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俠 陳高義
摘 要:近年來隨著機械化水平和產量的提高,玉米作為碭山縣第二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生產中仍存在一些制約夏玉米生產的因素。為了更好的促進碭山縣玉米產業的發展,該文探討分析了碭山縣夏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和高產栽培技術意見,為當地夏玉米科學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碭山縣;夏玉米;問題;原因及對策;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7-36-02
近年來隨著玉米產量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作為碭山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到2015年種植面積已達2.8萬hm2,其中夏播玉米2.6萬hm2,占秋糧總面積的85%以上,從而使玉米成為碭山縣僅次于小麥種植的第二大糧食作物。但實際生產中還有存在一些影響玉米發展的因素。為了更好的促進碭山縣玉米生產的發展,提高產量,結合碭山縣玉米生產實際情況就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栽培技術意見。
1 碭山縣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1.1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1.1 不能確保一播全苗 碭山縣玉米生產主要是麥茬夏播種植,近年來多采取機械化免耕種肥一體化播種技術。小麥收獲后秸稈粉碎覆于地表,進行免耕種肥一體化單粒播種,與常規播種相比,免耕播種易出現缺苗斷壟現象,尤其是秸稈覆蓋厚,整地不平的地塊較為嚴重,齊苗晚。苗期總體表現苗高矮不齊,問題苗長勢弱、根系發育不良,根量少或焦枯。玉米葉片出現黃化、缺素癥等營養不良現象。良莠不齊,不發小苗。
1.1.2 施肥方法不科學 近年來由于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加上免耕種肥一體化播種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使玉米施肥由原來的基肥、口肥,穗肥的施肥方法,改為種肥一次性施入,不再追肥。除了玉米專用型緩釋肥、控釋肥外其他肥料很難滿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易造成后期養分供應不足,引起早衰,影響產量,特別是沙土地表現較為嚴重。
1.1.3 灌溉不及時 玉米整個生育期需水量較多。苗期玉米雖然耐旱,但由于秸稈還田技術的普遍推廣應用,秸稈腐爛分解需要大量的水分,使玉米整個生育期都應保證充足的水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尤其是大喇叭口到抽雄期為玉米需水臨界期,對水十分敏感,缺水易形成“卡脖子旱”,直接影響產量。然而,外出務工引起的勞動力缺乏,加上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只能靠天等雨,對玉米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1.1.4 除草劑使用不當 部分播種早、出苗快、封閉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塊,再次進行苗期除草,除草劑藥害嚴重;還有部分過量使用乙草胺封閉后遇降雨,過量或過早;過晚使用煙嘧磺隆的田塊均易產生除草劑藥害,表現為葉片出現黃白斑,生長受到抑制,甚至形成畸形苗。
1.1.5 后期早衰 玉米生育中后期若陰雨天氣較多,易造成玉米大小葉斑病的發生蔓延。由于后期植株生長量大,田間郁蔽,防治操作不便,使許多農戶放棄防治,造成葉片干枯、光合作用降低,引起早衰,嚴重影響玉米產量。2015年葉斑病、銹病發生較重。
1.1.6 玉米收獲過早 雖然推廣玉米遲收技術,但部分農民因多種原因,還是不等玉米完全成熟,玉米包葉變黃就急于收獲,造成籽粒不飽滿、容重低、品質差,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品質。
1.2 解決的措施
1.2.1 加強對農機手的培訓,確保規范操作 農機局每年定期對農機手進行培訓、考核。對操作技術不合格的限制其進行農事作業,促使農機手熟練掌握各種農機操作技術;確保在夏玉米免耕播種時農機手能按品種、種子大小合理調整播量;種肥同播時能按肥料種類、施肥量和種肥距離隨時調整播種機,確保播種質量;規范夏玉米播種技術規程,真正實現良種良法配套。
1.2.2 科學施肥 合理選用配方施肥,基追并重,滿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對保水保肥較好的田塊,選用高效緩釋肥或控釋肥進行種肥一體化播種。
