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
2014年8月初,先生到麻省理工訪學,我們帶著將要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來到波士頓。在朋友的建議下,安頓在布魯克蘭。這是離市區最近的郊區,公交便利、環境整潔。重要的是這里的公立學校整體水平較高。按國內的說法,這的房子就是炙手可熱的學區房。兩個當地朋友,都是名校教授,特意舉家遷入。看來孟母三遷的故事不止在中國。
因為學生多,學校不堪重負,每年提交住址證明是這里的特別手續。從國外來租房的家庭,需要提交的材料更多(官網http://brookline.k12.ma.us/上可以粗略查到)。一個國內朋友比我們早到布魯克蘭三天,孩子比我們的晚入學兩天。手續全部辦完,前后需要差不多一個月。
在國內準備好英文的《在學證明》(所在學校)和英文的《免疫證》(出國人員體檢中心)。到達后除了安頓住處,第一時間就要去銀行開戶和申請電、煤氣、網絡和電話的繳費證明,這些是住址證明。因為剛到時語言不是很便利,以及對當地辦事程序不了解,拿到這些單據看似簡單,實費了一番功夫。租房的中介公司可能會幫忙,自己不斷地電話和郵件催促必不可少。我家的網絡和電話單據,先生在家打了一上午電話沒搞定,拖沓幾日,請朋友幫忙才得以解決。這些材料從開始申請到全部拿到,花了至少一周時間。
還有一道手續頗為費力,叫出生公證(BIRTH NORTARY)。國內的《出生證》上有些中文沒有英文對照,需要自行翻譯,打印出來,找公證員在翻譯件上簽字,證明翻譯的文字和原文一致。當時一家人跑到中國城找會中文的銀行職員做,那人推說需要打印,附近又沒有打印社。其實步行五分鐘的地方就有聯邦快遞店面可以打印。后來知道邀請我們去的當地人就能做,只需懂中文又有公證員資格就可以了。
鎮政府(TOWN HALL)離得不遠,前后去了幾次。辦入學的地方似乎是臨時安置,原本不寬敞,偏偏門庭若市,里面的人略有應接不暇的意思。終于有人來收我們的資料了,一邊檢查一邊抱怨,說手續這么復雜,人手還這么少。那人說:“資料齊了,回家等電話吧。下面有語言測試和入學顧問面談(COUNSELLOR INTERVIEW)。”等了四五天,沒接到電話。去問,說沒有《在學證明》。我們說有的呀?翻看資料夾,在最后一頁。那人臉上略顯歉意,說:“好的、好的,資料齊了。孩子的名字會被錄入系統,回去接著等電話吧。”
從鎮政府出來,不遠處是皮爾斯學校(PIERCE SCHOOL)。據說區里母語是中文的孩子都會分到皮爾斯。在門口徘徊,熱心的老師開了門,我們說來轉轉,馬上要來上學了。老師在系統里查詢,一開始沒有,正查著,孩子的名字騰地一下子顯現在屏幕上。我們松口氣,以為這樣就算入學完畢了,其實后面還有三道手續。
兩天后接到學校的電話,說找老師做英語水平測試。測試結果是勉強1檔,就是基礎很差的意思。有些基礎好的孩子大概在3檔左右。這沒關系,孩子的英語會隨時日增長,進步飛快。
幾天后,又接到電話,要求我們某天某時找入學顧問面談。談了些不疼不癢、甚至奉承吹捧的話,氣氛很愉快。后來才明白,這是分班摸底。入學顧問通過面談了解孩子和家庭情況,看需要提供怎樣的教育條件,達到怎樣的教育目的。兒子被分給一個年輕老師,班上只有他一個非母語孩子,而其他班上一般都有兩到三個。這給兒子的快速融入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終于順利開學了,忽然接到校醫電話說疫苗記錄不全,告訴我們趕緊去鎮衛生所預約打針。衛生所的醫生看了英文免疫證,說缺一針國內該打的乙肝和所有孩子到美國都要補的百白破。好吧,趕緊補打。我們早就知道有補打疫苗的事,只是一直沒有人給我們安排。跟醫生談起這個,她說應該在鎮上審材料時就通知你們,這學期開學手續煩雜,那邊的人忙暈頭了。
孩子的入學手續終于齊備。此時,已經開學兩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