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華
摘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資源、新的教學方法,已經廣泛地引起了中小學教師的關注。當前,微課這種新型教研方式、教學資源正在深入而廣泛地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不僅是要引入這一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用好這一資源,靈活運用微課資源,豐富地展現那些文字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從而展現語文這一學科的無窮魅力和語文課堂的豐富多彩。
關鍵詞:微課;語文課堂;課堂教學;微課運用
眾所周知,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資源、新的教學方法,已經廣泛地引起了中小學教師的關注。甚至在大學課堂中也有實踐這一教學形式。可以說,當前微課這種新型教研方式、教學資源正在深入而廣泛地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那么,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如何有效地設計微課”又“如何有效地運用微課”呢?針對語文科目而言,我們又該通過怎樣的方式,使微課這一教育資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呢?本文根據語文和語文課堂所具有的魅力,結合具體的案例,對微課設計的一些要素進行闡述,探討如何通過微課提升語文課堂的魅力;同時從微課設計的角度出發,探討微課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一、 語文課堂中的微課設計
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設計一方面有著語文自身的特點,即重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又有微課自身的特點,即靈活多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微課的設計,我們既要著重考慮好語文自身的特點,也要大膽借鑒微課碎片化的表現形式。結合語文科目自身的特點,我們須著重作好以下幾個主要的設計要點。
(一)目標的確定
在微課的設計過程中,首先就要確定教學目的。特別是在語文這樣的科目中,我們要明白某一篇章所注重的內涵是什么,如果是抒情的,那么抒發什么樣的情感,這一情感又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得到加強,促使學生受到更多的感染,這些都是在微課設計之前所須要考慮的問題。只有明確了這些東西,才能根據我們所要表達的情感去設計,去教學。語文可以說就是一門表達情感的學科。而如何通過微課這一形式充分地表達語文的情感以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們進行微課設計的難點和重點。此外,語文作為一門十分基礎,但又至關重要的科目,其不僅向我們表達某一種情感,更是要我們主動深入地去挖掘其中的背景和意義。語文需要我們聯系當時的種種背景,去體會其中的種種意境。而什么樣的背景和意境也是我們需要確定的。
(二)微教案的制作
確定好所要表達的主題后,我們需要對如何實現這一主題進行思考和設計,或者說根據確定的目標,制作符合要求的微視頻。如《盧溝橋烽火》這一文章,我們首先要確定其所要表達的情感,即忠于革命、舍己為人,其所具有的教育內涵則是教育現代學生銘記歷史,不忘革命前輩的艱辛等。那么又該如何集中表現這些東西呢?一般而言,微視頻的制作可以有很多的途徑,如網上的搜索借鑒、電影電視的剪輯和制作、自導自演的拍攝微視頻。而這些方法最后都要能和主體相契合,特別是細節的刻畫和情節的闡述。在表現“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這一句話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著重體現出國家生死存亡時刻的那份沉重的責任感。在這一篇文章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細節,需要我們去著重地體現和表達。也就是說,微視頻的制作不僅需要畫面的真實感,也是需要情感表達的真實。
(三)情景互動的設計
情景互動設計是指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要有交流與互動。在這個要點上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互動方式的選擇,如課后討論、在線交流、現場辯論等。在《盧溝橋烽火》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先觀看微視頻,然后針對這一微視頻我們可以進行簡單的“影評”,針對其中情感的表達和流露,我們可以組織討論和互動交流。二是互動問題的選擇,任何一個互動總需要一個話題點,需要圍繞一個話題進行互動與交流。一般選擇與教學點相近的話題。例如,在《盧溝橋烽火》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有選擇性地延伸幾個抗日故事,或者在課堂上詢問學生是否還有一些類似的故事愿意跟大家分享。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學生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其他相近的故事,以加強對這一類型的學習,也同時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當然也可以鏈接一些微視頻作為補充。關于互動問題,還有其他的一些互動設計,如學生提問還是老師主動擺出話題,如對于互動的總結和概述,如互動的最后結果等。
