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艷 羅先菊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雖然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領略過海風滋味的人,永遠都忘不了這種滋養……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就是生命。”——《在沙漠中心》
請你以“______的滋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
思路點撥:仔細咂摸“滋味”這個關鍵詞,它不是寫簡單膚淺的食品的味道,而是要探尋內心深處的獨特感受:幸福、傷悲、悔恨、憤怒、思念、煎熬……要引發閱卷老師的情感共鳴,就必須讓人通過文字觸摸到你的心靈。大家不妨運用點技巧,讓無形的抽象的情感變得可觸可感,這就要在擬題上下點功夫了。文章的標題是作文的第一道風景線,一定要與眾不同,秀出個性,避免撞題,才會瞬間吸引住閱卷老師,所以要反復醞釀。如擬題為“生活的滋味”“幸福的滋味”“愛的滋味”“快樂的滋味”“痛苦的滋味”“成功的滋味”會顯得擬題平庸,輕率,這樣的文題要么過大,要么直白,毫無新意。如擬題為:“拔牙的滋味”“罰站的滋味”“作弊的滋味”“背叛的滋味”“逞能的滋味”“近視的滋味”“屈辱的滋味”“奮斗的滋味”“受騙的滋味”則會顯得獨特新鮮。這些富有個性的文題是不是更能寫出異彩紛呈的內容來?
【習作展示一】
近視的滋味
□周嘉譯
“什么?”配眼鏡時聽到醫生報出我的度數,我差點沒嚇倒在地上,“300度?”我好像有點重心不穩,用手扶住了一旁的玻璃柜。
醫生一邊“嘖嘖嘖”一邊搖著頭看機器打印出來的結果,貌似自言自語地總結說:“唉,現在近視真是越來越低齡化了。”
我的大腦一片空白,糊里糊涂地聽醫生的建議配了眼鏡。
回到學校,我把眼鏡偷偷地藏在書包里,我怕同學們沖著我叫那些無聊而又傷自尊的綽號。我羞于接受這個事實,可看不清黑板卻又必須戴眼鏡。真是無可奈何啊,無可奈何!比如上次:周老師不停地在黑板上寫題目,我看不見就只能埋頭看作業本,周老師讓我們看黑板,我抬起頭,使勁瞇著眼,可還是看不清。周老師要找同學口述解題過程,剛好點到我,我便只呆呆地站著。周老師便生氣了,他沖我吼道:“叫你看黑板你不看,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我當你多聰明呢?給我站好!”于是,我就帶著一肚子的委屈站了一節課。唉,我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啊!
下節課又是周老師的課,他一定會找我的麻煩,我心里對上次的事耿耿于懷。上課了,周老師開始講題目,我有點擔心,偷偷地取出眼鏡,像賊一樣地把眼鏡架在了鼻子上。因為是第一次戴眼鏡,而且度數也比較高,所以沒一會兒我便感到眼酸,鼻梁也總感覺不自在。我只好用手扶著,鼻梁的不適才稍微好了一點,可是周老師以為我在打瞌睡,一直瞪著我,我又不得不規規矩矩地把手放下。真難受啊!
一下課,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眼鏡摘下,放到盒子里。拿出鏡子一照,鼻子上多了兩個紅點。
后來,醫生讓我長期戴著,這下就更不方便了:任何時候我都要注意不能和別人過度地親密接觸;食堂里熱氣很大,鏡片蒙上一層霧便看不清楚任何事物,更加尷尬;同學喜歡向我潑水,潑到了眼鏡上,眼鏡還要定期清洗;不能做我喜歡的運動;好多東西不能吃……都是因為近視,折磨死我了。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同學們,保護好你們的視力吧!近視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別讓別人把“四眼妹”的稱號也加在你頭上。
點評
本文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飽受近視折磨的同學的深深苦惱。選材貼近生活,詳略得當,感受深刻。文中處處在強調這種難受:得知近視時的難以置信、發蒙,上課時羞于戴眼鏡被老師責罰的苦不堪言,強迫自己戴上眼鏡的別扭……習作文筆細膩,層層渲染,體驗真實,敘事生動!
