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夢輝 徐婉洋 王磊
[摘要]為研究醫患新聞報道和住院經歷對醫患關系的影響,筆者對湖北和河南城鄉醫院的醫患雙方展開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1)醫患信任表現出城鄉差異,相對于城市醫院,鄉村醫院患者對醫護人員更信任;(2)醫患新聞報道對醫患關系有影響,單方面從患者或醫護人員片面報道的醫患新聞使醫患關系惡化;(3)直接經歷和間接經歷共同影響醫患關系,并受個性的制約,相對于無住院經歷的患者,有住院經歷患者的醫患關系更好,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
[關鍵詞]醫患信任 醫患關系 醫患新聞 住院經歷
[中圖分類號]C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116-02
根據衛生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醫患糾紛事件有5000多起,2004年是8000多起,2006年發生了10248起,2010年陡增至17243起,年均增幅在30%以上。中國醫院協會等機構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間的統計表明,我國暴力傷醫事件逐年遞增,每年每所醫院發生的平均數從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了2012年的27.3次。雖然相比目前全國醫療機構每年提供的20多億人次醫療服務,真正屬于醫患關系緊張的還是少數,但對構建和諧社會,還是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本研究先對湖北省和河南省的城市和鄉鎮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結構化訪談,然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PDRQ-15中文譯本和維克森林醫師信任量表(WFPTS)分別測量患者對醫患關系的看法和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問卷共回收322份問卷(患者年齡的M=25.05,SD=8.67),其中男性157人,女性162人;其中162人有直接住院經歷,75人有間接住院經歷,85人無住院經歷。
二、調查結果
(一)醫患信任表現出城鄉差異
由訪談結果可知,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感普遍偏低,但表現出城鄉差異。相對于城市醫院,鄉村醫院患者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而且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受自身人際交往范圍的影響,表現出熟人效應。
(二)醫患新聞報道對醫患關系的影響因人而異,存在負強化現象
由訪談結果可知,新聞對于大眾的影響因人而異,但大多數人都認為夸大的新聞報道會使醫患關系惡化。所有醫生都表示醫患糾紛事件及其新聞報道不會影響到其對患者的態度,但會對其職業預期、心態、情緒產生影響。而且醫患人員工作年限越長,新聞報道對醫患關系的影響越小。而大多數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印象還是比較好的,并沒有完全受到外界的影響,還是注重自己的親身體驗。
對醫患糾紛的報道大多是消極的,一般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閱讀時,醫生多由于自身職業道德關系,能更加理性閱讀,避免其對自己的消極影響,而患者多感性閱讀。此外,大部分患者對這方面沒有過多地關注,都是通過網絡和他人經歷得知,往往不清楚前因后果,但一般結果都是醫護受罰,患者得到賠償。這些都容易讓部分患者可以效仿,產生負強化。真正的新聞報道應該實事求是,追求真實性。
(三)就醫過程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和負性情緒不利于醫患關系的改善
綜合訪談和問卷的調查結果可知,關于刻板印象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間接經歷,由于各種醫患糾紛現象由來已久,患者在就醫過程前可能就形成了對醫患關系的消極印象。比如,有患者就談到,身邊的人說過醫患糾紛事件,原因是醫生沒有醫德,解決方法有的是醫生給錢或者醫生下崗。而對其看法是,現在的醫院很黑,醫生有時候亂開藥,開很多沒必要但價格很貴的藥,醫保報銷也報不了多少;二是直接經歷,表現為經常在門診看病的病人,醫患人員容易在患者心中留下服務態度差、不和患者溝通、就醫程序繁雜等消極印象,以致患者產生憤怒等負性情緒,再加上無處發泄,對醫生的不滿意越積越多。而對于長期住院治療的患者,他們多認為醫護人員關心自己,表現出醫患關系較好的情況。
從表1可得出,有直接住院經歷、間接住院經歷和無住院經歷的不同患者在對醫生的信任(F=5.79,p<0.01)和醫患關系(F=2.85,P=0.05)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有無住院經歷對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和自身的醫患關系有顯著性影響。
進一步對住院經歷與醫患信任、住院經歷與醫患關系進行多重比較,由表2多重比較的結果可知,直接經歷與間接經歷、直接經歷與無經歷間均存在顯著差異,在醫患信任得分上,有直接住院經歷的患者,顯著高于間接住院經歷和無住院經歷的患者。這說明有住院經歷的患者,相對于有間接住院經歷和無住院經歷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水平高。
