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良
[摘要]“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是網絡新時代公共事務管理與服務新常態下的載體,在高校構建網格化教育管理模式,以年級建團、社團建團、公寓建團及網絡建團為依托,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對于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格化管理 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178-02
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內涵
網格化管理,即根據屬地管理、地理布局、現狀管理等原則,將管轄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并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全方位的管理,它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演化出來的一種數字化管理模式。所謂組團式服務,即根據條件勾畫出的網格,按照發展的需要整合所有可用服務資源,進而組建有針對性的專項服務團隊,對網格劃分出來的群體進行多元化、立體化、科學化和個性化的服務。①
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在高校開展的現實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高校大學生在經歷了單一式的中學時代后,成功的踏上了夢想中的大學殿堂,開始面對一個充滿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的嶄新環境。中學時代的目標是十分一致的,走進夢想中無數次憧憬的知識殿堂。大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經濟相對獨立、自由時間十分充裕、家長約束力的鞭長莫及、情感允許釋放等等看起來對終于擺脫了長達12年牢籠式的學習教育的一只小鳥來說,他們有太多想要的。隨著高校的擴招,不同地域、不同區域文化背景教育下的學生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大學,實現對高校學生的有效管理和對學生服務的最大化在實際運行中都遇到了諸多的阻礙;每年新生的入學率讓畢業班的就業率大大的為之羨慕,伴隨而來的是,卻是管理型教師人員不足的尷尬局面。
作為大學生的教育管理部門,一定要加快學生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的革新,建設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服務性部門。在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中,始終堅持服務的理念,對于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任何形式的活動,我們始終保持服務的基本出發點?!熬W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的建立,就是憑借其特殊的網格劃分模式,圍繞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核心方向,現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獎助學、創新創業、職業發展和心理咨詢等方面依然呈現出多元化,所以這一模式的實踐將是非常地適用于學生的多元需求。
三、“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構建原則
(一)科學性的原則
所謂科學性原則就是在學生的管理中的網格化的構建要在始終秉承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的理念下,體現科學的先進性、嚴謹性和創新性。高校是學校教育的最后主陣地,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塑造的改變。而大學生的的身心發展正處于一個塑形的重要階段,所以網格化這一框架的構建必然要符合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成長規律,進而提出服務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二)靈活性的原則
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事情,大學生的管理模式區別于中小學的集中性管理模式。大學生在年齡上已經處于法律認可的成年類群。眾多學生的聚集必然帶來諸多的事情,甚至會帶來一些連鎖的事件。所以,學生的管理也要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能夠機動地處理一些常規事件和一些突發事件。在構建網格化管理模塊的預期規劃中,靈活多變的管理原則在學生安全教育和學習、生活上也要有重要的體現。
(三)多樣性的原則
隨著科技的進步,事物變得多姿多彩,網格化的構建要適應時代的腳步,滿足新時代學生工作的需求,在學生教育管理中貫徹多樣性的原則,將十分有利于解決高校學生管理的工作單一性和層次不清晰性與學生日益增長的繁雜事務和不斷高標準、高期待的需求之間的矛盾。網格化的構建將根據學生的需求而不斷在時間、空間、場所和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復雜繁多的學生事務中有針對性的篩選和有利信息的捕捉,尤其是管理資源的便利選擇。學生工作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越豐富,服務腳步越緊跟時代節奏,對學生的吸引也會越大。
(四)聯動性的原則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很寬泛、很復雜。每一個板塊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構建網格化管理模式,將會對各個板塊進行有效的整合,并且針對各自板塊的特點進行適度的擴延,隨之而來的功能也將更為細化,各個板塊的有效聯系也將是工作的重點關注,雖然板塊的表現形式各異,但是整體卻有一個統一的目標,這也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基本思想和重要核心,各個板塊要塑造自身的獨特,又要有整體的全局意識。這樣,才能相得益彰,促建完整的管理體系。
四、“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的具體內容
“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的板塊主要是以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專業實踐、學校職能部門的活動程序、結合學生自身需要開設的特色活動、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場所、校外的學習和實習、網絡媒體鏈接為參照,建立年級事務板塊、社團活動事務板塊、公寓事務板塊和網絡事務板塊為組成框架的網格體系,四個事務板塊涵蓋學生的大學生活,覆蓋了所有學生,板塊之間交錯分布,有效地實現了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多元化、全方位覆蓋。
(一)年級事務板塊
長久以來,我國高校始終遵循院系和專業以及具體班級的教學單元,班級組織是傳統的組織形式。現在,我們根據學生發展的需求將這一傳統模式進行了一定的轉換,方便了學生管理工作,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在每個年級都建立了屬于本年級的團組織,每個年級的下面再根據專業班級的不同,建立各自的由班級委員會組成的班級團組織,班級團組織關注著班級每一位同學的學習和思想變化,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困難或不正常的表現,以便及時地進行溝通疏導。更高層次上,每個班級選派出一個代表組成年級團組織,直接向本年級的班主任負責,在本年級發生一些重要事情或面臨重要任務時,年級班主任召開年級團組織會議進行集中討論研究。班主任在會議中進行大方向的正確引導,具體操作由年級團組織成員討論、制定,真正實現學生的自管、自制。
