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部刮痧與保健
十二經脈有重要作用的五腧穴、原穴、絡穴、郄穴均在上肢肘部以下和下肢膝部以下的經脈上。經常刮拭這些經脈腧穴,可以疏通經絡、暢達氣血,不僅對四肢關節病變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還對五臟六腑有直接的調控作用,對臟腑的各種急慢性病癥起治療和預防作用。
方法與部位 四肢刮痧用刮法,線盡量拉長,遇關節部不可強力重刮。刮拭上肢外側部時,由上向下經肘關節分段刮拭,即手陽明大腸經自曲池刮拭至商陽,手少陽三焦經自天井刮拭至關沖,手太陽小腸經自小海刮拭至少澤;刮拭上肢內側部時,由上向下經肘關節分段刮拭,即手太陰肺經自尺澤刮拭至少商,手厥陰心包經自曲澤瀉刮拭至中沖,手少陰心經自少海刮拭至少沖;刮拭下肢前面、外側、后側部時,從上向下避開膝關節分段刮拭,即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自犢鼻刮拭至厲兌,足少陽膽經自陽陵泉刮拭至足竅陰,足太陽膀胱經委中自刮拭至至陰;刮拭下肢內側部時,從上向下避開膝關節分段刮拭,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自陰陵泉刮拭至隱白,足厥陰肝經自膝關刮拭至大敦,足少陰腎經自陰谷刮拭至涌泉。
中風后偏癱恢復和后遺癥期的病人大都需要在家庭進行康復治療。家庭成員不妨學學推拿法,對病人康復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推拿治療作為中國康復方法,其特點為療效較好、安全性高,得到廣泛肯定。推拿主要用于中風后偏癱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的病人,是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穴位和有關部位,并配合進行特定的活動,以促進中風病人早日康復。除可以改善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狀態外,還具有雙向調節(包括溶栓、止血)作用,可解除頸腦血管痙攣和降低顱內壓。許多醫生在為中風患者推拿時重點只是放在四肢上,收效較差。以下介紹中風的推拿方法,注意推拿時力度輕重適度,循序漸進。
推拿步驟
第一步:病人俯臥,先施滾法于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2 ~3次,主要在于背、腰、臀及癱側上、下肢;按揉腰椎兩側重點在天宗、肝俞、膈俞、腎俞,及患側肩貞、曲池、合谷、環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被動活動肩、肘、腕、髖、膝、踝各關節,時間約25分鐘。
第二步:患者取仰臥位,先從下到上施滾法于癱側上肢內外側,重點按揉肩髃、肩內陵、肩臑、曲池、手三里,捻手指、掌指關節,并配合肩、肘、腕關節的被動活動;施滾法自癱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部至小腿外側,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關節及足背部,重點在髖關節和膝關節,重點按揉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拿捏癱側委中、承山,按揉風市、膝眼、陽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時間約15分鐘。
第三步:按揉患者頭臉部的肌肉和百會、鹵會、印堂、太陽、人中等穴位,最后拿肩井大約5分鐘。
每天可按摩1次,每次按45分鐘。
切忌手法過重,損傷關節及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