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術勝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腹腔鏡下輔助全胃切除及臟器聯合切除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3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該組患者均采用了腹腔鏡下輔助全胃切除及臟器聯合切除治療, 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 該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254.34±41.89)min, 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75.45±23.78)ml, 平均住院時間為(13.23±2.45)d。術后發生肺部感染4例, 占13.33%, 胰瘺5例, 占16.67%, 經過對癥治療及通暢引流后均痊愈, 該組患者中無一例發生腹腔出血或吻合口瘺及腫瘤轉移或死亡。結論 采用腔鏡下輔助全胃切除及臟器聯合切除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顯著, 安全性較高,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全胃切除術;臟器聯合切除;胃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14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革新, 采用腹腔鏡治療早期胃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并取得了顯著的近期療效。但腹腔鏡下聯合臟器切除術在治療進展期胃癌方面并未得到廣泛開展, 總結原因可包括以下幾點:腹腔鏡胃癌根治聯合臟器切除手術指征仍存在爭議;手術難度較大, 手術時間較長;手術遠期療效仍需探究等[1]。為探討上述方法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院針對收治的3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腹腔鏡下聯合臟器切除術治療, 本文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均在本院行電子胃鏡、超聲胃鏡等檢查后確診, 本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49~74歲, 平均年齡(63.4±4.3)歲, 疾病類型:賁門胃底癌13例, 胃體中上部癌13例, 彌漫浸潤型胃癌4例。全部患者術前行血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檢查后無異常, 且無腹腔種植轉移等情況[2]。
1. 2 治療方法 為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后, 幫助患者擺放仰臥位, 將兩腿分開, 給予常規五孔法, 于臍下緣做一適當大小的切口插入氣腹枕, 放置10 mm Trocar作為觀察孔, 建立CO2氣腹, 氣腹壓力為12 mm Hg (1 mm Hg= 0.133 kPa), 將腹腔鏡置入腹腔中, 對腫瘤部位、大小及周圍肝臟、腹腔、大網膜等器官進行探查, 觀察其是否發生轉移。以左側肋骨下腋線插入12 mm Trocar作為主操作孔, 并分別于左鎖骨中線平臍、右肋緣下鎖骨中線、右肋緣下腋前線置入5 mm Trocar作為輔助操作孔, 對腹腔內給予進一步探查, 發現癌腫后給予切除, 并給予D2淋巴結清掃術, 其中18例患者給予了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聯合胰體尾脾切除, 12例給予了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聯合脾切除, 手術結束后對腹腔常規清洗, 清點器械后逐層關閉腹腔, 術后給予藥物治療。
2 結果
該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在240~300 min, 平均手術時間(254.34±41.89)min, 術中出血量在350~400 ml, 平均術中出血量(375.45±23.78)ml, 術后住院時間在10~15 d, 平均住院時間(13.23±2.45)d。術后發生肺部感染4例, 占13.33%, 胰瘺5例, 占16.67%, 經過對癥治療及通暢引流后均痊愈, 該組患者中無一例發生腹腔出血或吻合口瘺及腫瘤轉移或死亡。
3 討論
結合以往的臨床操作經驗及相關文獻發現, 于腹腔鏡下給予全胃切除及臟器聯合切除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近期及遠期臨床療效仍未得到充分的證實, 并受到諸多爭議, 認為其可能對患者的預后造成諸多影響。而目前較為常用的兩種手術方式分別為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聯合胰體尾脾切除及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聯合脾切除。但有研究報道指出, 在實施此兩種手術方式時,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若將淋巴結清掃作為目的而實施脾臟切除無法提高長期的生存率[3]。因此, 在進行此項手術前需對所選病例給予嚴格的篩查, 總結為以下幾點:①胃癌對胰體胃部的浸潤面積較大, 通常以6 cm2作為界限, 或已經浸潤至胰腺的深部;②癌癥已經對脾血管造成浸潤, 手術操作期間無法對脾臟給予完整的游離;③無論轉移病灶大小、多少, 但已經對肝臟產生種植與轉移;④體重較為肥胖的人, 導致術中解剖層次不清晰, 這就易使得外科醫師在進行手術操作時發生混淆, 無法對解剖結構給予清晰的辨認, 甚至出現操作失誤等情況;⑤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不達標, 甚至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 無法抵抗手術操作對機體產生的刺激[4]。排除上述禁忌證后,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254.34±41.89)min, 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75.45±23.78)ml, 平均住院時間為(13.23±2.45)d。術后發生肺部感染4例, 占13.33%, 胰瘺5例, 占16.67%, 經過對癥治療及通暢引流后均痊愈, 該組患者中無一例發生腹腔出血或吻合口瘺及腫瘤轉移或死亡。
綜上所述, 采用腔鏡下輔助全胃切除及臟器聯合切除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顯著, 安全性較高, 促進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崗, 黃建平.腹腔鏡輔助下進展期胃癌D2根治術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1, 15(5):355-357.
[2] 丁祥飛, 盧榜裕.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遠期療效配對的病例對照研究. 微創醫學, 2008, 3(5):437-440.
[3] 胡彥鋒, 余江, 王亞楠, 等.腹腔鏡胃癌D2手術學習曲線.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0(5):1095-1098.
[4] Bang YJ, Cutsem EV, Feyereislova A, et al. 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for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ToGA): a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0, 376(9742):687-697.
[收稿日期:20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