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域旅游、旅游產業集群、旅游專業集群是目前旅游業界討論的熱點。目前我國旅游業已進入全民旅游新階段,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征的景點旅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大旅游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快實現從景點旅游、區域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變。全域旅游產業集群的建立必然影響對接這一區域旅游產業的專業集群的建設。本文從旅游產業集群與旅游專業集群的涵義出發,闡述了旅游產業集群與旅游專業集群的關系,并對全域旅游產業群的形成作了介紹,最后提出基于全域旅游產業集群的旅游專業集群建設思考。
關鍵詞:旅游產業集群;旅游專業集群;全域旅游;思考
目前國際經濟低迷不振,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緩慢,中國在逐步喪失勞動力的“人口紅利”之時,旅游的大力發展卻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消費“人口紅利”,也為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3億人口中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家庭將選擇旅行來放松休閑,中國旅游者將是世界發展的最大動力。全域旅游、旅游產業集群、旅游專業集群是目前旅游業界討論的熱點。《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指出,要將旅游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湖南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發展全域旅游產業的戰略。
目前我國旅游業已進入全民旅游、個人游、自助游新階段,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征的景點旅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大旅游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快實現從景點旅游、區域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變。全域旅游產業集群的建立必然影響對接這一區域旅游產業的專業集群的建設。
一、旅游產業集群與旅游專業群的的涵義
旅游產業集群是指旅游要素企業、關聯企業以及輔助企業和相關機構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區域內或旅游產品生產過程中依靠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和縱橫交錯的網絡關系形成有利于產業組織協調的空間集聚體。旅游產業集群能夠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產業資本吸引力肩利于形成區域旅游品牌。開發旅游產業集群是擴大湖南省甚至中部地區旅游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所謂旅游專業集群,是高職院校對應區域中旅游產業集群的產業鏈,即產業中各旅游要素相互影響發展而形成的辦學載體,一般以對應旅游產業核心環節的旅游主干專業為主,圍繞服務和支撐主干專業、具有共同主干課程和實訓條件的若干專業共同組織形成校內的專業群。旅游產業集群發生變化,對接旅游產業集群的高職旅游專業群建設必然要發生改變,體現在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的變化、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的改變、專任教師對接企業技師的重新建構等。
二、旅游產業集群與旅游專業集群的關系
(一)旅游產業集群決定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設置。旅游產業的發展決定著這個行業的就業崗位。發展中的旅游產業將為旅游行業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而旅游產業的衰亡必然導致這個行業的就業崗位的衰亡。旅游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必然帶來旅游行業的興旺。在旅游行業新增的崗位中,具體實操性崗位所需的人才是最多的。作為與產業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高職教育,應通過開設不同的專業來適應產業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中旅游專業群的數量及質量結構是由這個地區旅游產業各要素的數量和發展的質量決定的。
(二)產業集群的變化是高職院校專業調整的依據。高職院校專業調整的依據是什么?既不是師資的不足,也不是實訓場地的不夠,而主要是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也就是外部條件是主要因素。社會產業技術的更新變革與技術進步,尤其是新興產業的興起,引起社會的就業結構以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重大變化。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專業群結構調整的大方向。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應該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趨勢來進行優化。
(三)產業結構的升級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職業教育具有教育和經濟兩大屬性,必須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實踐等要素。只有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推進集群產業轉型升級,以此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因此,職業教育的改革、建設與發展,必須基于區域產業集群進行專業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與區域產業集群雙向互動、深度合作,在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
