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淘漸漸普及,進口商品也不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從而“飛入尋常百姓家”。4月8日起,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并調整行郵稅。對于海外代購,新稅改是末日,還是機遇?
新稅改后買什么
新稅改主要針對的是跨境電子商務零售(企業對消費者,即B2C)。4月8日起,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將不再按郵遞物品征收行郵稅,而是按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相比以往最低為0的行郵稅,現在則變成了消費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17%)。因此,如果沒有超過限額(單次交易限值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20000元),則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即17%×70%=11.9%的稅。無論跨境電商買什么,至少有11.9%的稅必須要繳納。
跨境電商的利潤受到影響是事實,不過,也不是所有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稅費都會提升。業內人士分析,經過這次稅收調整,母嬰產品、食品、保健品類稅負會有所增加,而化妝品、電器類根據價格區間不同,稅負則有升有降。對消費者來說,一些商品的到手價格會高于以往,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商品的價格會比稅改之前要更加便宜。跨境電商不能再享受較低的行郵稅“優惠”了,而提高的成本,勢必要由消費者來買單。
按照新稅法,以前一般可以免交稅金的、價格小于500元的食品、母嬰用品、日用品都需要繳納11.9%的增值稅。不過對于喜歡囤貨、大批量購買的海淘消費者來說,買得越多,所需繳納的稅收越少。比如購買600元奶粉,稅改前的征收稅率是10%,而稅改后的征收稅率則為11.9%,中間相差僅為1.9%。
如果要購買的是服飾、電器類進口商品,實際征收的稅費較以往略有下調。因為此前數碼產品、服飾等的行郵稅稅率是20%,當消費金額低于250元,可免稅;可一旦超過這個數值,就需繳20%的稅。稅改后,數碼產品和服裝基本可享受只繳納11.9%增值稅,因此稅負反而有所減少。
新稅改后,處于最有利位置的商品莫過于化妝品行業。與服裝、電器類商品相似,存在一個價格區間。100元以下的化妝品由于取消了50元以內的免征額度,消費者會多支出32.9%的成本;而當購買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化妝品時,新稅32.9%的稅額則要比原來50%的行郵稅低了17.1%,這就意味著國外單品價格相對較高的中高端品類將迎來較大的降價空間。
國家此次也同步調整了行郵稅政策,由之前的四檔稅目(對應稅率分別為10%、20%、30%、50%)調整為三檔,分別為15%、30%、60%。其中,15%稅率對應最惠國稅率為零的商品;60%稅率對應征收消費稅的高檔消費品;其他商品執行30%稅率。以化妝品為例,假如購買1000元的化妝品,調整后的稅率為60%,需納稅600元,而調整前的稅率為50%,僅需繳納500元,因此就要多繳100元。這也意味著,新稅改后,對于想“人肉”或者直郵的海淘者來說,不論購買什么商品,在過關的時候應繳納的行郵稅都會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個人海淘者的成本也小有增加。
新稅改是為什么
新稅改的消息甫一傳來,立時在海淘圈引起熱議。不少海淘客對新稅制不夠了解,簡單地理解為“加重稅收”,殊不知,新稅改不但早有緣由,更勢在必行。
2016年3月24日,國家財政部關稅司發布的新政策中明確提到此次稅改的目的:“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那么,海淘行業之前是如何展開“不公平”競爭的呢?這里就涉及到一個重要概念:行郵稅。
行郵稅將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稅合一”,其稅率不但普遍低于同類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而且稅款不足50元還可以免征。
新稅制改革之前,不管是海淘客還是跨境電商,繳納的全是行郵稅。在過去,海外代購不像今天般炙手可熱的時候,行郵稅可謂是十分親民的一項舉措,也為海關具體操作提供了極大便利。但是,隨著海淘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各大型電商企業紛紛布局海外代購業務,如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同時專業的跨境電商企業也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如蜜芽、菠蘿蜜等。無疑,較低的行郵稅助力了海淘行業的迅猛發展。
隨著海淘逐漸普及,跨境電商開始打著“個人自用”的幌子,通過拆單或分包的方式,使應納稅款低于50元的免征線,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從事貿易活動,卻享受非貿易性物品的稅制,這無疑導致國家的大量稅收無形流失,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相比之下,傳統貿易商繳納著更高的稅負,卻承擔著由此帶來的更高的價格,幾無競爭力可言。
洛杉磯中華總商會會長莊佩源認為:“這不僅導致了國家稅收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也對一般進口貿易商家有失公平。”豐趣海淘CEO任曉煜則坦承,行郵稅把大伙都慣壞了。
誠如政策中所言:“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雖然通過郵遞渠道進境,但不同于傳統非貿易性的文件票據、旅客分離行李、親友饋贈物品等,其交易具有貿易屬性,全環節僅征收行郵稅,總體稅負水平低于國內銷售的同類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和國產貨物的稅負,形成了不公平競爭。”因而新稅改應運而生。
新稅改后做什么
新稅改確實對海外代購帶來了一系列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成本提高。相比于個人海淘、直郵等方式,跨境電商受沖擊無疑更大。按理他們應該悲觀,事實卻恰恰相反。
天天網創始人兼董事長鞠傳國表示,盡管近幾年來國內在美妝領域的跨境電商發展迅猛,但從供需雙方的市場表現來說,還并不是一個健康生態。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免征50元以下行郵稅,讓各類跨境電商企業將產品重心放在了低價品類上。美妝跨境電商應摒除以低價血拼為主的低價品類依賴模式,而轉向中高端、品質型的品類,將給廣大消費者呈現出更多、更優的選購機會。同時,也將進一步考驗跨境電商企業的服務能力、品牌整合能力及品質管控能力等綜合能力。而只有轉型為這一層面的競爭才是積極向上的良性競爭,從長遠來看,必將有利于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
菠蘿蜜CEO張振棟則這樣說道:不要抱怨國家給了紅利又收回去了,因為這種傾斜本來就是國家為了鼓勵這個行業發展而做出的臨時調整。既然新政已經出臺,還是應該更多地研究如何更好地適應新政,做出及時的恰當的調整。這種調整也許是品類結構上的,也許是物流方式上的,也許是定價手法上的,也許是促銷政策上的,這些都很重要。
新稅改給跨境電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逼迫享受“合理避稅”已久的他們深刻反思,并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而稅改帶來的積極影響,或將促使海外代購這一行業重新洗牌。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認為,新政的出臺最利好的是B2C,國家出臺政策更加鼓勵促進這個行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采訪時如此分析道:“這次稅收新政將給該行業帶來‘大洗牌。一些‘小弱差的華商不得不退出競爭。”尤其是那些只顧打價格戰,商品單一,或嚴重依賴保稅倉儲的商家壓力更大。對于這種賺政策空間利潤的公司而言,如果不轉型,將面臨商業模式的崩潰。
對比海外代購,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國貨出口的問題。新稅改后,進口成本提高,為何不適時地向出口轉變呢?中國制造的背后,究竟飽含多少尷尬?如果連讓國民滿意都做不到,更無須談走出國門。此次新稅改無形中為本土產品的成長提供了保護和扶持,但提供溫床,彰顯的是國家的舐犢情深;國貨如能“茁壯成長”,方能慰我國民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