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韻 (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450000)
?
將流行音樂引入中職中專院校視唱教學的必要性與設想
彭雪韻(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450000)
摘要:在中職中專院校視唱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譜例,讓學生一邊回憶熟悉的旋律,一邊體會音程的特點與其在視唱中的表現力,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內心聽覺,讓學生更快速地接受基礎入門知識,并對接下來的學習樹立信心,產生興趣。
關鍵詞:中職中專院校;視唱教學;必要性
中職中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他們本身的外部知識獲取能力就比較有限,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更難以表現出學習興趣。在視唱學習過程中,樂理知識是視唱學習的基礎,也是較難學習和接受的一個教學環節。對于本身理論知識較為匱乏,基礎較為薄弱的中職中專學生來說,視唱是其學習體系中難度較大的一個學習環節。
中職中專院校的學生不像高等院校音樂專業學生那樣具備良好的樂理知識基礎和基本的理論知識儲備,對傳統的西方音樂和經典的視唱曲目起碼有感性層面的接受能力。而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只有流行音樂才是接觸最為頻繁,認知最為深刻的一種音樂形式,也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音樂門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常規的視唱練耳條目的學習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感到學習枯燥,比較抗拒,對樂理知識更是難以形成系統化的記憶去消化吸收這些知識。而當筆者嘗試著舉出流行歌曲譜例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且對其中涉及的樂理知識理解得很快,并能夠形成長效記憶。
學生對流行音樂感興趣,源自于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音樂接觸與審美體驗,這種興趣是自然的,無意識的,也是最具有“原本性”的,最深層次的,思維與邏輯層次更加豐富的。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視唱課堂上,嘗試著引入流行音樂譜例,對提升學習興趣,形成良性知識循環,有著重要意義。將流行音樂運用于視唱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流行音樂曲目帶入課堂,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以興趣為著力點,展開多層次的學習,才是將流行音樂引入視唱課堂的意義。
學生的審美是與生活現實和文化現狀緊密聯系起來的,他們對于流行音樂的喜愛,也反映出時代對于音樂審美的驅動與改變。這些年輕學生的注意力是自然而然集中在流行音樂上的,不僅僅是因為在欣賞這些音樂時學生不需要對其背后的理論知識進行剖析,這種欣賞是娛樂性的,無負擔的,更是因為流行音樂在音樂元素的運用上更貼合大眾的審美趣味,具有明顯的風格特征,從而對接受各類風格音樂的群體產生強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學生對于音樂體驗的追求自然地會向前循環。對于樂理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中職中專學生來說,要求學生對于古典音樂抱有濃厚的興趣也是不切實際的。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的興趣點為抓手,從積極層面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才是目前中職中專院校在視唱教學上應當做出的變革。
此外,以流行音樂為入口,對學生進行基礎樂理與視唱基本知識的訓練,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往往有著很強的記憶能力,但這種記憶能力是非系統性的,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自發性記憶,其準確度普遍較低。長期進行非準確的樂理記憶,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教師如能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對流行音樂背后的深層樂理進行進一步剖析,則可以巧妙地取長補短,讓學生在持續記憶的基礎上對樂理知識進行消化吸收。
比如,以一首流行歌曲為例,教師先對歌曲的曲式、音程、旋律、節奏等相關樂理知識做一次系統性梳理。這一過程并不要求學生能夠完全掌握教師指出的樂理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欣賞產生新的認知,帶著問題進行接下來的欣賞活動。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接下來的樂曲欣賞階段,在進行譜例范唱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注意歌曲的音程、節奏等因素。在反復的訓練中,學生就會對樂曲的這些因素產生一種深層次的記憶效應。這種記憶效應與學生對于歌曲的感性認知相結合,會強化學生對其中基本知識的掌握,最終使學生在思維深處形成直觀的感知效果。
這種效果將會在日后的學習中表現為學生對于知識的遷移,即學生將有能力把在流行音樂賞析過程中獲得的音程、節奏記憶騰挪到其他視唱曲目中,從而大大減少了學生在傳統視唱學習上的困難。這種記憶遷移過程,形成于學生的內心聽覺。這種聽覺是深刻的,多維度的,感性的,主觀的,自然地形成于學生對某類樂曲的記憶認知。
將流行音樂運用于視唱教學課堂中,要以流行音樂形式為入口,以基本樂理知識為中心,以學習興趣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興趣為紐帶引導學生探究理論知識,并以流行音樂為平臺,引導學生實踐、鞏固所學習的知識。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用心感受不同音程所形成的演唱感受,并且通過對流行音樂譜例進行學習,突破學習難點和瓶頸。
這段譜例取自于梁靜茹的歌曲《寧夏》,屬于典型的大六度旋律音程。這首歌流傳廣泛,可謂膾炙人口,節奏輕松明快,旋律活潑跳動。
這段譜例取自流行歌曲《一千年以后》,屬于純八度音程旋律。旋律悠揚婉轉,跳躍流暢。
音程的概念是學習視唱的基礎,但學生往往會覺得這類基礎理論知識學起來比較枯燥。對于中職中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音程相關知識的學習,難點在于形成對音程的感性直觀認知,通過訓練將外部的邏輯體驗轉換為內部的感性體驗,以使學生真正掌握視唱的基本功,而這種轉換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通過不斷的體驗與外部刺激最終形成的類似無意識的能動性。
在中職中專院校視唱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譜例,讓學生一邊回憶熟悉的旋律,一邊體會音程的特點與其在視唱中的表現力,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內心聽覺,讓學生更快速地接受基礎入門知識,并對接下來的學習樹立信心,產生興趣。
彭雪韻,本科學歷,單位: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中職中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視唱教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