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車怡萱
[摘要]翻譯行業規范化、產業化是我國經濟發展向服務業轉型的重要一環,是提高中國對外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MTI翻譯教育培養的實用性、專業化職業翻譯人員是翻譯行業規范化、現代化得以實現的有力人才保障。
[關鍵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 規范化 職業化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63-02
自200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至2015年,已經先后分五批批準206所高校成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從第一批的15所、第二批的25所、第三批的118所、第四批的1所、第五批的47所,由試點到逐漸積累經驗、成熟擴張,是大勢所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源一體化、文化一體化、信息一體化的客觀要求與必然結果。隨著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生活水平提高,國人的視野已放眼全世界,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中國國際地位逐漸上升的歷史時期,翻譯行業的規范化和MTI翻譯教育的職業化已提到日程上來,刻不容緩。
一、翻譯行業規范化
根據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會和中國翻譯行業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4》統計數據,截止2013年底,我國有語言服務與相關企業共55975家,其中以翻譯、本地化服務為主營業務的翻譯服務企業有5287家。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向服務業轉型的契機,我國語言服務行業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速度和潛力巨大,呈現出漢譯外業務增加、高學歷、低工資、缺人才、兼職譯員比重大等行業特征,以及許多行業突出問題,如行業地位和政策尚需建設、競爭無序狀態尚需改善、人才培養與使用的矛盾尚需解決、較多翻譯服務企業規模和資質嚴重不足等。
多年來,為了解決行業發展困境,規范翻譯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協會陸續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標準和要求。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2003年11月27日發布,2004年6月1日實施的《翻譯服務規范第1部分:筆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對翻譯行業制定的國家標準,是服務行業的推薦性國標”,首次以國標的形式規定“為顧客提供兩種以上語言轉換服務的有償經營行為”為“翻譯服務”的定義和內涵,“首次以國標的形式對翻譯服務方的業務接洽、業務標志、業務流程、保質期限、資料保存、顧客意見反饋、質量跟蹤等方面,提出明確的規范性標準”,規范了翻譯服務業務流程,統一了翻譯計字辦法為兩種:版面計字和計算機計字等;2005年3月24日發布,9月1日實施的《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規定了譯文質量的基本要求、翻譯譯文中允許的變通、譯文質量評定標準等,指明譯文質量的基本衡量標準是“信、達、雅”,提出譯文質量評定的基本依據是是否達到譯文的使用目的,規范了譯文質量檢驗的方法和標準等;2006年9月4日發布,12月1日實施的《翻譯服務規范第2部分:口譯》,對口譯的種類給出了明確的定義,“規定了口譯所特有的設備要求,口譯服務方和譯員的資質,口譯服務過程的控制和計費方法”,規范了口譯服務流程;中國翻譯協會在2011年6月發布了中國首部語言服務行業規范《本地化業務基本術語》,對本地化服務行業中“全球化”“國際化”“本地化”等基本概念和關鍵術語做出了系統定義和總結,規范了本地化過程中的服務角色、服務流程、服務要素和相關技術術語,提升了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是中國語言服務行業行約行規建設的重要里程標志;此外,還有2013年10月31日發布的《本地化服務報價規范》、2014年5月29日發布的《本地化服務供應商選擇規范》,以及2014年9月18日發布的《筆譯服務報價規范》《口譯服務報價規范》等。
這些標準和行規的發布實施規范了我國翻譯服務行業的企業行為,改善了翻譯企業經營管理和行業競爭環境,促進了翻譯服務行業的國際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進程,提高了翻譯服務質量。翻譯行業準入資格和質量評估標準的規范化意味著對翻譯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我國翻譯服務行業在不斷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的同時,也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MTI)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MTI翻譯教育職業化
通俗地講,正如法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培養合格的法官、律師等法律界從業人員,醫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合格的醫生一樣,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也是為了塑造合格的職業譯員。MTI翻譯教育職業化是指培養具有廣博的語言、文化、翻譯學識和素質、嫻熟掌握翻譯技巧與翻譯技術、熟悉翻譯項目管理流程的職業翻譯人員。《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規定“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為具有專業口筆譯能力的高級翻譯人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熟練的翻譯技能和寬廣的知識面,能夠勝任不同專業領域所需的高級翻譯工作”。因此,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是一種職業學位,但 MTI教學管理者和教師仍然未能擺脫傳統語言學翻譯方向碩士學位教育的思維理念和培養模式,不能培養出適合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的MTI職業技能型翻譯人才,不能完全滿足我國翻譯服務行業產業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的需要。因此,MTI教育應建立專業知識、翻譯技能、翻譯職業素養并重的立體課程體系,建立以開發學生的翻譯職業能力為核心的MTI人才培養模式。MTI翻譯教育是研究生層次高等教育,應區別于一般翻譯培訓班,MTI翻譯教育職業化也不能一味強調翻譯技能的訓練,忽略翻譯理論知識的儲備和深廣度研究,只有明晰翻譯本質、翻譯主體、翻譯對象、翻譯矛盾、翻譯標準、翻譯價值與文化心理、翻譯流派、翻譯批評等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將現代翻譯素養、翻譯技術和管理理念傳遞給翻譯行業,不僅為翻譯行業輸入翻譯人員,更是輸入新理念和新境界,真正促進我國翻譯行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
