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摘要:隨著近年來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普及以及對綠色閱讀的倡導,數字閱讀的需求不斷擴大,已經延伸到專業教育領域,這必將掀起一場教學方式的新革命,并給電子教材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本文在國際上電子教材的應用趨勢和我國出臺的電子書產業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等教育階段師生和教學媒體技術的特點,以外語類電子教材為例對大學階段的電子教材開發作一些初步探討。
關鍵詞:電子教材;高等外語教育;適用性
一.國內外電子教材應用趨勢
近年來,伴隨著平板電腦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數字出版步伐的加快、綠色閱讀的倡導,人類已步入電子閱讀的新紀元。原新聞出版總署于2010年10月10日出臺了《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表示將加快制定電子書標準和電子書行業準入制度,引起行業內普遍關注。《意見》指出,我國電子書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產和消費國家。數字出版產業的快速成長、數字閱讀需求的迅速擴大,以及大眾領域、專業領域和教育領域孕育的廣闊市場空間,給電子書產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國際上,美英日澳等發達國家已陸續開始為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iPad,用以代替傳統紙質教科書,走在了高等教育階段教材電子化的最前端。例如,美國自加利福尼亞州于2009年開始推行電子課本以來,已有伊利諾理工大學、西頓希爾大學、喬治福克斯大學和艾伯林基督大學等多所高校為學生和教師免費派發iPad;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也相繼有大學用iPad代替紙質教科書。
在國內,目前很多大學已開始進行電子教材開發方面的課題,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正在進行的《我國電子教材發展戰略研究》和《電子教材的開發技術及適用性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重點研究基礎教育電子教材發展和實驗用的中小學電子教材的開發。2010年6月,上海市教委公開宣布,5年內將率先在中小學推廣電子課本。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并不鮮見,其不僅使教學手段實現了現代化、多樣化和便捷化,也促使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新的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創建多元的教學與學習環境。鼓勵課堂使用微課、慕課,利用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實施基于課堂和在線網上課程的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高等教育階段由于學科的專業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師教學的開放性,更適合電子教材的推廣與應用。使用電子教材提高高等教育階段課堂的教學質量、學習效率,也是中國教育事業現代化的標志之一。
二.外語類電子教材的獨特優勢
外語類電子教材除了具有電子書的優點,如節約紙張和印刷費用、便于攜帶、容量巨大等,還由于外語學科的特殊性,具有紙質教材無法實現的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語言的學習不是平面化的單一技能培養,它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多項技能,這就要求教材在形式上具有極強的兼容性,能將文字、圖畫、錄音、錄像等以一定的形式結合,共時或按順序出現,多維度刺激學習者的感官,提高學習者的認知效率,電子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具有極大的豐富性和便利性;第二,語言習得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要求教材具有動態性和區域性,紙質教材按地區、時間更新,耗時耗力、浪費資源,而電子教材的內容提供商可以隨著時代的推進、地區生源的特殊性需求及時更新教材,有針對性地調整原有內容,達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效果;第三,電子教材的使用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如智能系統可以批改作業和收集學生反饋信息,減少教師工作量,使教師實時掌握教學效果,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程的準備,也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有效促進師生教學互動,豐富教學形式。
可見,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電子教材不僅能夠呈現所有紙質教材的內容,還在很多方面具有紙質教材無法替代的優勢。在倡導節能環保的今天,很多高校的紙質教材都在循環利用,在這種大環境下,電子教材的出現和繁榮將是未來高校教材發展的一大趨勢。
三.高等教育外語類電子教材的適用性
1.有利于呈現外語類教材的多模態性
電子閱讀器如果僅僅是將紙質教材電子化,而仍然以文字為主要媒介,那么它僅僅代表傳播介質的更新,并不能真正體現電子教材在外語教學方面的優勢。隨著外語教學的多模態化和網絡化,高等教育階段外語類教材也應呈現出多模態性,即文字、圖畫、錄音、錄像等共時或按特定順序出現,而傳統的紙質教材在承載信息和媒體資源的形式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其局限性,不能滿足新時代網絡信息化的教學要求,例如,很多傳統的聽力教材及近年非常流行的視聽說類外語教材,在其紙質教材之外,都要帶上磁帶、C D等附屬存儲元件,由于這些附屬手段對課堂教學設備的兼容性要求不同,因此常常由于設備的缺失或教師操作不熟練等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相反,未來的電子閱讀器將以其超強的兼容性,使電子教材能夠充分發揮其多模態化、網絡化、超文本化和立體開放化的特點,從而使教師有序地引導學生學習,按照既定的教學程序實現高效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張德祿、張淑杰指出,“電子教材應該是最完整的教材,不僅包括紙質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還包括其他所有與其匹配的多模態學習材料,包括不同版本的網絡課程、多媒體學習課件、電子教案和錄音等”,因此,電子教材能夠借助多媒體手段和網絡,突破紙質教材在表現形式上的局限,通過模態轉換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以增進理解、強化記憶,開發學生多層次潛質,把更多的輸入變為吸收,有效地促進輸出,增強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2.