由表3多重比較的結果可知,直接經歷與無經歷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且在醫患關系得分上,有直接住院經歷患者顯著高于無住院經歷患者。這說明相對于無住院經歷的患者,有住院經歷的患者與醫護的關系更好。
三、分析與討論
(一)醫患信任表現出城鄉差異
有研究發現,經濟收入與調查對象與醫生的不信任成正相關,經濟收入越高越不信任醫生。這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鄉村的整體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因此鄉村的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程度更高,醫患關系更好。
(二)醫患新聞報道與負性情緒
單方面從患者角度報道的醫療糾紛,容易讓人覺得事故就是因為醫護人員造成的,易激起憤怒等負性情緒;從醫患雙方報道醫患糾紛相對于單方面從患者報道而言,讀者的憤怒等消極情緒相對減輕;而院方的道歉聲明誘發的負性情緒最低,因此報道醫患新聞,應從多角度入手,保持中立,從解釋清事件原委的立足點出發。但同時隨著負性情緒的減弱,醫患雙方的醫患信任和醫患關系并未出現顯著變化,可能醫患新聞對醫患雙方的影響并不只是通過負性情緒產生影響,還有其他的心理變量。
(三)直接經歷和間接經歷共同影響醫患關系,并受個性的制約
由表1方差分析結果可知,有無住院經歷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與其的醫患關系有顯著性影響,其中有住院經歷的患者,相對于有間接住院經歷和無住院經歷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水平高,而且相對于無住院經歷的患者,有住院經歷的患者與醫護的關系更好。這說明住院的病人反而比沒有較多與醫護人員接觸的人來說,醫患信任和醫患關系都要好。
有研究表明,當我們缺乏對某一群體的互動和全面認知時,多數人會通過與其少數成員接觸的經驗來構建對于這一群體的刻板印象。還有研究得出,缺乏了解會使人們對外群體更容易產生敵意,難以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這與本研究所得結論是一致的。
對于患者而言,不論是間接還是直接經歷醫患糾紛事件都會對醫患關系的看法產生影響。但在間接經歷方面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這部分患者對醫生群體的接觸較少,再加上近年來新聞媒體對于醫患關系負面消息的大量報道,使部分患者很容易對醫患關系形成片面的消極刻板印象,很容易受到個別人遭遇的影響,表現出對醫患人員的不信任和不滿,只有部分患者能夠理性看待。而對于長期住院的患者而言,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醫生和護士,對于醫護人員有更多的了解,使其更能夠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醫患關系也就更好。所以在間接和直接經歷對患者哪一個影響更大時,患者表現出更愿意相信直接經歷。這就存在一個今后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受刻板印象的影響,當患者關于醫患關系的間接經歷和直接經歷相矛盾時,患者如何抉擇,其心理會如何變化。
對于醫生而言,他們不僅僅擁有醫生的身份,也會成為患者或患者家屬,再加上長期與患者的接觸,使他們對于患者一方有很深的了解和互動經驗,所以他們更能夠理解患者,站在患者的立場看待問題,再加上他們受到自身醫德和理性態度的影響,不會僅僅通過新聞媒體、身邊同事的間接經驗來形成對于醫患關系的整體印象,也不會因為自身的醫療糾紛事件而將錯誤歸于患方,能夠理性看待醫患關系,但相對而言,對待患者的熱度會下降。
(四)就醫過程中醫患雙方地位不對等
在就醫過程中,患者由于自身醫療知識的缺乏,大多完全聽從醫護人員的安排,在醫療信息掌握方面處于弱勢群體;但在醫患新聞報道和社會輿論背景下,醫護人員更為弱勢。一位醫生在訪談中談到,也正是在多次的醫療糾紛中,她深有感觸,客觀來說,病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家人無法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是現在醫院妥協的態度使病人形成了醫鬧這樣的理念,增加了醫鬧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呂兆豐.醫患關系現狀分析研究--全國十城市典型調查[J].中國醫院,2008,12(12):25-31.
[2]劉潔,王宇瀟,胡貝貝.太原市居民對醫患關系的認知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軟科學,2014,28(08):511-515.
[3]Hilton JL,Hippel W.Stereotypes[J].Annu Rev Psychol,1996,47(01):237-271.
[4]Pettigrew TF,Tropp LR.How does intergroup contact reduce prejudice?Meta-analytic tests of three mediators[J].Eur J Soc Psychol,2008,38(03):933-934.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