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美超 馮晨
[摘要]隨著世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受到全球關注,代替原來的政治、軍事等傳統安全成為一種非傳統安全。為了解決環境保護問題,更好地深化氣候合作,世界上的國家會定期召開氣候大會,共同探討如何應對和解決氣候問題。但是在以往的歷屆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因存在著巨大的利益分歧,都會進行激烈的競爭和博弈。中美之間的博弈主要是在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上的責任分攤以及具體落實問題。分析中美雙方在全球氣候問題領域的博弈過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國家之間的博弈,同時也有利于尋找中美兩國間的利益契合點,進而使南北國家連起手來共同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關鍵詞]氣候合作 囚徒困境 節能減排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13-01
一、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前期努力
環境保護問題由來已久,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尤以氣候問題占主要地位。國際社會上的國家為了更好實現在氣候領域的合作,會定期召開氣候大會。1997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的氣候峰會上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通過了《京都議定書》,但是因為美國的利益受到了損害,覺得自己的減排指標過高,所以于2001年3月,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理由是議定書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更為明顯是在2009年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成果寥寥,最后只達成了無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所以盡管世界各國在氣候合作上都展現出了積極姿態,但不可否認,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老生常談”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1]
二、中美兩國在氣候合作中博弈的具體體現
中國現在經濟飛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原來的中國在中美博弈中更愿意采取拖延的戰略,使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不受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減排協議的影響。在技術轉讓問題上,美國卻對中國高科技出口實行嚴格的限制。這就導致中國節能減排的速度減緩,同時也對中國形成了技術壁壘。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要求中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又不愿與中國在環保技術領域開展合作,這就是中美在氣候合作領域博弈的具體體現。
其實也應該看到,中美之間的博弈,更多的是為了爭奪世界的領導權和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面對愈演愈熱的全球氣候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框架下參與氣候談判,希望打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及相關組織氣候變化的框架和基本原則,維持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鴻溝。繼續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下,在氣候談判上主導著全球氣候問題的解決,掌握在國際氣候談判的政治話語權。[2]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學技術成為國際競爭的主導。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環境治理和氣候保護領域內擁有大量的先進技術。但是美國經過金融危機的席卷之后,綜合國力有所下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所以美國要通過對中國在環境保護領域制造壓力,形成技術壁壘,來減緩中國經濟的增速,維持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但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也要更多地謀求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權利,增強自己的話語權,所以中美之間圍繞氣候合作問題的博弈是不可避免的。
三、中美之間氣候合作的未來
盡管中美在環境保護和氣候合作問題上存在著較大的利益分歧,不斷重復進行著“囚徒博弈”,但是隨著世界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都促使中國和美國開始在發展清潔能源和減少碳排放等領域開展合作。中美開始從推責到合作,這一重大轉變對于全球環境和氣候問題的解決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2015年9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雙方再次發表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根據這次聯合聲明,兩國將會出資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問題,而兩國在對外投資上也將大力限制高污染高排放項目的落地。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美雙方都開始采取實際行動來推動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和氣候合作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應該共同應對,積極承擔責任。同時要想使中美雙方之間從博弈走向深層次的合作,必須努力構建雙邊或者國際層面的體制機制,通過制度的約束來減少中美之間在氣候合作問題上的摩擦和沖突,也可以為中美之間的合作提供一個穩定的制度結構和框架。
四、結束語
盡管南北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差距,矛盾錯綜復雜。但是作為國際社會的成員,都應該承擔起全球發展的責任。對于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該尋找利益契合點,實現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而不是只著眼于本國的國家利益,置國際社會于不顧。應該避免在氣候合作領域內的“囚徒博弈”,共同節能減排,同時也為自己國家的發展以及自己的子孫后代提高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還地球本身的藍天白云。
【參考文獻】
[1]田惠芳.中美能源與氣候合作博弈:深化與突破[J].國際經濟評論,2013(06).
[2]張麗華,姜鵬.從推責到合作:中美氣候博弈策略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5(04).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