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部于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下稱《要求》),明確提出了“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求》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已不像中學生那樣滿足于掌握現有的“雙基”知識,大學生已經從升學壓力當中解放出來,學習熱情與求知欲處于全盛時期,對于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強;同時,由于他們大都已經成年,較之中小學生有較好的自制能力,學習的自覺性較高。由于網絡和大量電子資源的存在,大學生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課本內容,他們的視野更加廣闊,更多時候是通過從各種資源中獲得的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材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掌握程度有選擇性地吸收知識,培養開拓性和創新性思維。
傳統紙質教材的平面化、單一性,使語言教學很容易陷入填鴨式的純語法教學和閱讀教學,不可避免地使學生感到枯燥,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閱讀主動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電子教材在形式上能夠通過圖畫、音頻、視頻或Flash動畫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閱讀的欲望,在內容上提供了大量課外輔助資源,讓學生享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適時調整學習方案和內容。
3.有利于發揮高等教育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開放性教學思維
首先,自《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以來,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外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教師操作電腦、幻燈機、音頻播放器等多媒體設備的技能欠缺,直接影響了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對多媒體的功能掌握不夠、操作不規范,造成了對多媒體教學的干擾,甚至由于某項設備運轉失靈而導致整堂課無法進行。電子教材的超強兼容性和易操作性,直接將教師從大量附屬磁帶、光盤等存儲插件中解放出來,從“技術員”或“放映員”的角色中解放出來,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內容的講解、課堂活動的組織和與學生思想、語言的互動上來,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其次,近年來我國各大學公共外語的課時普遍縮減,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安排的單位課時內的教學內容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提高外語能力的需求。這就要求高等教育階段的教材應具有極大的教學開放性,即通過校園網、教材出版商提供的數字化資源平臺等為學生創造一個課堂之外的開放式學習空間。同時,外語是一個特殊的專業學科,比其他學科更需要開放性的互動交流,未來的電子教材所提供的開放式學習平臺將能夠實現班級及校際網絡外語角、遠程課程、語音測試反饋等多項功能,充分滿足大學生學習外語的開放性需求。
此外,由于電子教材能夠利用互聯網方便地鏈接到更豐富、更新的課外資源,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和素質提高,進而使教師的備課效率變得更高,備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完善,有利于將新知識盡快轉化為教學內容,促進教師的開放性和個性化教學。
四.高等教育外語電子教材的前景
目前,電子教材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并不可觀。其局限性主要如下:第一,電子閱讀器成本過高,在高校學生中難以普及。這會隨著電子書開發成本的降低得到解決,同時,由于電子教材節約了印刷、物流等成本,從長期來看,學生使用電子教材實際上可以降低高等教育階段的教材開支;第二,傳統觀念認為電子書無法像紙質教材一樣做筆記批注。目前PC機中已經實現了MyScribe評注功能,該功能可疊層顯示,并始終與電子書文本結合在一起。學生們可以在閱讀教材內容的同時,共享評注,并根據評注相互討論。隨著閱讀器功能的開發,電子教材也將很快實現這些功能并更加完善;第三,電子教材的版權問題堪憂,打擊了教材出版商研發電子教材的積極性。對此,原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強調加快電子書行業法規體系建設,為電子書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優化電子書產業的發展環境,加大版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行為。
在我國全面實施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情況下,電子教材的出現必將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帶動外語教育的發展。它與我國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方向極其吻合,因此,推動電子教材的使用有助于促進大學外語教學的改革。國內教材出版商應緊跟時代潮流,密切關注國內外電子教材發展,深入探索電子教材產業規律,同技術提供商、設備制造商一起,積極開發優秀電子教材,加強電子教材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電子教材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