三、全域旅游產業群的形成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公共交通、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各行業各地區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突破了旅游的景區和地域的界限,以行政區劃為單位來發展旅游。筆者認為,全域旅游的“全”字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僅旅游業,旅游以外的各行業積極參與,各部門齊抓共管,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全部吸引要素,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跨時空的旅游體驗,從而滿足旅游者不同層次的旅游體驗需求;二是旅游目的地的所有吸引要素都能成為旅游資源,包括旅游地的市民形象、各種公共平臺、交通設施等都為旅游業的發展樹立了品牌形象。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2009 年11 月)明確指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2014年8月國務院引發了《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旅游業轉型升級、規范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旅游業作為一個產業群,不僅可以拉動經濟帶動就業,而且與我們的休息休閑保障息息相關。《湖南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通過大力建設十二個旅游功能區,充分發揮已有的5A旅游區和具有顯著潛力的優質旅游區的帶動作用,將優質旅游區作為旅游功能區核心,整合周邊旅游資源重點縣的旅游業發展要素,形成點線面的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培育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對接明確的目標市場,組織主體功能清晰的區域旅游綜合體,形成旅游業空間特色組織,建設旅游業特色功能板塊,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全域旅游”產業群的建立必然影響旅游專業群的建設和改革。
四、基于全域旅游產業集群的旅游專業集群建設思考
目前的專業群建設多是基于傳統旅游的,而對于全域旅游考慮的較少。筆者認為,旅游專業群建設應著眼于以下幾方面:
(一)國家層面,加大投入。(1)加大旅游專業群建設的經費投入。近年來各高職院校普遍面臨著新校區建設的負債、生均撥款標準基礎低等情況,嚴重制約高校專業群的建設工作。建議國家加大對高等職業院校的經費投入,如提高旅游專業學生人均撥款的額度,重視“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特色專業”的申報工作等,讓各院校有機會將更多的經費用在旅游專業群的建設上。(2)做好“校企合作”的管理者。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重要又難以調控,需要政府作為中間的管理者。鼓勵更多的和旅游企業相關的企業,參與到旅游專業群建設中去。切實投入專項資金為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經費保障;完善相應的機制建設,制定相關的獎懲措施鼓勵企業積極投身到校企合作中;增強中間機構力量為校企合作搭建聯系紐帶;從國家層面出臺切實可行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規,規范校企雙方、政府、行業協會等各方責任。
(二)企業層面,加強“全社會育人”的責任感。發達國家教育體系一個共同特點是,緊密聯系實際,校企合作緊密。好的校企合作企業都是校企合作的主導者。旅游專業群的建設為了適應全域旅游蓬勃發展的趨勢,進行校企合作的企業應突破傳統旅游企業的局限,多和旅游關聯企業進行合作,如旅游交通企業機場、車站、汽車租賃公司等,旅游環境企業如污水處理、霧霾整治等進行校企合作。建議相關的企業要轉變思想,真正認識到“全社會育人”的高度責任感,意識到校企合作是一個“共贏”的行為;企業要深度參與,積極投入到旅游專業群的合作中來,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高度整合,積極參與到旅游管理專業群招生、就業、課程開發、教材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建設、實訓室建設等中來;做好資金支持,建議相關的旅游企業可以通過定向培養、設立獎學金、開設訂單班、和學校合作辦學、捐贈實訓設備等方式支持旅游管理專業群的建設。
(三) 學校方面,深化旅游專業群建設改革。(1)完善企業“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沖破學科藩籬和院系界限,按行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整合現有專業、課程和各種教學資源,構建和完善企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現有頂崗實習單位的基礎上,精選資質高、信譽好、重視高職教育的旅游企業或者基于“全域旅游”的企業,以及自主經營旅游企業等,組成合作教育戰略聯盟。按照聯盟企業的要求為其量身打造所需要的“訂單式”人才。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與一般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更為緊密,能做到直接掌控企業的運營,最大限度地解決“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與“學校以人才培養為目的的教學活動”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充分發揮和強化企業的教學功能,讓企業全程介入教學。(2)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學校應當在專業群的建設過程中大力倡導以“全域旅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形成專業核心能力課程、支撐能力課程、拓展能力課程三個層次的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包括《旅游學概論》、《導游基礎》、《導游實務》、《旅游英語》、《政策法規》等課程;支撐能力課程包括《旅游文化》、《旅游禮儀》、《管理學》、《漢語言文學》等;拓展能力課程主要是專業核心課程和支撐能力課程的外延課程,基于“全域旅游”的考慮,依據學生的個人興趣所開設的課程如《景區開發與管理》、《旅游交通》、《旅游購物》等。開展經營性實踐課程,讓學生參與企業管理、服務、營銷、電子商務等企業實際工作,引入“真題真做”。(3)建設開放的教學資源平臺。高職院校與政府、企業合作,共建集教學、社會服務、技術開發多功能一體化的“全域旅游”專業群網站,將政府發布的法規政策、行業標準、產業規劃以及企業的經營管理案例、企業規范等信息,通過網站平臺及時納入教學范疇。將專業群內各課程的教學資源傳到教學平臺,在使之成為豐富多樣、全球共享性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系統。學生可以通過教學資源平臺開展自主學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職業人意識。這對優化專業結構、彰顯辦學特色、培植專業競爭力、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 蕓,董廣智,劉小中.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及在線運營服務專業群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4)
[2] 胡章鴻,劉小中.基于“前店后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9,(4)
[3] 湖南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