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松
生活中,人們會面臨很多選擇,在投資交易中也是如此。無論在交易系統的形成,還是交易機會的篩選過程中,都要不斷地進行抉擇和取舍,只有保證交易系統的穩定及交易行為的正確和統一,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生活中,人們總要面臨不同的抉擇,這其實就是一種取舍。這種舍與得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了一個個成功與失敗的故事……
1 交易機會的選擇
有一些投資者,他們沒有制訂詳細的交易計劃,日常的操作比較隨機。一般情況下,如果他們不打開電腦,就不會進行交易;而一旦打開電腦,就會看到“機會”,毫不猶豫地入場。但匆忙入場的結果是,在接下來的操作中很快會發現此前入場機會的盈虧比不合理,或是形態不好,于是急于立場,尋找新的機會下單。我認識的一位投資者就經常感慨,在每天的交易時間內,自己往往只忙著下單,完全沒有時間來對交易進行分析和總結。
這類投資者往往最受經紀商的青睞,他們過于關注交易本身,而缺乏對于交易策略的思考和總結,因此交易技巧很難有實質性的進步。由于每個交易日頻繁地進行進場和出場的操作,因此需要支付相應的手續費,無形中成為經紀商眼中的“優質客戶”。這類投資者通常無法長期持有,能夠獲得20%~30%的投資收益已非??捎^。他們不僅在不斷尋求機會的過程中錯失了機會,也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2 保持交易行為的穩定
我身邊有位年輕的同事,他的股票交易和外匯交易的成績很出色,2014年的收益達到了548%。他通常是在4小時圖以上的機會入場,相應的止損幅度也會偏大,因此出現過一些虧損幅度接近百點的情況。但行情一旦啟動,盈利的幅度動輒幾百點,甚至達到上千點,所以他的利潤的累積效率很高。
也有一些剛入行的投資者,希望能通過一筆交易就賺個盆滿缽滿,卻放不下到手的小部分盈利,經常一看到利潤就擔心行情會出現回調,于是果斷離場,獲利了結。然而,正因對一小部分利潤的不舍,卻錯失了原本可以獲得幾百點的機會。
這是不少進場時間較短的交易者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因此對于一些新手來說,應主要以日內或周內的機會為主,保證價格波動區間在100點左右。這樣即使會產生一些浮動虧損,但由于依據小時圖有意義的支撐或阻力進行的止損設置,可能出現的虧損幅度也相對可控,能夠保證最終的結果在心理承受范圍之內。在交易持續了一段時間,交易心態較為穩定后,投資者可考慮開始進行中長期機會的操作。作為中期的機會,主要依據4小時圖的支撐和阻力進行止損的設置,利潤縮水幅度動輒超過上百點,這種操作將考驗交易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應地,當中期機會一旦形成,其盈利幅度也將非??捎^。
3 適時承認錯誤
除了有效篩選交易機會,入場后保證交易的穩定性外,也要正確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入場前設置有效的止損,一旦市場走勢出現變化,應果斷離場。有的投資者過于自信,認為自己的操作一定正確無誤,只要入場后就拿著單子不放,拒絕向市場認錯。即使在入場時設置了止損,但在操作過程中,只要看到止損即將被觸及就立即移動止損。由于過度自信,拒不向市場認錯,從而導致虧損擴大,甚至出現爆倉的情況。設置止損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市場的走勢出現意外波動導致損失擴大,一旦止損被觸發則表明趨勢的運行方向和節奏出現了變化,已經不能按照原來的方向進行交易。
4 合理的盈虧比是利潤積累的根本
有位朋友給我發了一份交易記錄:在1天時間內,他連續進行了30多筆歐元/日元的交易,在這一天的交易中,交易虧損的次數很少,成功率很高。不過,在他的交易中,最大的盈利點數不超過5%,而其中一筆虧損的幅度超過了20%。很顯然,他的一筆虧損需要多筆盈利才能抵消,這樣的盈虧比明顯不合理。
追求勝率是不少新手在操作過程中的主要目標,但作為經驗缺乏的投資者,在交易中難免會出現很多試探性的舉動,這些舉動很容易帶來虧損。經過一段時間,在掌握了熟練和正確的操作后,所獲得的盈利將覆蓋此前的虧損,這就是盈利的效率。因此,追求勝率并非終極目標,最重要的是具有合理的盈虧比。所以,投資者在入場前要進行交易機會的篩選,對于一些風險不可控、盈虧比不合理的機會,即使成功率很高,也應將其排除在外。交易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盈利,如果盈虧比適當且成功率較高,盈利將會變得更加有效率。
5 離場休息的三大情況
投資者可能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在交易過程中,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休息的是祖師爺。這其中的買、賣和休息分別指的是如何尋找入場點、如何設置目標點位、如何在市場運行節奏不適合自己時停下來選擇空倉。在交易中,除了設置止損點外,入場點、出場點的設置,以及適時的空倉操作也非常必要。
5.1 獲得連續盈利后
交易過程中的休息是指停止交易,靜待時機,但并非單純地停下來即可,而是在休息的過程中對市場進行冷靜的分析和梳理,審視自己的判斷,總結自己的交易方式和方法,進一步完善交易系統,以達到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的運行狀況不好或出現連續虧損后,適當的休息很有必要;在經過連續的盈利之后,適當的休息同樣必要。筆者曾經遇到的一位交易員孫女士,她曾經收獲了連續39筆成功盈利的記錄,此時已經達到了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但她非??释?0筆交易能夠繼續保持不敗的戰績。然而,或許正是由于所承受的壓力過大,反而導致了利潤的快速回吐,賬面資金出現了大幅縮水。由此可見,盈利之后的適當休息也非常必要,能夠幫助投資者及時調整狀態,有利于接下來交易的成功。
5.2 出現連續虧損或走勢混亂時
在某一階段出現連續虧損的交易者,一種情況是當時的市場節奏與自身的交易系統不匹配,這時最明智的做法是及時停下來休息,過一段時間之后再入場;另一種情況是當下的市場沒有適合的入場節奏,此時也應果斷停下來休息,而不要強行入場。畢竟交易中存在概率的問題,并非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如果不進場,賬戶中的資金一定不會縮水,但入場后卻不一定盈利,也存在發生虧損的可能。所以,在市場走勢不配合時,適當的休息十分重要。
5.3 風險不可控或者盈虧比不合理時
以上提到的是由于交易行為的原因離場休息,而當入場時機不佳,即盈虧比不合理或是風險不可控時,也應選擇空倉休息。在成功率既定的情況下,盈利比是盈利的根本來源。很多交易者會盲目追求交易的成功率,然而成功率并非越高越好,不少剛入市的交易者都會陷入這個優化陷阱,生怕錯過市場上的每一個機會,最終導致高成功率而盈利無效。
由于交易的成功率存在優化的空間,因此投資者容易形成過度苛求的心理,希望朝著100%的成功率邁進,不少剛入市的投資者總以勝率的大小作為盈利與否的判斷標準。其實,勝率不是持續成功交易的決定性因素,很多成功的交易員其勝率可能達不到50%,但仍然能以可觀的速度積累利潤;反之,很多勝率很高的交易者卻因為一兩筆交易前功盡棄。兩者的關鍵原因在于盈虧比的合理與否,這決定了最終投資效率的高低。
生活中,人們會面臨很多選擇,在投資交易中也是如此。無論在交易系統的形成,還是交易機會篩選的過程中,都要進行不斷地抉擇和取舍,只有保證交易系統的穩定及交易行為的正確和統一,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