1.2.3 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碭山縣主要采取井水灌溉農田,政府應加大投入,對部分缺少水源的田塊進行配套打井。對一些問題井進行維修,確保農田能得到及時的灌溉。全面疏通田間地頭溝渠,確保梅雨季節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發生內澇。
1.2.4 加強技術服務指導 農業部門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在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要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同時把技術明白紙通過鎮村進行宣傳。要開展統防統治,并組織技術服務隊進行服務,確保玉米生產技術、管理到位。
1.2.5 加強農業合作和服務組織的建設 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或鎮村成立科技服務隊,在農時關鍵季節對農民進行義務或有償服務,為勞動力缺乏的農戶解決后顧之憂,以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1.2.6 推行免耕和深耕相結合的耕作制度 強化宣傳指導,使農民樹立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生產觀念;要采取免耕與深耕相結合的耕作方法,隔1~2a進行深耕1次,優化耕層,以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培肥地力;免耕播種前要做到徹底滅茬,確保播種質量。
1.2.7 大力推廣玉米遲收技術 在玉米生長后期,加強玉米遲收技術的宣傳,讓農戶徹底認識到玉米提前收獲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的影響。掌握玉米完熟的技術指標,做到適時收獲。
2 碭山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1 合理選擇優良品種 碭山縣夏玉米應選擇較耐密植、緊湊、中早熟的高產品種,如隆平206、登海605、浚單20先玉335等。
2.2 做好播前整地 要求前茬小麥機收時,留茬高度不超過12cm。對于麥地里成堆的麥秸要運出田外,或者挑開撒勻,并用根茬粉碎機進行滅茬后播種;或采用具備滅茬功能的玉米播種機進行播種[1];或旋耕滅茬后再播種。
2.3 科學施肥 玉米吸收氮、磷、鉀的數量,一般每生產100kg籽粒,需氮(N)2.2~4.2kg、、磷(P2O5 )0.5~1.5kg、鉀(K2O)1.5~4kg,三要素之比為3:1:2[2]。不同的田塊根據地力水平和目標產量合理施肥。通常基肥和追肥相結合,一般磷、鉀肥和50%~60%的氮肥做基肥,秸稈還田的田塊基肥氮重施,其余的氮在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追總量的20%~25%。對于缺少勞力,種肥同播一次性施入的,播種時要施用高效緩釋肥或控釋肥。
2.4 適期集中早播 碭山縣夏玉米適播期為6月5~15日。一般采用包衣種子或進行藥劑拌種,在小麥收獲后搶墑早播,墑情不足的要造墑播種。麥收后集中播種,可有效的避免玉米粗縮病。
2.5 合理密植 根據種植品種和地力水平選擇合理的種植密度。一般如先玉335、浚單20、登海605等中等肥力以上田塊適宜種植密度為4 000~4 500株/667m2;隆平206適宜種植密度為3 500~4 000株/667m2。一般地力水平高的田塊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2.6 加強肥水管理 根據墑情合理灌水,滿足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花期、穗期對肥水的需求。在梅雨季節,要注意清溝瀝水,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2.7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2.7.1 防治病蟲害 玉米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粘蟲、二點委夜蛾、灰飛虱等害蟲。喇叭口期以防治玉米螟、蚜蟲為主。玉米生長中后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大小葉斑病、銹病等病蟲害。
2.7.2 科學化除 結合中耕除草,合理進行化除。玉米播后出苗前墑情好的田塊可選用芽前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若土壤墑情較差時,可在玉米3~5葉期選用莖葉除草劑進行化除。
2.8 適時收獲 大力推廣玉米遲收技術,做到玉米完熟后收獲,徹底改變因早收造成的減產現象。
參考文獻
[1]董小元.夏玉米播種常見問題及解決途徑[J/OL].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015-11-25.
[2]黃正來,周桃華,嚴平,等.玉米—農業實用栽培技術[Z].合肥:安徽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199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