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營改增”的稅收改革方案提出后,各行各業都在深入研究其對于自身發展的影響。本文從稅負、成本、業務結構等方面論述“營改增”對我國電信企業產生的影響,進而提出電信企業應對“營改增”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電信企業;稅負
增值稅最早出現在美國,現如今,全球大部分國家與地區都實行了增值稅。1993年,我國設置了17%的基本增值稅,但并不針對所有行業。2008年,增值稅開始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型,到2010年,國家正式啟動增值稅擴圍改革。次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正式出臺,明確了“營改增”的基本原則、指導思想等等。2014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2015年6月1日,電信業正式開始執行“營改增”,其中,基礎電信服務按11%稅率征收,增值電信服務按6%稅率征收。
一、“營改增”對我國電信企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電信企業稅負產生的影響。增值稅稅率和可抵扣成本占比是決定電信企業增值稅稅負的主要因素,“營改增”之后,電信企業稅率上升,人工成本、差旅費、服務費、折舊攤銷等不再適用抵扣,加之電信企業固定資產原價高,若產業鏈合作企業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稅基數將增大。增值稅銷項稅雖然能夠轉嫁到最終消費者,但具體到電信企業卻不能隨意提高服務費用,從而導致稅負增加。
(二) “營改增”對電信企業成本、折舊的影響。電信企業的成本涵蓋服務費、人工費、宣傳費、折舊、維護、社會渠道資金等。其中,通訊設備折舊占比較高,社會渠道資金難以抵扣,僅宣傳費與服務費納入“營改增”范圍,對部分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營改增”后,電信企業支撐網設備、由工程物資轉入等設備均能進行進項稅額抵扣,這樣,設備在資產使用期內的折舊則會減少。
(三)增值稅對電信企業業務結構、管理方式、經營模式的影響。“營改增”對于固定電話、寬帶、移動電話等電信企業三大業務應用不同的稅率。以往營業稅模式下,電信企業提供服務或銷售終端同時贈送服務按3%征收營業稅,進項稅不予以抵扣;“營改增”后移動終端贈送視同實物銷售,要繳納增值稅。如若成本支出進項稅額相比于收入銷項稅額小的話,電信企業稅收將會增大。存話費送話費、贈送網絡增值服務等業務若被視為無償提供應稅勞務,稅負也會增大。這也就意味著,電信企業要么承擔較高稅負,要么放棄這項業務。
二、電信企業應對“營改增”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渠道管理。電信企業應調整供應商準入門檻,盡量不要選擇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和代理商,同時淘汰小規模納稅人,優先與“一般納稅人”進行合作,減少企業先進流出,降低營業成本,提高效益。與供應商、代理商簽訂合同時,要注意約定技術服務、開具發票的信息,爭取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
(二)完善結算管理。目前,我國電信企業的結算方式主要有網間結算和網內結算兩種,其中運營商之間的網間結算又可分為地市公司間凈額結算與省公司間收入與支出凈額結算兩種。“營改增”后,網間結算要以收入全額開具專用發票,這增大了發票開具數量與管理難度。因此,電信企業要規范發票種類,確定結算級別,按照需要修改網間結算協議,統一不同地區發票名稱,并聯合電力企業一同更換增值稅專用發票。
(三)提高員工綜合素質。電信企業一方面要積極聘請稅收領域的專家對企業財務人員進行“營改增”培訓,使他們盡早熟悉“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更快地適應新的稅務征管要求,了解可用于抵扣的發票方式以及如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知識;另一方面,電信企業要進一步按照“營改增”要求對財務部門、與之相關的營銷部門崗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并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評價,幫助員工更快調整,適應新的征收要求。
(四)加強收入管理,調整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應對“營改增”的最有效措施就是獲取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以抵扣銷項稅。因此,電信企業要減少壞賬和無效收入,降低不必要銷項稅額,杜絕任何虛增收入的現象出現。
(五)加強核算方式管理。電信企業應針對行業運營模式對財務核算系統進行調整。在“營改增”初期,原有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為沉沒成本,電信企業要借助“允許自建固定資產抵扣進項稅額”的政策,更新固定資產,進一步降低企業折舊費用。
(六)及時轉變營銷模式。以組合的方式進行通訊產品和服務終端的營銷,如打折、話費補貼相結合等,還可利用贈送實物、充值卡等方式來拓展業務范圍。對于以往常用的捆綁銷售,電信企業要對其進行優化,不要再以贈送勞務的形式銷售通訊服務,同時修改計費標準。
結語:“營改增”短期內給電信企業帶來稅負增加的影響,對電信企業的營銷模式、采購渠道帶來較大的沖擊。電信企業要積極研究、主動通過創新轉型、集中化管理,化不利為有利,建立起行之有效、順應信息化發展的稅務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 孫金懷.營改增后電信企業的稅務籌劃管理[J].時代金融,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