【習作展示二】
被騙的滋味
□肖雪晴
冬日,清晨。我奉命下樓買早餐。昨夜的大雪染白了街道,許多人家在過年時倒貼在門上的大大的“福”字格外醒目。
一陣風伴著零碎的雪花向我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將棉襖又裹緊了一點。我想快點回家,于是我開始加快腳步向早餐店沖刺。路過一家大超市時,墻根邊蹲著的一位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面前立著一塊牌子,好奇心促使我去看。
走近了,我才看清牌子上的文字:“我來到貴地投奔親戚,但親戚已搬走不知去向,上個月錢全被偷光,求好心人提供20元讓我吃頓飯。”我頓時涌起了同情心,開始打量這個老人。他抱著雙臂,瑟縮著身子,滿臉悲戚,眼眶深深下陷,渾濁的雙眼寫滿無助。漸漸地,他將雙目微閉起來。他臉上布滿皺紋,皮膚上還有大大小小的傷口,他看上去奄奄一息。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他竟然只穿著一件藍色布衣!不時有三三兩兩的行人路過,可他們大都對這位老人熟視無睹。
我感到一縷辛酸,也被周圍那些冷漠的行人激怒了,不就是20元嗎?這比一些人打一宿麻將的錢要少得多嘛。我默默地從口袋里掏出20元,放在了老人身前的小桶里,并對他報以我認為最甜美的微笑,然后輕松地離開。
買完了早餐出來,發現那個老人已經不見了。他一定拿著錢去買吃的了吧?我腦袋里浮現出這位老人在一家小餐館里對著米飯拌菜狼吞虎咽的場景。20元錢能幫助一位老人,真好!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做好事不留名,我感覺自己頓時變得無比高尚,一整天都在沾沾自喜。
差不多過了三四天,我又一次上街,在一家商場入口前,我再次看見那個老人!他以同樣的姿勢蜷伏在角落,不同的是他這次換了一件破舊的軍大衣,這次他身前立著另一塊紙板,上面寫著:“我被兒子趕出來,在外流浪八天了,一直身無分文,求50元買件新衣。”他面前的破碗里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還有人在不斷“幫助”他。當錢一張張落入碗中,我隱約看見他的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
我怔怔地立在那兒,呆呆地望著眼前的一幕,內心難以平靜。憤怒?羞愧?惡心?……各種復雜的感覺排山倒海般涌上我的心頭,它們張著利爪狠狠撕扯著我的內心,心在一陣陣抽搐。雪花簌簌地落下來,落在我的頭上,臉上,冰涼冰涼的。心里,透心的涼。我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可憐的小丑,全世界都在嘲笑我的愚蠢、天真,我周圍是一片片訕笑,一聲聲咒罵,一陣陣譏諷,還有——那老人當初望向我時,那無助的眼神。
這不是我第一次被騙,但我覺得這次被騙的滋味卻刻骨銘心,我欲哭無淚,心頭堵得慌,有種要窒息的感覺。
點評
上當受騙的經歷總是讓人刻骨銘心,特別是當善心被人利用更加讓人氣憤難消,作者就選擇了這樣一則典型的素材,來揭露社會中那些利用人們的善良不勞而獲的可恥行徑。作者直言不諱地表露了自己受到的深深傷害,把受騙的復雜滋味描繪得細膩入微,化無形為有形,可觸可感。文章敘事清楚,兩次遇見行乞的老人,同樣的騙局,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境,行文可謂曲折有致。
【習作展示三】
那頓晚餐有別樣的滋味
□付久思
父親在廚房笨拙地忙碌著晚餐,母親一言不發地幫忙。雖然,此時已是凌晨。我狼吞虎咽地吃著這頓難以下咽的晚餐,任淚水肆意地滴在碗里。父親坐在對面,我看見的僅是他哭得紅腫的眼睛。
父親從未做過飯,起碼在我的印象里是這樣的。我也很少有時間和他一起吃晚餐,因為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外面應酬。要是以前,若這個時段他還醒著,那八成便是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到家。由此說來,他對我的關心真的少。
又是一個星期五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樣拎著書包準備去上學,父親也和往常一樣在車里等著送我。而我卻走向了另一條路。我背著書包一路小跑,直到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才停了下來。我拐過曲折的小巷,不知自己跑到了哪里。我看了看手表,分針已經指向了四十。呵!該發現我不在了吧?沒錯,我離家出走了,離開了我覺得早已不愛我的父母。我是個叛逆的孩子嗎?不,不是的,直到昨天我在父母心中還是個聽話的孩子。只是我早已受夠不被父親理解不被父親關心的日子。
天空陰沉沉的,悶得讓人抓狂。我獨自坐在公園土山的腳下,看著一水之隔的學校。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學樓陽臺上打鬧的同學,可我不屬于那里,因為那里有扼殺我快樂的人。
伴著兩聲雷鳴,天空終于下起了雨。原本的悶熱變成了快意的涼爽。風越來越大,豆大的雨珠擊打著我的臉頰。此刻的我又冷又餓。天啊!就連你都在折磨我這個被父母遺忘的孩子嗎?
我蜷縮在了一個能避雨的地方,眼前的世界開始變得混沌,對面的學校開始變得模糊,一切就像虛構的一般,我慢慢地閉上眼,感受著寒冷和痛苦。不知過了多久,一件擁有熟悉味道的衣服披在了我的身上。我睜開眼睛,原來,是父親。
恍恍惚惚,我也不知是怎樣到的家,這一天我怎么過來的,只是當我開始意識到什么的時候,我看見的是廚房里忙碌的父親。我看著父親的勞動成果,默默地吃著。現在哪怕是一句責備的話都會引起我和父親的戰爭。父親一言不發地看著我,良久,他終于發話了,卻沒有責備,沒有憤怒,沒有預想的大發雷霆,只是一句不慍不怒的“餓了吧”。
我怔了怔,不作任何回答,狼吞虎咽地吃著,輕微的抽泣不禁變成了號啕大哭。這飯菜太咸,太酸,太甜,不善廚藝的父親雖不善言辭,卻用行動表達著對這個無知女兒的愛。
從那以后,父親每晚都會坐在我對面一起吃晚餐,但再也沒有哪頓晚餐像那天一樣,別有滋味。
點評
一場誤會,一次情緒的宣泄,成功地啟示了父親,的確別是一番滋味。事情本身簡單,倒敘的敘述手法,加上作者細膩的文筆,讓個中體會抒發得淋漓盡致,情節設計也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