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用全球視野看待和衡量產能過剩。我國產能過剩嚴重的產業(yè),大多是上一輪經濟繁榮期形成的針對國內市場的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yè),如鋼鐵、建材、石化、汽車等產業(yè)。這些產業(yè)國際貿易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如果用產能與國內市場需求量相比,這些產業(yè)“過?!背潭群芨?。但是,如果放到全球市場來衡量,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過剩產業(yè)的一個共同特征,是出口比重較低,其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是國際競爭力不足。
第二,用全球視野來設計“去產能”的思路。如果僅從國內市場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作“減法”是唯一選擇。用全球視野來考慮,則要“減法”與“加法”并重。對于那些確實落后的產能,要用“減法”。對于那些有望形成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則要作“加法”,通過增加投入,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品牌與服務水平,盡快形成國際競爭力。
第三,用全球視野推進“去產能”工作。一是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既要開拓發(fā)達國家的市場,也要重視新興經濟體市場。二是要把“去產能”與國際產能合作有機結合,用對外投資的手段實現(xiàn)“去產能”。選擇重點國家,推進產能合作,適當將部分優(yōu)勢產能轉移出去。三是要把“去產能”與推進“一帶一路”有機結合。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的優(yōu)先領域,將進一步增加對資本技術密集產品的新需求,為我國優(yōu)勢產能提供新市場。因此,推進“一帶一路”,既有利于東道國經濟發(fā)展,又有利于我國優(yōu)勢產能開拓國際市場,實現(xiàn)互利共贏。
第四,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來推進“去產能”。應進一步支持中國企業(yè)通過對外投資整合全球資源,增強我國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利用國際市場提高產能利用率。同時,也要進一步開放資本技術密集產業(yè),吸引外國投資者參與并購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