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考點闡釋】
中考語文對文學常識的考查范圍是: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化典籍、《語文課程標準》所推薦的文學名著、中國傳統文化常識等。
命題特點:從單一的常識性考查趨向于綜合性、應用性考查。多結合語言的實際運用來考查。表面上考的是知識,實際上是在通過對文學知識的考查,提高考生的閱讀能力。具體的命題方式有:1.對課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文化常識多結合詩文名句的積累運用來考查。2.作家、作品、內容、人物的搭配與判斷多以填空題、選擇題形式考查。3.對文學名著知識的考查是近年來中考語文的一個熱點,特別是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知識的考查頻繁。考查越來越深入到對小說具體情節、人物等的掌握與評價;用填空或問答的形式考查考生對名著知識的掌握,是近年來常見的命題方式。它既可以考查作品、人物、情節,還可以從考生的感想、體會的角度來反饋對名著的了解情況。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各抒己見。今后一段時間,這類題型仍是中考語文的熱點。4.根據提示概括相關內容,完成題目;結合某一詩人的詩句對其詩歌創作進行簡要評價。5.課外知識的拓展。圖表卡片式試題是考查名著知識的重要方式。一個圖表可以考查多部名著知識,也可以反饋考生閱讀名著的心得體會,考查角度較廣。在課改背景下,有望成為今后幾年中考語文的一大熱點。
【真題解析】
例1.(2015·山東德州卷)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孟子》由孟子及門人所作,儒家經典著作,記錄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張。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范進、賈雨村、嚴監生等都是其中的藝術典型。
C.老舍,原名舒慶春,杰出的語言大師。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
D.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等。
解析:本題考查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作品、體裁,設計此題時,命題者有意把錯項放在考生常見而又容易弄錯的人物與作品上,來個“張冠李戴”,看考生能不能識別。B項中的“賈雨村”是《紅樓夢》中的人物,不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答案:B
例2.(2015·甘肅寧夏卷)依據所給信息填空。
他從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一生“歷經八州”,在被貶黃州時,自稱“閑人”。
“他”是 ,“其詞”特點是 。
解析:這是一道填空題,這道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古今著名作家、作品特點的理解與識記。這是一種純記憶性的試題,只要對作品的內容掌握得比較牢固,解答也就輕而易舉了。
答案:蘇軾 內容方面:題材廣闊,豪放,雄渾;多表達詞人曠達、樂觀的情懷;寫法方面:善用比興、夸張、象征等手法;想象豐富、意境開闊。
例3.(2015·遼寧營口卷)名著閱讀。
A在左面的石墻上反復探索,終于找到了一處條石接縫較寬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墻角的角落,從左面數過去的第三塊條石。他用手指在接縫間用力挖了一下,濕潤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點。新的發現,給他很大的啟示,他拿定了主意。
許多日子過去了,A的手指早已磨破,滴著鮮血,但他沒有停止過挖掘。石灰的接縫,愈挖得深,他的進度愈慢。腳鐐手銬妨礙著他的動作,那狹窄的接縫也使他難于伸手進去。困難,但是困難不能使他停止這場特殊的戰斗。
上面這段文字節選自小說 (1) ,A的名字是 (2) ,此時A是在 (3) ,這里是國民黨囚禁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選文中“他拿定了主意”是指A的 (4) 這一想法。
解析:這是一道課外名著綜合性考查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某一文學作品的了解及對人物的評價。解答本題考生對該名著必須有大體了解,抓住語段中的關鍵詞語去思考是哪本名著,進而確定名著的內容、作者、主要人物、精彩情節等信息,按要求回答即可。
答案:(1)《紅巖》(2)許云峰(3)白公館(4)挖通地牢的石壁,為獄中的難友準備越獄的通道
【復習點撥】
1.列表法。針對一些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簡記其姓名、朝代、集名、篇名、佳句等。這是常用的方法。按照文學史的不同分期,把初中階段的作家分類整理,以史為線索,作家作品是這條線上的一顆顆耀眼的珍珠。這樣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同時,初步了解了文學史的知識體系,能收到整體記憶的效果。
2.多做讀書筆記。這是針對名著的考查方法,在課外閱讀時不能只看不寫,不能只讀情節而不注意人物形象,不能膚淺略讀而不深刻分析。要有計劃地寫讀書筆記,談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語言藝術、思想情感、感受啟示,同時不能摘老話,抄套話,要有自己的心里話。
方法固然重要,但關鍵是要準確地識記。要記住方法是為識記服務的。
【能力訓練】
1.(2015·山東泰安卷)下列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范進中舉》選自我國清代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說家吳敬梓。
B.《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
C.《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主要寫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對諸如長勺之戰等著名戰例的精彩描述。
D.凡爾納被公認為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他的《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潛艇的故事,描繪了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
2.(2015·浙江杭州卷)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長道理的一種文體,選自《韓非子》的《智子疑鄰》和選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馬》都是寓言。
B.《丑小鴨》《綠色蟈蟈》和《皇帝的新裝》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列夫·托爾斯泰》《偉大的悲劇》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傳記作品。
C.我們學過的小說中有不少性格鮮明的少年形象,如魯迅的《故鄉》中的少年閏土、曹文軒《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中的英子等。
D.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贊美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同為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3.(2015·四川南充卷)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時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后人就用桑梓指家鄉。《范進中舉》中張鄉紳稱與范進“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說他與范進是家鄉人。
B.古希臘神話中,赫爾墨斯是眾神的首領,掌管著旅行和商業。宙斯是他的父親,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稱為“垂髫”;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發戴帽),表示已經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戲曲是戲劇的一種,在時間和空間上比話劇、歌劇有較大的自由,《變臉》就是戲曲,而川劇“變臉”,原指戲曲中的情緒變化妝,后來指一種瞬間多次變換臉部妝容的特技表演。
4.(2015·山東聊城卷)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汗青”特指史冊;“桑梓”指家鄉;“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別稱。
B.“撲朔迷離”“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別出自《木蘭詩》《孫權勸學》《醉翁亭記》。
C.《論語》《鄉愁》《端午的鴨蛋》《變色龍》的作者分別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5.(2015·湖南長沙卷)下列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有許多表示敬稱的特定字詞,例如“惠”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存”“惠贈”;“貴”用于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干”“貴庚”。
B.二十四節氣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滿,處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賜菊花圖、插茱萸等習俗。
D.生肖又稱屬相,古代術數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如子為鼠,丑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豬。
6.(2015·四川宜賓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事叫“風騷”。
B.“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興就是起興,指先言他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C.莊周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
D.莎士比亞是英國偉大的戲劇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性的悲劇。
7.(2015·湖北潛江卷)下列對課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滿井游記》通過描繪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興趣。
B.《曹劌論戰》通過描寫人物對話,表現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才能。
C.《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發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D.《山坡羊·潼關懷古》借憑吊潼關古跡,表達了作者同情人民苦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