二、 語文課堂中的微課運用
除了介紹微課這一教育資源在語文課堂的利用和展現外,這里我們著重選擇《夜雨寄北》這一例子來進行探討和分析,以闡述微課如何打造語文課堂的魅力。
(一)刻畫主題,突出細節
首先我們對《夜雨寄北》這一詩篇進行大致的了解,如其作者李商隱的相關內容,李商隱在寫這首詩的情景等。然后抓住這一詩篇的主題,即自身的孤寂和對遠方妻子的思念。那么我們在微視頻的制作中就要抓住兩個詞,一是孤寂,一是思念。對于孤寂的表現,我們可以從背景音樂和畫面兩個方向展現。如當一個人在雨天,站在窗前,遙望遠方,愁眉,突然的一聲嘆息。這樣的一些元素就能很好地表達孤寂和思念的感覺。又或者可以通過對某一物品的凝視,也能表現出思念的情感。因此,通過雨天,嘆息,遠望等細節就能很好地表達我們需要展現的東西。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這一詩篇意境的感悟。這只是一個例子,在不同的文章中有著不同的情感細節,需要我們仔細閱讀,斟酌。
(二)理清順序,強調結構
在語文中,時常有順序的問題,如倒敘、插敘,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在這些順序中,我們要注重這種順序的體現。在《夜雨寄北》這一詩篇中,“何當共剪西窗燭”這一句的表達就須要強調順序的表達。在未來某一天,兩人坐在西窗前,一邊聊天,共敘衷腸,一邊減掉那因長時間的燃燒而多余的燭芯。這在表現時,可以用溫暖一點的顏色和溫暖一點的樂調進行表達。從現在的孤寂到幻想時的美好,這一個順序結構須要理清。這樣強調有兩個好處,一是現在情況的苦悶孤寂和未來的美好相對比,給人帶來一種溫暖,因為是有希望的。二是這樣的表現在潛意識上會引導學生去期待最后作者到底是什么時候回去的,這是一個聯想和想象了。因此,理清結構十分重要。
(三)抒發感情,注重流露
在語文教學中,情感的抒發應是毋庸置疑的。語文如果沒有了情感,就沒有其魅力,甚至遠不如其他科目。那么情感的表達不僅是注重細節,強調結構,而在須要直接表現情感的時候,也要直接而又強烈地表現出來。如《夜雨寄北》這一首詩說白了就是情感的一種直接表現。因此,在微課設計中我們還須要注意這些問題,如詩人在窗前的嘆息和眉間的愁緒,這些是我們須要強調的,也是情感流露的表現。而教師在誦讀的時候也要注意情感的流露和表達。甚至可以引領學生自發地理解,在觀看微視頻之后,帶著情感的朗讀,一次又一次,不斷地深入其中,直到找到那一種意境和情感。
(四)聲色俱現,構建情境
微視頻就是一種展現聲音與畫面的教育形式。而在語文微課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聲色兩個方面去表達我們的教學目的。一是微視頻的制作。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主人公的話語,都是我們傳遞情感、表達思想的媒介,因此需要十分注意。二是老師和學生的誦讀。老師和學生的誦讀一方面是熟悉這一文章,同時也是一個體會其中意境的過程,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那么在微課安排中,我們可以先誦讀,以熟悉內容,然后觀看微視頻,然后再誦讀,以此加深對情感和意境的了解和領悟。因此,聲音和顏色的選擇一方面構建了一個相當的情景,一方面也是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涵和意境的了解。
微課是一種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其對于情感的表達和展現有著獨特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入這一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用好這一資源。特別是要結合語文這一科目的特點和特色,即豐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靈活運用微課資源,盡可能多地展現那些文字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從而展現語文這一學科的無窮魅力和語文課堂的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戴培.充分利用微課,提高語文教學效率[J].中學語文,2014,(27).
[2]雷強.微課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04).
[3]陳林.語文微課程開發:一種有益的“熱”現象[J].教育探索,2014,(01).
[4]李巧芳,楊文美.我國微課程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0).
[5]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