三、翻譯行業規范化與MTI翻譯教育職業化相互依存、共生共贏
翻譯行業規范化為我國翻譯人才的培養指明了翻譯服務市場的人才需求標準和方向。MTI翻譯教育職業化是我國翻譯行業規范化人力資源的有力保障,為其提供合格的高端實用翻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有條件的翻譯企業應成立自己的翻譯科研部門,同時,MTI翻譯教育培養單位應注重橫向聯合,走入企業,只有翻譯實踐是檢驗翻譯理論的唯一標準。因此說二者是相互促進、共生共贏,也唯有如此,才能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否則,行業發展受制,MTI翻譯教育也將失去存在的社會經濟意義,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外合作交流和“走出去”戰略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為使翻譯行業需求與翻譯教育目標接軌,應促進MTI高校課程設置適應翻譯行業現代化、協作化、流程化、規范化、產業化特點。“以語言轉換能力訓練為主的傳統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翻譯行業對新型翻譯人才的需求,MTI 的培養應是一個‘語言技能+行業技能+職業素養+專業知識的綜合訓練體系。與之相應,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應建立‘基本技能課程+職業素養課程+方向性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袁朝云,2015),致力于培養懂理論、通實務、高素質、實用性、專業化、職業化的翻譯服務人才。
為增強翻譯教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應鼓勵MTI培養單位建立MTI翻譯服務中心。有學者提出,高校MTI培養單位與翻譯企業聯合,在翻譯企業設立翻譯實踐培訓基地。這個建議的實施對大多數高校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翻譯行業規范化雖然逐漸展開,但整個翻譯行業仍不夠規范,呈現一定程度的管理混亂。大多數翻譯企業仍是小規模、不正規的小微企業,不能為MTI培養單位的眾多教師和學生提供現代化、規范化、流程化、產業化的翻譯服務實踐體驗。因此,審核高校是否有資格成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的一個條件應該是該校是否已成立或者有能力成立翻譯服務中心,在中國翻譯協會和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與大型現代規范的翻譯企業橫向聯合,按照翻譯企業管理流程和標準規范運營翻譯服務中心,最終形成覆蓋全國的翻譯服務、師資培訓、學生實踐的翻譯服務連鎖網絡,以解決目前學界業界不兼容、翻譯行業缺少高端職業化人才、培養單位匱乏合格翻譯師資、學生缺乏翻譯實踐環境等問題。
為促進翻譯行業從業人員的資質規范化和管理正規化,應大力激勵和貫徹我國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制度,建設MTI課程專任教師資格認證體系,貫徹實施《全國翻譯專業研究生教育兼職教師認證規范》(2011年7月發布)。法學專業有全國律師資格考試等,醫學專業有職業醫師考試等,會計學專業有注冊會計師考試等,因此,翻譯行業規范化和MTI職業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是衡量MTI畢業生是否符合行業要求的一個重要標尺。MTI專任和兼職教師資格認證能保證翻譯教育的師資水平,從而保障畢業生的培養質量。
為保證MTI翻譯教育培養質量,應深入考察、謹慎審批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很多學校在連一個專業翻譯教師都沒有的狀態下就盲目地開設這類教育,這不得不讓人覺得他們只是為了在其教學專業類別和人才培養目錄上增加一個專業而已,全然不顧人才培養必須與人才需求對接這一客觀規律。殊不知翻譯專業這種盲目上馬的現狀,無論對該專業本身還是對該學校,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不良后果和損失”(柴明颎、張愛玲,2013)。這樣的培養單位“出爐”的學生次品率、不合格率也必然很高,這樣的不合格翻譯人員投入到尚不夠規范的翻譯行業和市場競爭中,只能使翻譯質量更無法保證、惡性低價競爭更加嚴重,只會使行業調整和規范化的努力付之東流。因此,全面考察申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點的高校,從硬件設施到師資水平、從理論研究到實踐環節、從技能到素質都應嚴格考察,不盲目上馬,才能保證培養單位畢業學生的合格率、優秀率,為我國翻譯行業的產業化輸入合格的高端實用專業的新鮮血液。
為了順應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需要,促進中華文明的世界傳播,保證新時期經濟發展順利轉型,實現“走出去”的國家發展戰略,我國致力于全面推進翻譯服務行業的規范化和產業化,改善翻譯服務行業經營環境,規范行業行為,提升翻譯服務質量和國際競爭力。MTI翻譯教育職業化應以翻譯行業規范化為導向,為我國翻譯服務行業培養素質過硬、技術高強、專業全能的高級翻譯職業人才,使MTI教育切實成為翻譯行業規范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人才資源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柴明颎,張愛玲.翻譯職業化帶來翻譯專業化教育[J].東方翻譯,2013(06):4-8.
[2]黃友義.實行翻譯資格考試制度,推動翻譯職業化進程[J].中國翻譯,2003(06).
[3]邵璐.內地MTI與香港翻譯學MA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2013(01).
[4]滕梅,張馨元.翻譯行業產業化和職業化背景下的翻譯碩士(MTI)專業課程設置[J].山東外語教學,2013(04).
[5]袁朝云.基于行業需求的MTI培養模式和師資解決方案[J].中國成人教育,2015(17).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