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帆
?
國外對華反傾銷現狀分析
吳帆
摘要:反傾銷是當前貿易摩擦的焦點,反傾銷的目的是創建一個公平競爭秩序,也是世界貿易組織給予政黨反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的主要措施之一。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后,一些國家對中國實施歧視性貿易壁壘的重要形式。外國反傾銷的增長趨勢,我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也成為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障礙。本文通過對反傾銷的簡單介紹,分析反傾銷的現象的已經越來越嚴重原因,結合中國的現實,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反傾銷;中國企業;貿易利益;措施
一、反傾銷的含義及條件
反傾銷是指進口國主管機關根據損害國內產業的吸引力,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在進口商出售價格低于正常價值,和造成的法定損害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的產業的外國產品,立案、調查和處理程序和措施。反傾銷是前《關貿總協定》和現在的世貿組織承認抵制不公平作為國際貿易的措施。
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規定,傾銷產品的反傾銷稅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
第一,確定存在傾銷的事實;
第二,確保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威脅,或建立相關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的障礙;
第三,確定傾銷和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傾銷存在,損害存在;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在這三個條件的情況下,會出現國際反傾銷。反傾銷有兩種,一個是其產品出口到國外,外國政府采取的反傾銷措施;第二,外國產品進入這個國家,其政府采取的反傾銷措施。
二、外國對華反傾銷現象的原因分析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關稅的降低,非關稅壁壘的減少,配額許可證的限制使用,一些國家出于貿易保護的目的,頻繁使用或濫用反傾銷調查手段。盡管經濟學家基本上都給出了負面評價,但1970年以來,對于反傾銷的正式訴訟仍在不斷增長,兩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國成為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部原因
1.迫于國際經濟和貿易的情況。一方面,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地方保護主義抬頭,他們(包括美國)為保護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頻繁使用反傾銷措施,限制外國產品進入。另一方面,由于烏拉圭回合協議,要求各國削減關稅和取消進口限制,以抵消談判結果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紛紛采用反傾銷這一便利而有效的措施。
2.中國的歧視性貿易。一些國家和地區忽視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主觀地認為中國是“非市場經濟體”他們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產品進行反傾銷時,是以“替代國”的價格作為確定出口產品正常價值的依據。當選擇一個國家,這些國家由于模糊國家的選擇標準,衡量自由和權利太大,所以常常是任意的,使我們的國家遭受著嚴重的歧視問題。
(二)內部原因
1.價值競爭激烈。競爭價值。產品本身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加上出口秩序混亂,出口企業活動,導致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大幅下降,對進口國的企業構成威脅。
2.國際營銷策略。我國出口企業大多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創建一個整體營銷和稍稍占了自己的品牌,依靠低價策略進入國際市場,非價格競爭的手段。
3.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弱競爭優勢。從產品結構上看,中國的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低,更多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容易導致進口國傾銷價格。
(三)中國應該采取的策略
1.政府應該對中國商品的提供服務和便利。政府有關部門主動提供服務,不僅有助于提高反應的速率,也可以減少對企業的成本。由于反傾銷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只有少數,通常也是一個有限數量的選擇,政府依靠大使館完全有可能建立公共信息數據庫,為企業提供免費服務,必要時甚至可以專門為企業信息。
2.實施適當的應對措施。中國和外國貿易的主流,互惠互利,雙贏的局面,中方一貫主張在平等的環境下,公平貿易,而有些國家卻單方面擅自行動對我連續多次地揮舞反傾銷大棒。針對這一點,我們必須適度的及時響應是必要的。在9月13日,中國商務部在部分美國和其他國家進口汽車和雞肉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件審查過程的基礎上,還應對美國進口的一些農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產品的反傾銷措施。
3.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秩序。政府全面開拓市場,避免所有企業集中地區同類產品的出口。建立出口價格監測協調機制同時,為了防止價格戰,維護出口秩序。投資企業國際化管理策略,通過出口到海外市場。最大限度的避免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進口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貿易逆差,減少貿易摩擦。(作者單位:濟南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國際經濟學》保羅.R.克魯格曼.上冊.國際貿易部分
[2]《反傾銷案例: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如何應對棘手的問題》第2版
[3]《反傾銷案例研究:中國十大反傾銷案例解析》中國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