(二)社團活動事務板塊
社團活動事務板塊是團委和社團聯合會的創新組合,是大學生活動創新的載體,這個板塊將團員的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學生的社團活動中。這個板塊因為組織形式靈活、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深受學生的喜愛。每一個社團都有一個主題、一個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和能力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參與各種社團活動。社團團組織要在每次活動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反思,及時發現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建立參與人員的項目、能力檔案。社團團組織要發展對學生未來發展針對性強的社團,并根據各個社團的特點進行有機的活動組合,做到多層次、全方位地為學生的能力提升構筑平臺。同時,要保障活動的健康開展,確?;顒臃较虻恼_,規范日常管理,做到社團檔案、品牌活動的有效傳承。經過四年的一個周期輪回,初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三)公寓事務板塊
學生公寓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在學生公寓,學生遠離了老師的視線,遠離了課堂的拘束。在獨屬于自己的天地中,學生卸掉了多余的“裝扮”,回歸了自我。甚至一些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也忽視了模范作用。同時,公寓生活占據了大學生活的大部分空間,公寓事務板塊的建立可見是多么地重要。而公寓事務板塊的主要功能是指導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志愿服務和組織參加興趣小組等活動?,F在的學生住宿在公寓管理辦公室的有效規劃下,已經形成以學院為單位進行整體性的劃分。這樣,構建公寓事務板塊無疑是十分方便的。學院的學生管理部門可根據男女學生分設兩個公寓事務板塊,每一個樓層設立一個樓層團組織,團組織成員要以學生黨員為核心,以黨員所在寢室為陽光輻射中心。整體構建,具體分化,以便從整體上進行宏觀監控。
(四)網絡事務板塊
網絡事務板塊主要是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大學階段快要結束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因為校外實習、撰寫畢業論文或是在職工作等原因而離開學校。在這一段時間,學生不會參加任何的社團活動和專業課堂學習。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也將流于形式,甚至空白。畢業班學生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他們的困惑、恐懼、無助將是最為嚴重的,因此利用網絡時代的便捷,以討論論壇、班級QQ群、區域實習群、博客和微博等形式建立網絡事務板塊,由組織成員做好網絡事務板塊的管理工作, 進行定期討論,及時獲知每個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近況及聯系方式的變更。
四、“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應該規避的一些問題
參照現在國家社區和一些企業的網格化的管理模式,借鑒他們的成功之處,在我們高校學生管理的理論研究的推理和實踐的模擬的多維角度來分析,當前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構建網格化還是具有明顯的優勢之處。但由于面對的是新時代的有著多元需求的學生,在實際的運行中還是應該避免一些短板或影響。
(一)注重避免管理中目標不明確,功能過于簡單的狀況
在網格管理的構建和實際運行中,各個網格運行主旨要始終堅持以服務學生這一核心為基本。這是構建的根本法則,也是學生工作的本質要求。在四個板塊的的運行中,依據不同的特點實施不同的職能,不能功能單一化和同質化。例如,年級板塊要注重學生的日常學習的管理;社團板塊要注重學生興趣、個性和發展需求而采用的活動的豐富形式和實踐性;公寓板塊要注重學生的生活,注重安全教育和習慣養成;網絡板塊要注重學生的線上思想動態的掌握和正確的思想引導,注重思想的交流。
(二)注重網格下服務對象的角色認識不清,定位不明確
在網格化管理的模式下,學生有時會處于不同的管理板塊中,學生會出現多重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就很容易讓學生的角色認識不清,定位不明確。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明確板塊的職責和任務,通過制定的信息處理制度和考核、評比機制,對網格管理板塊的責任制度有所明確。各個板塊通過相互之間的交集舉辦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對板塊的作用有了實踐運行的體驗式感知。
(三)注重網格板塊的縱向管理,不協調配合
網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將學生工作劃分為幾個主旨板塊,而每個主旨板塊又將劃分為諸多的網格。學生工作的網格化管理的構建就是希望將和學生息息相關的諸多事務的處理和服務構建成為一個全面覆蓋,徹底涵蓋,細致到位的功能強大的網絡信息系統。因此,網格中的各個板塊,各個網格都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存在,更不會存在相互之間的不良競爭和惡性攀比。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之間是存在一定交流、溝通和合作的,在學生工作中,充分利用資源的共享性。搭建各種適合學生學習、生活的發展平臺,促動學生工作的良性發展。
信息時代已然開始,面對復雜的學生管理工作,傳統的模式在吸引程度、管理凝聚力、快速聯系機制上已經明顯無法從容應對?!熬W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在高校的開展和推廣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的需要,是高校學生管理與服務的便捷途徑,更是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的思維創新。
注釋:
①孫希有.服務型社會的來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參考文獻】
[1]孫希有.服務型社會的來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唐偉.學生社團建立工作團支部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社會綜合版,2005(09):84-86.
[3]余淑均,肖坤.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的若干理論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06(01).
[4]陳建波.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創新模式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7(01).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