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要]孫悟空是《西游記》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在重重的困難面前,取經(jīng)隊伍正是靠著他的英勇和智慧,斬關奪隘,奮勇前行。要讀懂《西游記》,必須讀懂孫悟空。
[關鍵詞]西游記 孫悟空
[中圖分類號]I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93-01
《西游記》是中華民族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而它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對現(xiàn)實的深刻揭露與批判。它是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妙的神魔世界。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這部小說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在西天取經(jīng)的隊伍中,他作為唐僧的大徒弟,既是將軍,又是先鋒;既是通訊員,又是偵察兵。他能“降龍伏虎,翻江攪海;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于宇宙,小之則攝于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在重重困難面前,靠著他的英勇和智慧,斬關奪隘奮勇前行。因此要讀懂《西游記》,必須讀懂孫悟空;而要真正讀懂孫悟空,就必須全面、透徹地把握孫悟空的形象。
一、英勇與機智
“在重重的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變,就是鎮(zhèn)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征”。通覽全篇,不難看出,熱愛自由、率真放達、勇敢無畏、敢做敢為,這些無疑是孫悟空形象的最明顯的特征。在取經(jīng)的道路上,孫悟空奮戰(zhàn)妖魔,表現(xiàn)了高度的勇敢和智慧。他的火眼金睛,善分邪正,有妖必除,除妖必盡,為民除害。孫悟空的形象實質不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則必勝。
孫悟空取得斗爭勝利有兩個法寶:一是武藝高強,這在大鬧天宮中表現(xiàn)得尤為精彩。他做了齊天大圣以后,也不受天宮的約束,他攪亂蟠桃會,喝仙酒嚼仙丹,以調皮的方式大鬧天宮,對正統(tǒng)作了大膽的沖擊。玉皇派了十萬天兵去招降,孫悟空不畏強權勇戰(zhàn)天兵,連勝五個天王,打敗了十萬天兵。被擒以后,孫悟空又從八卦爐中跳出,非但沒有被燒死,倒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二是善于變化角色。有時為了迷惑妖怪,他善于變化角色:從孫行者到者行孫、行者孫,以假為真,把妖怪愚弄得不知所以,既而取得了妖怪的寶貝,降服了妖怪,等等,這些都活脫脫地展現(xiàn)了悟空的機警和聰明,令人感到新穎有趣。而悟空的這些性格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天真爛漫的少年人的性格特點,反映了被壓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勞動人民要鏟除世上一切惡勢力的美好理想和強烈愿望,因此,這個機智與英勇的形象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二、忠誠與忍讓
孫悟空滿懷一腔熱情,欲盡殷勤一路保護唐僧。路遇六個賊人孫悟空上前施禮好言相勸,賊人刀劍相向,孫悟空把他們一一除掉,可唐僧不但沒有領情,反而訓斥他“不分青紅皂白”,孫悟空以事明理,唐僧卻說:“出家人寧死決不行兇”。面對唐僧的指責,他盡量說服忍讓。唐僧還借前事大罵孫悟空。素來受不得人氣的孫悟空到底忍不住心頭惱火,憤然離開了唐僧。
此時的孫悟空,應該說行為是正義的。他挺身而出捍衛(wèi)的是唐僧的利益,亦即行者本人的利益。保護唐僧是他的天職。他盡力完成自己的使命,避免使唐僧的生命受到威脅。他出手打死六個盜賊是不得已的,可唐僧絲毫沒有替悟空想到這些,只是一味地責罵甚至揭短,難怪孫悟空忍無可忍,一走了之。遭如此重大打擊的孫悟空照理說對唐僧該心灰意冷了,可他在花果山腳還未立穩(wěn),豬八戒就來求救。孫悟空一聽說師父有難,立即便隨八戒回去。他的忠義,連八戒這個曾經(jīng)連連進讒言陷害他的人都不得不認為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后來,他被平頂山銀角魔王壓在山根之下,急切之間不能保護唐僧,性急之中又是淚珠如雨;在獅駝洞被妖魔吸進“陰陽二氣瓶”,也忍不住掉下眼淚;隱霧山上中了妖魔的“分瓣梅花計”,丟了師父,更是止不住腮邊淚滴……
可以看出,孫悟空對唐僧一往情深,對取經(jīng)事業(yè)的忠誠是發(fā)自內心的。他多次提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有力地回擊了妖魔的挑撥離間,理直氣壯地把團結的大旗舉在手中。伴隨這種忠誠之心的深深植根,他也學會了忍耐,忍耐之中一點點變得頑強。他懂得了自己應該走另一條道路,而要走這一條道路必須有忍性,要鍛煉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
三、堅韌與善良
“在取經(jīng)路上,孫悟空和妖魔的斗爭不止是為了保護唐僧,而且也是為民除害”。他對妖怪是見惡必除,除惡務盡,對善者卻是逢弱必救,救助到底。
孫悟空隨師父取經(jīng),從東土到西天十萬八千里,遇到的妖怪頭子就有幾十個,但他一條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并且他同妖怪斗爭,大多數(shù)都是主動進攻,只要一聽說妖怪擾亂人間,就絕不放過。第67回駝羅莊主人請悟空捉妖,悟空當即向上唱個喏道:“承照顧了。”八戒在一旁就這樣說:“你看他惹禍!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很能說明悟空斗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作者一再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贊揚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僅救下了兩個“祭賽”妖精的幼兒,而且除滅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災害。比丘國、朱紫國等故事,都是孫悟空主動進攻,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頭子之后,總要把小妖消滅干凈,以免給百姓留下禍患。可見,孫悟空已經(jīng)脫離了專為自己斗爭的性質,而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為了弱者而斗爭。孫悟空這種扶弱濟貧和除害,完全是基于善良的行動。
這樣看來,孫悟空在取經(jīng)的道路上不但盡職盡責,保護唐僧,而且想方設法救民與水火之中,他的抑惡揚善、全終全始,被如來破格升為“斗戰(zhàn)勝佛”名正言順。
綜上,筆者認為,《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不但是勇敢無比的“齊天大圣”,而且是頗具忍性的護法行者;不但是西天取經(jīng)的開路先鋒,更是普渡眾生的春風甘露。他敢作敢為,無畏無懼;堅韌頑強,不屈不撓;機智靈活,能伸能屈;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善良為民,居功不傲,終于贏得了師父的衷心敬服。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