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文
?
高職高專實習生黨員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陳愛文
摘要:高職高專層次學生黨員在第三年的頂崗實習階段流動性增強,使得培養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把實習生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由校內向校外縱向延伸,織密織牢實習生黨員的校企橫向共管網絡,從而提高培養質量。
關鍵詞:實習生黨員;延伸培養;黨務合作
大學生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們黨最新鮮的血液。發展、培養和培養大學生黨員歷來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高職高專辦學層次的不斷提高,生源越來越多,學生黨員的數量逐年上升。而高職高專在校大學生一般都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才能被吸收為預備黨員,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規劃,在第三年的時候都要進行頂崗實習。
一、目前高職高專實習生流動黨員培養教育的現狀
實習生流動黨員是指在學校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后,由于人才培養需要,必須到實習單位進行專業技能頂崗實訓的學生黨員。高職高專由于職業教育培養的特殊性,在大三或大三下學期均頂崗實習,這就使得實習生流動黨員在此期間雖然處在預備考察期,但長時間不在學校。因此,了解實習生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現狀,對于進一步培養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實習單位重業務輕黨建
一是長期形成的慣性思維導致實習單位就實習生流動黨員培養教育問題,不能和學校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商。二是部分實習單位由于業務工作繁忙,黨建工作弱化,更多的是從業務的角度對實習生加以培養,認為只要業務過硬就算是完成了實習生的培養任務。三是有的實習單位則認為實習生流動黨員的組織關系在學校,其培養教育管理的主要責任應在高校,因而沒有把實習生流動黨員納入本組織,在理論學習、支部活動、組織生活等黨內活動有時候沒及時通知實習生流動黨員。四是由于實習生流動黨員大多數分散在不同的實習單位,即使在同一單位實習,一般也是在不同的科室,再加上不同的排班,這就使得實習生流動黨員很難集中,因而支部會議、學習討論、民主評議等活動較難開展。這些都限制了對實習生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和培養。
(二)部分高校重教學科研輕大學生思政教育
一是部分高校在謀求自身發展的過程中,迫于生存壓力,始終把專業教育、學術科研的建設放在首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工作,相對來說,不容易出成績,因而擺在了次要的位置。這種情形,嚴重地影響了實習生流動黨員培養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二是高職高專專業性較強,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實習期間的專業能力和素養的提升,這就導致黨組織對實習生流動黨員培養教育培養的實際情況了解有限,因而有時候就自動選擇了忽略實習生黨員的培養教育。
(三)實習生流動黨員培養教育體制不順暢
一是實習生黨員培養教育機制不暢,培養教育管理定位不明確,機制不健全,同時實習生流動黨員實習單位數量多,位置分散,難以實現有效的管理。二是實習單位和學校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機制。目前部分實習生流動黨員管理基本上處于“上級組織較多,卻誰都不管”的狀態。“上級組織較多”,是指學校黨組織和實習單位組織都要求實習生流動黨員要處理好學習、工作、生活以及各方黨組織對自己的培養教育管理。“誰都不管”,則是實習生流動黨員的理論學習,組織活動等,卻不知該找誰解決。所以,導致實習生黨員培養教育重形式輕內涵。
(四)實習生流動黨員自我培養教育放松
一是部分實習生流動黨員日常實習事務繁雜,導致自覺性不高,很難及時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政策。二是處于實習崗位上的實習生流動黨員,由于就業、升學等現實壓力,實際上是心有旁鶩,要么是一邊實習一邊找就業機會,要么是一邊實習一邊準備升學考試,提高學歷。三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實習生流動黨員自身的素質還需提高。部分實習生入動機不夠端正,組織上已經入黨,但在思想上還沒有入黨,還沒有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缺乏主動加強理論學習的意識,缺少樂于助人、服務他人的自覺意識。因此,在這樣的狀態下實習,很難在實習崗位上實現培養教育,把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出來。
二、進一步創新高職高專實習生流動黨員培養教育的對策建議
針對目前高職高專實習生黨員培養教育存在的問題,要在培養平臺方面進行創新,延伸實習生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區域;要在合作上下功夫,織牢織密實習生流動黨員的校企橫向共管網絡;要在機制上下功夫,理順培養教育培養的歸屬問題。
(一)創新交流平臺,對實習生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由校內向校外縱向延伸
實習生流動黨員雖然具有分布區域廣、較為松散等特點,但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等各種靈活而又創新的方式,針對實習生流動黨員難以集中的特點,通過12371黨建網、QQ、微信、飛信等網絡平臺,以網上建立黨員之家、開展QQ組織生活會等形式,實現與實習生流動黨員的交流,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通過要求實習生流動黨員每周上網瀏覽不得少于一次等方式,組織實習生流動黨員繼續學習、接受黨的培養教育。
同時,加強黨支部與實習生流動黨員面對面的指導與交流。大家都知道,每個高職學校每個學期都要對實習情況進行一次巡視。此外,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在實習期間都要回校參加一些考試(如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這樣,我們就可以積極爭取學校的支持,利用出去巡視和實習生流動黨員回校的機會,不定期組織實習生流動黨員開展組織生活,聽取他們的思想匯報,從而做好實習生流動黨員的培養教育。
(二)強化黨務合作,織密織牢實習生流動黨員的校企橫向共管網絡
這就需要在實習基地組建黨支部或黨小組,以重慶三峽醫專為例,在成都、重慶主城、開縣等實習學生黨員達到3人及以上的實習區域,建立實習黨小組;對于實習醫院比較分散、不具備建立實習黨小組條件的,將實習生流動黨員統一歸入實習片區黨小組,由實習片區專職指導教師擔任組長,若該實習片區實習生流動黨員較多,可以成立實習生黨支部。
實習片區黨支部或小組,雖然不接轉組織關系,但是可以通過黨小組與一些實習基地的黨組織建立正式聯系,通過設立實習生流動黨員示范崗、定期參加這些實習基地的組織生活等方式,既對實習生流動黨員起到了培養教育作用,又可以引導他們為實習地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而服務,從而實現校企的雙贏。
(三)健全培養機制,理順實習生黨員培養教育的歸屬關系
一是建立實習前的“二個會議”機制,做好學生黨員群體實習前的預備工作。在學生頂崗實習前專門召開實習班級的入黨積極分子大會和(預備)黨員大會,告訴同學們要“離校不離黨”,并將校企黨務合作的內容傳達給學生,灌輸到思想深處,轉化到實習工作中;同時對即將畢業的實習生黨員做好組織關系轉接教育,做好學校和社會的銜接,確保每個黨員不掉隊,不流失,教育他們在實習崗位上發揮作用。
二是建立實習單位黨組織對實習生黨員的培養教育機制。在實習中以學校黨組織發函的方式明確告知實習單位實習生黨員的情況,并建立專人聯系與協同培養教育制度,以實習單位的黨組織為主,以聯系人為輔,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實習生黨員的思想、學習、實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從而最終達到培養教育的目的。(作者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N].人民日報,2013-01-29(1).
[2]韋世藝.高職院校實習生黨員教育再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05).
[3]王金火.關于高職院校實習生黨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8).
作者簡介:陳愛文(1977-),男,漢族,重慶萬州人。法學碩士,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