。企業由于學生無法滿足崗位的能力需求而不重視學生的實習,對他們的工作要求也沒有達到職業的相應標準。使得雙方都不滿意,造成了惡性循環,因為校企之間溝通不夠,無法形成良好的合作體制。
1.3 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課程模式體系的基礎。很多高職學校僅僅按照財經類管理職業的大目標來定位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沒有去對社會企業做過實地調查和專業適應性調研,忽略了社會需求對其定位,導致培養目標定位界限模糊,學的課程內容差異不大,但是社會培養目標方面就有多種人才的不同定位。以至于高職院校培養的財經類管理人才無法滿足崗位的職業需求。
1.4 課程內容無法與職業目標接軌
因為很多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導致專業不對口和課程模式體系的不完善導致課程內容的重復。學到的東西也模棱兩可,在面對專業問題時不知道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以至于所學內容適應性不強,無法形成與職業標準的接軌。很多高職財經類管理專業學生可能在就業之后發現所學專業內容“無用武之地”,自己在工作的時候無法達到公司的要求。
1.5 “雙師型”教師資源缺乏
首先要了解 “雙師型”的定義,“雙師型”教師指同時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較強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能夠讓學生明白企業的工作原理又能夠擔任“教學做一體化”的工作。高職高校很大一部分教師并沒有實戰經驗,都是通過國家組織的統一考試獲得職稱資格證書。然而現在普遍認為有“雙證”的教師就是“雙師型”教師,但是這種“雙師型”教師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缺乏企業工作經驗。而從社會聘請的具有工作經驗的教師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無法很好地將自己的企業實踐經驗用教學的方法傳達給學生。
1.6 職業環境體系達不到標準職業環境要求
多數高職高校由于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系統,校內外實訓基地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教學環境較差,無法達到標準的職業環境要求,讓學生無法感受到標準的職業環境,難以用嚴謹的職業態度對待實訓,很難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職業實踐能力。
2 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為了解決高職財經類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建立完整的課程模式體系,培養出專業人才,加深高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創造合作雙贏的機制。
2.1 構建滿足崗位要求的核心課程
課程模式應該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所需要人才的專業能力體系來構建,建立相關的一系列的核心課程體系。目前比較受行業界普遍認可的有三種,最為大家所接受的當屬以財務活動的分類來構建的“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財務分析”等四個核心課程。一方面很好的體現了財務活動的分類規定,另一方面有利于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崗位接軌。
2.2 校企建立深度合作
校企雙方應加深雙方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建立深度長期的有效運行合作體制,這樣才能達到互惠互利的局面。高職學校應該增強學生為企業服務的理念教育,為企業貢獻來贏得企業的信任,從而建立互惠互利的深度長期有效合作體制。對校方而言,既能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讓課堂所學內容與工作接軌。還能夠改善校外職業環境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企業而言,企業能夠從學校獲取好處,提高了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的可能性。
2.3 重新定位培養目標
高職學校應該重新定位。通過做市場調查來確定自己學校的類型,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來了解社會需求和專業調研實現專業與行業的接軌等來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確保能夠培養出了解專業知識,同時具備多方位的管理技能的全方面人才。并且培養目標的定位準確能解決專業對口與否的問題,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么學這個專業,學這個專業適合從事哪些崗位,也能夠在崗位上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
2.4 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首先得知道行業對高職財經管理類人才的能力要求,一方面要根據中國的現狀和社會需求制定適合社會發展的課程模式體系,按照課程模式體系設置能夠與職業目標接軌的相關課程。另一方面應該根據深度良好的校企運行合作機制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造,以實現企業對職位的標準為目標。實現“學有所用”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工作崗位將所學知識物盡其用,更好地在自己崗位實現人生價值。
2.5 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
學校應該創造出一支高質量的“雙師”團隊,各個專業都要有該專業的高級教師作為保障,加強對高級教師的專業性知識考核,保證學生能夠知道專業的理論知識。再從行業聘請高質量的具備工作經驗的教師,確保學生能夠具備更多的專業實踐能力。這樣學生能更好的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技能知識相結合,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所提升。
2.6 完善職業環境
學校應該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財經類管理專業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大資金的投入,增加基地的設備,按照真實的企業環境模擬出完善的職業環境體系,建立“學做一體化”的環境。既能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又能加強校企雙方的深度長期有效合作,為企業運送更多有用的專業人才,實現雙贏的局面。
3 結 語
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還面臨諸多問題,高職院校如何培養人才,向社會輸送有用的人才,是現在學者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詳細地分析了培養經濟管理人才面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一對應的措施。為了培養出具備專業素質的高質量人才,一定要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便高職財經類管理專業能夠更好地接受目前所面臨的挑戰。
主要參考文獻
[1]趙寶芳,翟錚,宋秀云.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4(3).
[2]孫百鳴,袁冰濱,陳志平.高職學生頂崗實習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1).
[3]趙寶芳,郎琳,王靜.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11).
[4]耿青松.高職財經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