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在我國民族繪畫史上,是一種人民喜聞樂見的繪畫形式,是我國人民大眾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藝術品。濰縣楊家埠年畫是流傳于山東濰坊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楊家埠年畫歷史悠久,色彩鮮艷,風格淳樸,馳名中外
在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它大都用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的寓意。山東省濰坊市的楊家埠是我國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四大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四川綿竹)之一,距今已有500年的悠久歷史,題材形式新穎多樣、想象豐富、粗獷、純樸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凝結了廣大勞動農民的思想、風俗、信仰、生活、審美的需求,反映出廣大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的強烈愿望。
1.濰坊民間楊家埠年畫的起源
根據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以及諸多學著的探究和考察,楊家埠木版年畫興起于明代時期。唐宋時期,四川雕版印刷技術已經得到充分的發展,四川在宋代就是全國有名的雕版中心之一。梓潼縣位于“棧道千里,通于蜀漢”的古蜀道南端,是四川與中原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四川雕版業影響內地的關鍵地區。從梓潼的古典文化推知,“祖居四川梓潼先的楊家埠楊氏先民素有雕版印刷技術,定居楊家埠后,仍操祖傳手藝,世代流傳,在漫長的生活過程中,順應山東的風土人情,生活所需創造出獨特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并不斷改進、開拓和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年畫產地之一。”
又據《寒亭地名志》考,西楊家埠是楊氏遷入和建村,故楊家埠年畫起源應不早于楊氏遷入建村。二是據楊氏家譜記載,在明代已建立起了大順、長興、吉興等十多家畫店。三是楊家埠木版年畫早期的情況已很難考究,從現有的實物如楊氏宗譜可查的明隆慶二年復遷西埠立村開始至今430多年。到明末清初已發展到相當規模,生產的年畫以門神,灶王為最多。
2.濰坊民間楊家埠年畫的分類:
(1)楊家埠木版年畫可分為六類:
①神馬像:灶王、門神、財神等。②吉祥畫像:《金玉滿堂》、《年年有余》 《吉慶有余》等。③莊稼生活:《過新年》、《男十忙》、《女十忙》等。④戲劇畫像:《封神演義》、《三顧茅廬》、《西廂記》等。⑤怡情畫像:《四季花鳥》、《貓碟富貴》、《老虎》等。⑥故事畫像:《跑打日本國》、《火輪船》、《打婆婆變驢》等。
(2)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體材形式:
楊家埠木版年畫依照農民的風俗信仰,思想,審美,創作出大量適用于供奉和裝飾的年畫作品,既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又有辟邪納福,祥禽瑞獸等等。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題材
門畫:門是庭院、房屋的出入通道,對安全起保障作用。門又因設的位置不同分為街門、堂屋門、家房門、欄門等,門的位置主次和居室主人的各異,以及門的大小、單扇、雙扇等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與民俗相適應的年畫來張貼。
窗飾畫:為打扮窗子而創作的木版年畫。主要有窗頂、窗旁、月光三種形式。
炕頭畫:炕周圍墻壁上帖的畫俗稱炕頭畫。形式有橫披、豎披、方貢箋、主方子等。中堂畫:又叫軸畫,以大幅畫面為主,裝裱懸掛于客廳或比較大的房間中。
神像畫:多為過年祭祀用的迷信品,現存的有三種:灶神、財神、天地神、門神。
3.濰坊楊家埠年畫的構圖特點
濰坊民間楊家埠木版年畫在主要的構圖方式主要有:
(1)對稱式:比較完整勻稱,突出主體形象。
(2)中心構圖式:以主要人物為中心,次要人物及場景四周推移排列,突出主體人物。
(3)展開式:用橫條式和豎條式,從左到右或沖上到下,依次排列,來表達主題。
(4)散落式構圖:比較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構建畫面。
年畫藝人經過長期的鉆研,還發明了許多形式多種多樣的構圖方式比如:“梯級式構圖” 、“適合形構圖” 、“棋盤式構圖”等等。
4.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色彩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顏色主要運用紅、黃、藍這三種顏色進行調配。這樣使畫面簡潔又豐富,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色彩種類雖然簡單,但其中的用色依據相當成熟與高深,楊家埠木版年畫中蘊含著大量的色彩理論方面的知識。從而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民間藝術內涵十分深厚,十分的偉大。
5.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比較簡便,但內容豐富,工藝精湛,十分講究顏色跟用紙。主要分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
一是勾描。藝人們會先用碳條起稿,經過修改后再用毛筆墨線描成,這個過程叫做朽稿。然后再將朽稿繪制出來,用來印刷。這個過程叫做“畫樣”。
二是刻版。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板材主要選擇木質細膩,光滑,不易變形的梨木。首先要刻出線板,線條要簡練、流暢。然后根據畫樣刻出色版。
三是印刷。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傳統手工印刷方式仍然保留著。印畫主要的程序是:先印出線墨稿,再換色版進行套印,套印色塊要求準確、均勻,一般要套印四至六遍。
6.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價值與發展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很多題材都是反映中國農村居民對生活的認識,反映了我國農村居民的道德修養和藝術欣賞水平。楊家埠木版年畫鞏固和加強了我國民間信仰體系,給人們帶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作品有很強的裝飾功能,在滿足了人們的裝飾需求的過程中也滿走了人們的審美情趣。
楊家埠木版年畫現在的規模與技藝雖然不能與其盛世時期相比,但是現在楊家埠木版年畫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不斷的認識,傳統手工藝越來越受消費者、藝術家的青瞇。只有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的宣傳,簡歷健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管理機制才能讓這些具有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繼承與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2013級工藝美術系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