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一、傳統圖書編輯轉型的危機
1.傳統出版企業轉型路徑不明晰,導致出版社和編輯對轉型認識不清晰
目前,傳統出版社向數字出版企業成功轉型的案例幾乎沒有,數字出版即使在某社有一定發展,利潤貢獻也比較低。成功的互聯網出版企業還是一些成立時間短、本身定位于依靠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高新企業。中國知網(www.cnki.net)、讀秀學術搜索(WWW.duxiu.com)等數字出版企業主要是已出版期刊、圖書的檢索和下載平臺,自主原創性產品較少。磨鐵、中文在線等民營出版企業既出紙質書,也賣文字作品的影視改編權,嘗試多元經營。也就是說,國內出版企業的轉型經驗不多,能提供的借鑒非常有限,缺少轉型范式。這也導致傳統出版企業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定位不甚明確,企業發展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編輯人才,什么樣的人員結構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最大化地取得經濟效益,也不是很清晰;編輯對自己該怎樣適應數字出版潮流,實現成功轉型難免迷茫。
2.對編輯素質求高求全,導致系統培養和日常訓練比較困難
很多研究者專門對互聯網時代編輯的素質培養和意識轉變進行了研究。劉遠認為,互聯網時代編輯要在確立用戶至上意識,樹立文本開放意識,強化信息服務意識,夯實守土有責意識等方面開展意識變革。吳嫦娥認為,數字時代,編輯部主任應加強五種工作能力:(1)學習能力——積極接觸和學習新媒體、新技術,多學習與編輯部出版圖書相關的專業知識;(2)調研能力——很強的信息捕獲能力;對已出版圖書進行充分的調研和數據分析,對終端受眾進行數據分析;(3)創新能力——新技術應用到紙質圖書之中,圖書宣傳工作的網絡化,開發核心產品的更多形態;(4)鑒別能力;(5)溝通能力。許全軍認為,“互聯網+”時代,編輯應該具備善用大數據的能力和基礎的互聯網應用技術能力。還有研究認為,數字化編輯模式是指圖書(出版物)編輯加工過程和方法的數字化,至少應包括稿件傳遞網絡化、編輯加工過程數字化、編輯與作者溝通網絡化、編輯工作管理數字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轉型期對編輯的數字化技術要求。為了節省成本,同時培養、提升編輯素質,一些出版社在招聘的時候要求編輯除了具有某學科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有較強的人脈或者銷售資源,以便既能做文稿編輯,又能做策劃人員和營銷人員;還有些出版社要求文稿編輯會排版、修圖,把文稿編輯和美術編輯的職能融合在一起。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能掌握多種技能確實有優勢,但是要求一個在職者面面俱到顯然是很困難的。這也導致出版社對編輯的要求既高又模糊:因為不清楚最后要怎么轉型,也就沒有具體的素質要求,只能要求大家盡量什么都會;因為工作量的現實制約,只能通過招聘,由編輯自帶技能人社,或者寄希望于編輯自學。顯然,讓人非常滿意的綜合編輯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也讓普通編輯不知道要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質,通過什么途徑來培養和提高。
3.出版社重成熟互聯網人才的引進,輕本社已有人才的轉型培養
目前,很多出版社在跨媒體人才的自主培養和外來人才引進之間,傾向于后者。原因一是引進來的人才可以直接使用,二是擔心人才流動,白白浪費了培養成本。比如,電子工業出版在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過程中,盡量不讓傳統編輯轉崗,傾向于招聘新人從事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出版社在按國家規定完成72學時的繼續教育時,大多進行的是宏觀政策講解和常規業務培訓,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多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訓練不夠,這也導致傳統圖書編輯對數據和用戶(市場/讀者)需求的情況了解不夠,反應不夠迅速,選題和作者資源相對比較固定。長此下去,一個編輯的可持續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而這最終也會影響到出版社的長遠發展。
二、傳統圖書編輯應對轉型的對策與建議
1.基本編輯素質培訓是根本
不管怎么轉型,載體和形式如何變化,出版也還是涉及文字編輯、美術編輯、營銷策劃編輯等崗位工作內容的,而每項內容又是有基本的素質要求的。比如,文字編輯要求具有良好的文字處理能力和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美術編輯要求具有良好的圖像軟件處理能力和較高的審美素養,營銷策劃編輯要求具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和對出版行業的整體把握。除了到崗時要有—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日積月累,在培訓中獲得提升。
2.提供有針對性的、實用性強的跨崗培訓
目前,出版社提供的培訓主要是針對所有編輯、范圍較寬泛的培訓。盡管有個別專家講授的內容很實用,但絕大多數還是不夠“接地氣”。因此有必要針對編輯轉型要求,提供實用性強的培訓。比如,如果要求文字編輯能使用排版軟件甚至自行設計封面,那么可以提供某個排版軟件或圖像處理軟件的基礎培訓;如果要求編輯具有策劃和營銷能力,那么可以提供系統的營銷培訓和案例培訓。
3.與相關院校合作開展培訓
北京印刷學院、武漢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南京大學等開設了數字出版專業,探索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新路。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專業本科生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出版學、傳播學、數字出版概論、數字媒體編輯、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數字版權管理、數字出版物創編、數字出版營銷等。這些課程都值得傳統出版行業的編輯學習,出版社不妨與這些院校合作,對編輯進行數字出版物創編和數字出版營銷等的實操培訓。
4.多種途徑嘗試跨崗工作
可以嘗試的一種方法是,在同一出版社內,定期讓編輯輪崗,可將文字編輯放到策劃編輯崗位學習和鍛煉,或圖書出版社的編輯交流到音像出版社或數字出版基地。幾次輪崗后,再根據編輯意向、實際表現和出版單位的資源配置,為編輯確定最合適、最能出效益的崗位,以便培養適應多種崗位、多種出版形式的出版人才。為保證人才培養的實效性,一次輪崗周期最好定為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