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媒體極速發展,“網紅經濟”也發展得如火如荼。
近日一份報告指出,網絡紅人們不僅進軍時尚業,也正向網絡游戲、旅游、母嬰產品等行業發展,網紅經濟的整體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靠短視頻“吐槽”在微博匯聚800多萬粉絲人氣的網絡紅人“papi醬”近日獲得了1200萬元投資,投資方為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3月21日,羅輯思維宣布與papi醬聯合拍賣廣告,廣告主可以在短視頻中露臉。這起投資被業內視為首例網紅成功“變現”案例。
“網紅經濟”是以“網紅”為形象代表,在社交媒體聚集人氣,依托龐大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的現象。與粉絲經濟存在相似的地方。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雜志發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網紅排第九,其解釋是:“網紅”即“網絡紅人”,指被網民追捧而走紅的人。
網紅們通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贏得大量粉絲,成為紅人,他們每天需要花大量時間與粉絲進行互動。成名之后,他們不僅獲得利潤豐厚的產品代言,還依托自己的名氣建立了新型獨有的吸金方式。有的設計自己的品牌,開了淘寶店,進軍時尚業,有的則進軍旅游、網絡游戲、母嬰產品等行業,甚至成立了工作室。不過,并不是所有網紅都可以輕易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
這些網紅跟明星們不同,他們更貼近草根,也更能迎合年輕網民的口味。
在去年年底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談到:“一直以來,我們討論過網絡經濟、粉絲經濟,但是在整個2015年的變化當中,有一個新族群的產生,就是在淘寶平臺上產生的嶄新一族,我們稱之為網紅一族。這是整個新經濟力量的體現。”
有評論者認為,以“芙蓉姐姐”為代表的第一代網紅以審丑成名,不過走穴商演等有限渠道; 王思聰的嫩模女友們靠經營網店當微商盈利;如今,有PE、VC 爭搶的網紅可終于不用看臉了。網紅經濟的好時代來了?或者說,中國文化產業終于迎來了原創為王的時代?
長期以來,中國的內容生產者在盜版和題材限制的雙重打壓下活得相當卑微,直到近些年,才發現原來可以通過成為微博大V、微信大號、秒拍紅人來賣廣告賣產品變現,營收渠道是越來越多。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才能激勵更多后來者投身于原創,這一點這個時代功不可沒,唯一警惕的只是小心才華迅速被貪婪吞噬,資本狂歡最終淪為一場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