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秀涵
?
依達拉奉治療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
滕秀涵
【摘要】目的 探討依達拉奉治療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80例,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14 d后的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7.5%,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治療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依達拉奉治療能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臨床療效,使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腦出血;依達拉奉;臨床療效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遼寧大連 116000
腦出血為神經內科常見疾病,是由于急性腦供血障礙致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引起神經元損傷,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殘率非常高[1]。既往研究顯示,依達拉奉可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在腦出血患者的腦血夜循壞以及神經保護方面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2]。本研究就依達拉奉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80例,納入標準:均為首次發病,并經過頭顱CT或磁共振成象(MRI)檢查診斷為腦出血;發生腦出血在48 h以內。排除標準:排除存在出血性傾向者以及存在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80例腦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51~70歲,平均(55.2±1.4)歲;腦出血部位:內囊出血15例,丘腦出血10例,腦葉出血8例,橋腦出血4例,小腦出血2例,腦室出血1例;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為(12±4)分。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50~73歲,平均(53.2± 2.1)歲;腦出血部位:內囊出血16例,丘腦出血9例,腦葉出血6例,橋腦出血4例,小腦出血3例,腦室出血2例。NIHSS評分為(13.1±2.5)分。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腦出血部位及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盡量減少或避免搬動患者,以免加重腦出血。及時有效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嘔吐物和口腔分泌物,防止患者發生窒息;立刻給予吸氧,氧流量為每分鐘2~4 L。控制患者的血壓,降低顱內壓,以改善腦水腫,可給予20%甘露醇250~500 ml快速滴注,4~6 h/次。觀察患者并注意補充鉀鹽,輸液量為每日1500~2500 ml。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濟南中科化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0612,批號:20140317)治療,30 mg/次,2次/d,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在30 min內滴完,14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14 d后的臨床療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4 d的NIHSS評分。
1.4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頭痛、嘔吐、眩暈癥狀明顯減輕,經頭顱CT與MRI檢查顯示腦部出血量明顯減少;有效:嘔吐減少,頭痛及眩暈癥狀減輕,經頭顱CT與MRI檢查顯示腦部出血量有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不明顯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7.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2 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治療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 d后對照組 40 13.1±2.5 9.5±2.3研究組 40 12.1±4.1 5.2±3.2 t值 1.267 6.818 P值 >0.05 <0.05
近年來,腦出血患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而大部分腦出血患者發病后意識尚清醒,只有小部分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一般患者的臨床生命體征未發生明顯改變[4]。如果腦出血患者的大腦半球出現大面積的梗死、缺血,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間腦和腦干發揮功能,腦出血患者發病后不久將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出現腦疝,進而死亡。然而,腦出血是由于多種因素和機制共同作用而影響的結果,其發病原因主要有血管病變因素、血液成分因素、血液灌流因素等。一旦發生腦出血,需要及時有效地進行早期止血治療,盡可能早期恢復缺血半暗帶的缺血、缺氧狀態[5]。由于大部分腦出血患者錯過了最佳溶栓治療時間,故只能采用藥物保守治療。腦出血患者在救治時,應該及時有效地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暢,可以減少患者的腦組織斷流,并及時進行吸氧,減緩出血的增加,以防止患者發生窒息及死亡。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治療可以幫助減少大腦內血栓的形成,極大地減少腦膜受到出血部分血液的刺激,并降低顱內壓的持續增高,還可以改善患者的意識模糊。
依達拉奉屬于一種自由基清除劑,是一種具有強效的腦保護劑。實驗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氧再灌注后靜脈滴注依達拉奉,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鼠腦出血的快速進展,還可以有效地緩解大鼠腦部的神經癥狀,抑制腦部組織的遲發性神經元死亡[6]。同時,依達拉奉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腦出血部分周圍局部腦血流量減少,改善患者神經癥狀,從而抑制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減少出血,恢復腦部組織功能。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依達拉奉能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神經功能缺損,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譚智芳.依達拉奉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1):228-229.
[2] 康玲,王偉偉,趙掌權.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出血70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4):107-107.
[3] 王志強,葛宏宇.依達拉奉治療腦出血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4):33-34.
[4] 吉空軍.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4):20-21.
[5] 杜曉光.依達拉奉治療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學,2015,2(2):56-58.
[6] 高占堂.依達拉奉治療腦出血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9):102-103.
作者簡介:滕秀涵(1981-),碩士學位,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及帕金森病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