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我國的農業保險分析的公共屬性及相關保險人員的利益劃分存在不合理問題,這也進一步導致了農業保險的市場主體對農業保險獲準公共物品如提供不積極。利用法律制度的力量對農業保險機構進行組織管理,實現運行管理規范性提高。
關鍵詞: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經濟法
一、外部性及農業保險外部性的一般理論
(一)外部性及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的釋義。(1)外部性。外部性從宏觀角度分析屬于一種經濟現象,可以綜合劃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顧名思義就是主體行為為其他人帶來的正面外部激勵和影響;負外部性主要就是經濟行為主體因為個人原因帶來關聯者損失,但是不必為此付出經濟補償成本。所以經濟市場手段對于外部性的合理解決沒有明顯效果。(2)農業保險及其正外部性定義。農業保險從根本分析屬于一種固定內容和固定保險規則管理下的保險活動。農業保險主體主要是保險機構,對參保人員的個人種植經濟作物,林業資源、畜牧業生產等活動中因外自然不可抗因素影響以及意外疾病、事故等造成大范圍的保險損失,農業保險需要承擔和賠償相應的保險金責任。
(二)農業保險及其正外部性的主要表現。(1)農業保險對“三農”的正外部性。農業保險體現其正外部性主要是在農業經營和生產者的自身利益維護上。獲得保險規定的補償資金,對損失可以起到一定的補償功效,農業保險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正外部性主要可以發揮對農業的經濟保障和管理作用。實現農村地區的福利水平提高,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建設發展的穩定開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支持,農業保險可以在保障農村穩定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國發揮重要作用[1]。(2)農業保險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外部性。農業行業的保險類活動活躍開展可以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帶動整體農業發展領域的農業生產經營要素和農業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農業保險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提供了穩定的物質保障,在農村經濟得到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可以帶動整體國民經濟進步,為城鄉協調發展做出巨大貢獻。(3)農業保險與農村協作發展的正外部性。農業保險可以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協調進步,發揮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縮小的重要作用。對于改善農民生存和發展狀態具有重要意義。農業保險也是城鄉協調進步發展的重要支持。農業保險可以對農業經濟產出發揮一定的幫扶作用。
二、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經濟法激勵的價值目標及原則
(一)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經濟法激勵價值目標。農業保險從本質上分析是公平價值的體現,經濟法律法規視角下的公平是綜合分析個體之間的綜合實力以及實際擁有資源的差異,主要目標在于追求結果公平。農業保險也具有重要的分配均衡價值,農業保險的總體發展運行需要來自政府資金財政支持和政策引導,若農業保險的購買投入過高,農民參保的積極性降低。
(二)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經濟法激勵原則。第一,堅持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的原則,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是在資源的生產過程中進行科學整合,實現最佳效益發揮。資源配置的優化處理是在經濟法發揮經濟活動調節過程中的重要原則。所以,應該從農民自身經營生產發展角度入喉,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總體盈利能力的提升,實現農業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時在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提高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在市場資源配置過程中,市場調節失靈需要國家發揮政府主體作用,進行經濟調節和管理。通過國家經濟法來加以矯正。第二,應該堅持國家適度干預原則。在遵照市場需要進行運行管理的過程中,農業保險需要明確發展規則,否則就容易導致出現農業保險發展偏離行業發展軌道的現象,進一步導致了市場運行與總體經濟規律相背離,違反國家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需要國家進行該領域行為矯正。農業保險的運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市場與國家不同主體的管理作用發揮,防止出現過度干預和違背正常原則的介入行為。
三、農業保險正外部性法律激勵的經驗借鑒
首先,應進行農業保險制度的完善,農業保險的制度完善是農業保險行為規范的重要支持,我國的《農業法》《保險法》及相關的農業保險管理條例都是對農業保險進行規范的重要法律支持。其次,應完善財政補貼相關制度,國際通用的做法就是通過國家的宏觀政府財政支持來來維護國家的農業保險生產發展。國家農業財產保險需要來自政府財政撥款的資金支持,為其提供強大發展支持。最后,應該健全農業保險運行機制,讓農業保險在發展過程中實現財政法律激勵制度的良好配合。
結語:綜述所述,農業保險發展應該在財政稅收的政策支持下對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相關資源供應者積極鼓勵,從而保障總體的農業保險正外部供給長期穩定,發展持續效果良好,促進我國的總體農業保險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元聰,晏小剛. 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的經濟法激勵探析[J]. 南方金融,2014,03: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