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三維動畫的日益成熟,三維動畫片也深受觀眾喜愛。因為市場的需要,所以各高校也紛紛開設了三維動畫制作這門課程,但是數字三維動畫的學科體系建設畢竟在中國還處于探索中,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過于低端缺乏專業性,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邏輯性。本文圍繞數字三維動畫模型制作課程教學的難點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結構素描課程設置,引導學生合理有效的使用三維軟件進行動畫模型制作,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使技術與藝術的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維動畫建模教學現狀及分析
三維動畫建模制作課程是一門以動畫基礎知識為基礎三維動畫軟件結合制作的課程,主要以軟件操作為主,輔助完成設計作品。目前來看專業教師大多分兩類,一類是有繪畫背景的教師擔當。一類以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擔當。由于專業角度的限制使我們認識客觀現實存在這一些局限,這也是為什么任何一種理論都存在某種缺陷的原因。因此,在傳統的動畫教育培養下,使得這種新型的三維動畫課程在教育上并沒有充分發揮到對學生培養鍛煉的作用。目前三維動畫建模出現的問題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課程設置訓練目標不夠明確。
三維建模作為動畫設計專業課程之一,也有他的特殊性涉及到計算機圖形圖像軟件,其目的是把的設計思維轉化為虛擬的現實物體,讀懂設計稿件,對模型造型的觀察分析的表達能力,更好的數模的轉換。其中應以造型準確為主,但很多動畫專業軟件教學過程中過多關注學生的軟件控件的能力,反而使教學的重點有所偏差。在加上教師的課程安排大多數偏重于軟件的操作命令完成案例,但是針對造型觀察、形態的分析、形態發散思維等各個方面沒有明確有效的設計,加上學生對軟件的新鮮程度超過專業理論本身的價值,忽略了對學生求“真”(對知識或觀點真偽的探究與批判)、求“善”(對技術手段與方法合理與否的倫理思考)、求“美”(對技術手段與方法合理與否的倫理思考)的統合性引導,導致沒有很好把一些重要的基礎課程銜接起來。
第二、物體的造型的結構概念不夠清晰。
有一些繪畫基礎的藝術生進校前,雖然受過良好的美術基礎教育,但是繪畫思維還是有些固定,對本質的結構理解不透徹,對結構的發散思維能力薄弱,物體之間的重構轉換設計不足。一些學生的素描主要停留在的黑白灰的關系上,在深入掌握物體內部結構關系上略有欠缺。
第三、對三維軟件的運用不夠熟悉。
在三維軟件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對軟件掌握的還不夠全面。本人通過走訪調研一些知名三維動畫培訓機構和一些專業院校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發現,這些機構對軟件學習的要求并不是從頭學到尾,而是模塊教學,針對動畫專業的課程要求把軟件學習模塊化,足夠學生運用,這樣一來可以節省課程時間,減少學生在軟件上面的耗時,也就是在職業的工作任務和行動過程的背景下,將學習領域中的目標表述和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論和方法論的轉換,構成學習領域框架內的“小型”主題學習單元。盡管模塊教學也有些缺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目前2+1的職業教育體系下,卻能用最短的時間和社會的崗位接軌。
結構素描在動畫設計專業中的教學意義
在結構素描教學中,教學目的是為了設計服務的,主要用于了解物體的內部構造在原有的基礎上重構設計而非表達純藝術效果的素描形式。其主要的特點是表達對象的結構、原理、功能等元素,并與所表達的對象的造型、空間等藝術效果相結合,也可以是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結合。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也是在結構體系下的工作過程,對初學三維軟件的學員來說也是理解結構關系的有效課程。
結構素描的訓練主要圍繞設計藝術的實踐,運用素描的造型規律和方法,以準確生動的傳達、交流信息,它是學習傳達設計思維、理念、創意的視覺藝術語言。對于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講,結構的概念需要更加細分,相對更加有創意性,比一般的結構素描所表達的內容更具夸張性、漫畫型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動畫設計中的結構素描也是進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學習伊始的明燈。
結構素描理論滲入到三維動畫模型制作中的策略
近年中國對數字文化產業的投入使的設計在生活中的影響力逐漸加大,美術基礎教學有了更多的針對性和設計意識的強化。經過這幾年對結構素描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教學研究,以及學生的技能水平測驗和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分析發現,對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把結構素描的理論融入到三維動畫模型制作的訓練當中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強化結構素描訓練,培養學生準確把握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結構素描側重于理解和解剖結構,通過簡單的點,線,面的結合使形體明確起來,而三維軟件的建模方式也是通過這種點、線、面的拓撲讓模型逐漸清晰明朗,結構素描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其實在塑造形這塊是有很多相似處的。結構素描繪畫表達是用少量的線表達物體的空間關系,找重要結構把物體的大形抓準確,雖然沒有鋪調子明暗練習那么細致,但是對于沒有美術基礎和美術功底查的學員而言也是一種速成而有效的培養三維空間感和觀察力的好方法。目前一些學校都是以課程標準和課時量作為一門課程的審核標準,其實這種標準很難去評價一門課程是否達到了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特別是藝術類的課程有些人學的快有些人學的慢難以用標準課時衡量,所以我們在開設三維動畫模型制作的時候,結構素描繪制的靜物要和三維動畫模型制作所教課程的案例模型相近,這樣有利于兩門課程的融合,一個是在二維的平臺上理解物體,一個是在三維的平臺上理解。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兩次對物體的理解,讓物體變得簡單化了。
第二、通過對普通物體的結構變形,重構設計出有個性和風格的三維動畫模型。
好的作品的特征一般有幾個常見特征,精致、稀奇、有個性,這些特征如何培訓也是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才能體現出來。在早期的結構素描訓練中選用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練習,如一個正方形畫完了,在想象畫他在壓扁、拉伸、彎曲等情況下的結構狀態,這種簡單幾何體的反復訓練可以從大的方向把握物體的結構和動態趨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開始引導學生對復雜物體結構的進行分析、提煉,把一些抽象的物體進行創意設計,培養一些概念類的設計。通過這種訓練方式積累大量的抽象物件,然后再組合成完整的稿件,運用三維軟件制作出有高質量的藝術模型。
第三、注重提高眼界,拓展教學思維模式和教學渠道。
當學習學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技能水平就很難在往上提升了,這就需要擴充學習視角。一方面,通過網絡視頻觀摩國內外的美術作品或者最新的動畫模型作品,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另一方面,把自己的作品收集整合起來做成作品集,通過網絡把作品發在一些專業的網站交互式的讓同行點評,或者讓行業資深設計師指點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這同時也是教育者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和教學渠道的拓展的途徑。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三維動畫模型制作的技能要求出發來加強學生對結構素描等基礎專業知識的改革和探索,是教學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時合理利用了教學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課程之間的融合關系,提高技能水平。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有效完成人才培養方案,更需要這樣的探索和研究,讓本專業更加專業系統化,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