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學院公用房有償使用的改革實例,通過分析現狀、制定政策、總結成效與提出改進意見等幾方面,對高校院級單位公用房管理模式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高校;院級單位;公用房管理;定編核算;有償使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12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02
近年來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合并重組頻頻出現,使許多高校的資產總量成級數增長。隨著高校自主辦學地位的不斷提高,高校對社會服務工作全面介入,高校的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成為動態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通過不斷調整科研方向,以滿足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無論是學科建設還是科研工作,對公用房都有迫切的需求。作為一種較為稀缺的公共資源,公用房管理機制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發展。高校公用房管理是價值資產的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完善和加強高校公用房管理,優化公用房資源配置,提高公用房利用率,一直是高校公用房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和實踐課題,也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全國許多高校為了加強對公用房的管理,進行了以“定編核算、有償使用”為主導方向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這一基礎上深化改革,要以公用房資源配置長遠規劃為引導,細處著手,以“定編核算、有償使用”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公用房“資產經營”的實踐探索為切入口,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公用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推進公用房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在這里筆者將以《浙江大學教學科研用房管理辦法(修訂稿)》等規定為依據,結合光電學院實際,探索適合光電學院發展的公用房管理機制。
1 公用房現狀
光電學院教學科研用房多年來一直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隨著學院科研經費的飛速增長以及科研設備的大量增加,對科研用房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學院周轉房非常緊缺,使學院的科研、人才引進及各項工作都嚴重受到制約。在這一背景下,結合學校公用房管理的各項規定,光電學院于2013年正式啟動公用房有償使用工作。
2 管理模式探討
2013年,隨著光電學院公用房資源緊缺問題的凸顯以及浙江大學公用房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光電學院也著手開展公用房有償使用工作,主要確定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第一,光電學院公用房實行有償使用,2013年依照《浙江大學教學、科研用房管理辦法(試行)》(浙大發房[2006]1號)核算使用經費,2014年至今依照《浙江大學公用房管理辦法》(浙大發房[2014]14號)核算使用經費。
第二,光電學院公用房核算到研究所(中心),由各所(中心)核對確認后參照學校收費標準進行收費。各所超編用房盡量所內調整,如需教師個人承擔的,請所核算到個人,并統一上繳超編費。
第三,如果有公用房超編使用的教師愿意上交公用房給學院,可免去當年上交公用房面積的超編費。
第四,公用房使用面積尚未達標的教師,可書面遞交公用房使用申請,說明理由和迫切性,由學院根據公用房資源情況予以調配使用。
根據上面幾條原則,光電學院順利開展了公用房收費工作。公用房收費管理基礎工作主要分為當年實際使用面積核定、定編面積核算、超編/缺編面積及費用核算以及收費上繳幾塊工作內容。其中,當年實際使用面積的核定以2008年光電學院公用房面積摸底并由各所簽字確認的數據為基礎,根據近幾年的變更進行調整,劃分到各所和課題組加以確認。定編面積核算依據學校相關文件,分別計算了2013-2015年三年光電學院公用房核定情況,其中計算公式涉及教師職稱及人數、碩士生/博士生人數、科研業績點(2013年計算,2014年后學校取消該指標)以及各類公用房面積補貼情況。
3 實施成效及存在問題
根據三年的核算,可以看出,學院公用房使用面積一直超編,但從2013年和2014-2015年核算情況比較來看,根據不同管理辦法核算,2014年后學院公用房面積超編情況趨于緩解。一方面因為2014年定編面積計算方式的改進,使大多數所(中心)的定編面積有所增加;另一方面,2013年部分所(中心)將超編公用房上交學院,減少了其實際使用面積,從而使超編面積也大幅減少。由此可以看出,公用房收費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使學院獲得一定的公用房調配資源,從而能更好地發揮公用房的效能。
但是,也應該看到,2014年公用房定編面積的計算方法中不再考慮科研業績點,所有的科研補貼用房按照全職在崗教師人均25平方米計算,使學院科研經費最多的研究所在定編面積上失去計算優勢,反比以前減少。筆者認為科研業績(科研經費)應當作為一個動態調整的因素列入公用房定編計算中,才能起到一定的動態調整和激勵科研的作用。
綜合分析學院公用房超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浙江大學公用房管理辦法》(浙大發房[2014]14號)中計算系數的確定尚有不合理之處。從光學工程學科特點看,光電學院儀器設備多,設備資產總額在全校36個學院中位列第一。其中不乏大型的、精密的儀器設備,對環境要求高,占地面積大,但在計算定編面積時沒有得到體現。另外,計算公式中,系數按門類和學科有所區分,光電學院的“教學科研實驗用房定編系數”按信息學部系數劃分,低于工學和農生環醫,甚至低于多數理學院,僅高于人文社科類學科,系數確定明顯不合理。
第二,從光電學院現用房的各種實際情況看,公用房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助。尤其一些非常陳舊、缺乏維護的公用房,面臨被拆除的境況,使該部分用房無法進行改造,以達到合理使用和最大化利用的目的,最終造成公用房利用率較低并超編使用。
第三,從高層次人才辦公科研用房看,高層次人才進校后,在學校公用房資源緊缺情況下,無法獲得足額資助,主要靠光電學院內部挖掘,而學院公用房已超編使用,不能完全滿足高層次人才對公用房的需求,使其工作受到了一定影響。
4 改進意見和建議
學校出臺相關制度,盤活了部分閑置的公用房資源,有力提升了公用房的使用效率。與此同時,由于學科差異和公用房自身差異,當前學校公用房管理制度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第一,科研用房補貼面積應當與科研業績掛鉤。光電學院科研經費2013年與2006年相比,經費翻了兩番,需要的科研用房需求必定擴大,學校應根據需求對公用房進行相應動態調整。目前的計算方式只是根據人員數均攤了補貼面積,不利于科研用房的調整,還有可能增加空置率,不利于學院公用房調整工作的開展。
第二,科研用房補貼面積要考慮儀器設備量,尤其是大型儀器設備。光電學院儀器設備總數2013年為2008年的1.7倍,40萬以上和100萬以上大型設備都翻了一番。大量的設備需要大量的空間場所安置,才能正常開展科研工作。學校在科研用房補貼面積中應增加一定比例與儀器設備資產保有量掛鉤,從而為學校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本保障。
第三,不同性質、有明顯優劣的科研用房收費應當有級差。對于陳舊且無法改造更新的公用房應當降低收費標準,實行級差管理。
學院的公用房管理工作將以學校公用房管理的各項規定為依據,結合學院自身特點,建立更適于學院自身發展的公用房管理規定,通過合理調配公用房這一公共資源,促進學院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振江.新時期高校公用房管理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4(30).
[2]王正棟,蔣菲菲.當前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的切入點[J].中國房地產:綜合版,2014(8).
[3]李曉虹.高校公用房管理的現狀及改革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