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發展到如今的體驗經濟。在體驗經濟的背景下,我們生活中被各種體驗形式圍繞著,通過體驗來滿足人們內心所期望的情感需求。基于產品來說,人們開始厭倦“物盡其用”轉而欣賞“物超所值”。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今社會,人們從關注產品的好用及功能性的物質需求發展到現在關注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帶給人的一種感受和體驗以及激發人的某種情感的非物質的內心情感需求。
情感體驗設計理論
1.體驗的含義
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中談到:“體驗事實上是當一個人達到情緒、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時,意識中產生的美好感覺。”在我看來,體驗,即親身體會和驗證,“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解釋最好不過。
2.情感體驗設計
情感的含義
情感,即情緒和感受,人對客觀事物刺激后所展現的一種內心情感,是否滿足自身的需要所體現出的一種外顯的情緒和感受。“感人之心,莫先乎情”,產品設計也如此,情感貫穿于整個設計中。
情感體驗的分類
唐納德·諾曼教授在《情感化設計》中,將情感體驗分成三個層面。本能層面設計,是通過外觀造型、色彩等的設計,給用戶帶來的一種外在情感體驗;行為層面設計,是產品的使用功能上是否符合用戶的心理需求,是否給與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美好的體驗;反思層面設計,是最高層次的設計,用戶的自我印象、個人滿意度、記憶。實際上是在前兩個層面的作用下,由審美、情感、意識、理解、個人經歷、文化背景等成分交織在一起,在人們心中產生的更深刻的影響。
產品的情感體驗設計的分析與研究
1.產品的情感體驗設計的表現方法
(1)產品在本能層情感體驗設計的表現方法
巴甫洛夫認為本能是一連串的條件反射。處于意識、思維之前。這階段是視覺、觸覺、聽覺的設計,即在(造型、色彩、材質)三方面的設計。
①造型上:要突破原有造型設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在第一時間刺激到人的大腦皮層,從而獲得身心愉悅感;要符合人機工程學,使人看著舒服,摸著舒暢,用著更享受;對用戶情感需求的正確拿捏。②色彩上:滿足產品功能需求。色彩設計與產品的形態、結構、功能要求達到和諧統一,是色彩設計成功的重要標志;符合人機協調原則。色彩設計應使消費者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不易產生疲勞,這樣才能達到操作準確、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滿足產品環境要求,讓產品的主色調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創造良好的色彩環境,從而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等;符合不同用戶群體對色彩情感需求。③材質上:滿足功能性原則。根據產品的使用范圍、功能要求選擇材料以及材料的搭配;滿足審美性原則。是對產品美感表達的考慮,材質作為產品的實體外衣,更肩負產品的美化功能。
(2)產品在行為層情感體驗設計的表現方法
行為層體現在功能、性能、可用性三方面。功能,是產品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功能,那么產品的價值意義就沒了。性能,是產品實現功能的效率,如果僅僅只是滿足了功能需要,效率上跟不上,那么就不是一個好的產品,所以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產品的成功與否。可用性,是易懂、易用、高效、少錯、容錯等方面的設計。
(3)產品在反思層情感體驗設計的表現方法
反思層的情感體驗是在本能層和行為層的基礎上進行的,和前兩個層次是分不開的,本能層、行為層是反思層進行的前提條件和保障,反思層體現的是記憶、印象、情感、自我滿足等一系列的情感體現,并不像本能層和行為層造型、色彩、材質和功能形式的體現,高于本能層和行為層。
2.不同用戶群體的情感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提到,人的需求是分階段上升的,從基本的生存、安全、溫飽、兩性需求,到物質享受需求,最終到更高層次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求。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個體之間也有不同的需求。
(1)兒童:外觀上,以圓潤,卡通形象為主,具有一定的親和力;色彩上,紅、黃、綠等亮色系,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功能上,滿足基本功能,讓孩子認識自己與環境的關系,培養智力、強健體魄等。(2)青少年:外觀上,少一些卡通和圓潤,滿足個性成分;色彩上,這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迅速,不再一味追求公式化的東西,所以,亮色系的基礎上顯露一些中性色;功能上,在這階段,孩子大多不畏懼、愛挑戰、好奇心強等特點,所以要功能多樣。(3)成年人:外觀上,簡潔且富有情趣;色彩上,傾向于中性色和冷色系;功能上,功能多樣、科技感強、人機交互強,符合時代發展。(4)中老年人:外觀上,親和、溫暖;色彩上,返璞歸真,傾向暖色,尤其是紅色;功能上,消除孤獨和寂寞,具有監護和護理的功能。(5)特殊人群:外觀上,溫暖、人性化;色彩上,根據不同的特殊群體來設計,比如自閉癥、憂郁癥等,色彩設計一般是暖色,對于視障人群,色彩要求就很低了。功能上,智能化、人性化。
結語
產品的設計研發上市銷售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必須是緊密結合用戶自身特點,滿足特定情感需求的。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永遠以顧客的需求為主,并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