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露芳
【摘 要】本文以農村小學為例,探討教師在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從鼓勵學生遠大理想開始,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和創新精神,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地成為有素質、對祖國的未來建設有用的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應有的力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素質教育
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就曾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想,要以人為本,可持續、全面的發展我國經濟,早日實現祖國的四個現代化,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世界影響力。這一切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而在未來構建這一宏偉藍圖的高素質人才正是當下我們這批充滿活力的小學生。他們在未來藍圖中將會勾畫出怎樣的筆畫,是濃墨重彩還是輕描淡寫呢?他們又將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這取決于我們引導。
以農村小學為例,這些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孩子,父母也大多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幾乎是空白的,甚至有些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經常扮演不利于素質教育的角色,他們喜歡在家里打牌、玩麻將,喜歡粗聲大氣地說臟話等等。這一切使本來是素質教育最好平臺——家庭變成了素質教育的反而角色。所以學校里老師對孩子們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摸索和實踐,總結出了一些針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經驗。
一、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一個人小時候的理想是很重要的,往往能夠決定他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在英國,有位女教師做了一個有名的試驗,她在學生們小的時候要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寫出來,然后封在一個郵包里面。30年之后,她打開了那個封存學生們理想的郵包,他們有的想成為律師、教師、醫生、甚至是王妃。教師把他們的理想和實際情況做了對比,發現理想和現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大多數人都圓了兒時的夢,把夢變成了現實。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們樹立高尚、有意義的理想,并結合實例,讓他們感受到理想并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比如在今年5月4日新聞中播出的:“星球大戰中這些科幻不遙遠——超光速旅行”,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這些新聞,在做了熱愛星球教育的同時,也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一個科研的種子。然后老師可以適時地引導他們說:星球大戰的電影對美國人是很有影響力而且很崇拜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電影才使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領域中,因此美國人更有創新、發展力等等。我們不再局限在課本里面的幾個老例子,要把握現實中每一個新的讓他們樹立崇高理想的機會,言傳身教,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勾勒出一片美好的前景。
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很重要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都各有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只是有些人表現的強,有些人表現的弱,不管強弱,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在他們小的時候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因為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素質、有能力、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旦他們從小自尊心就受挫,難免會在性格甚至欠格上有所扭曲,那樣就很難成為一個重心健康的人,更談不上素質教育了。在農村的小學里還有一些家庭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學生,更多的還是留守兒童,對待他們更要小心翼翼了。表面上我們不要把他們區別對待,但是實際上要處處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比如冬天的時候他們衣服好久沒有換了,不要指責他們不講衛生,不要勉強他們換衣服,因為他們之中有可能有人家里窮,沒有多余的衣服換洗,更有可能沒人幫他們洗漱……例子只是從一個很小的側面來反映問題,其實現實中要注意的小細節多的很,這要老師們自己好好的去把握,爭取讓孩子們上課的時候心里是溫暖的。
三、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和創新能力
縱觀人類近幾百年的發展歷史,每一次社會大發展或大變革,都離不開科技和思想的創新。瓦特發明了蒸氣機,引發了英國的工業大革命。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指導思想。計算機的發明更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見創新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啊!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是沒有靈魂和希望的。我們幾千年文化底蘊是我們創新的搖籃,四大發明、地動儀等等,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把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逆向思維是創新能力的一個推動點,因為對每一個事物、每一件事情從逆向去看、去思考,都是一個新的東西。所以在小學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是素質教育重要的一塊。課堂上眾多學生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相互激發,再加上老師適當的引導和促進,使課堂成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圣地。所以我們不能把這么好的地方浪費掉。在課堂上,老師不宜一味地講自己的講義,同時要觀察學生們的反應,要鼓勵學生多發言,即使錯了也要從他所說的話中找出有價值、有新意的地方加以贊許,這樣學生們就會踴躍發言,新思想、新觀點就會層出不窮。同時我們也會從他們的觀點中受到啟發,總結出其中有價值的反饋給學生,引導他們進入一扇開啟創新能力的窗口。
現在的蠶蛹未必會變成未來蝴蝶,現在的小學生也未必成為將來高素質的人才,我們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化蛹成蝶,把他們引導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這些園丁們要不斷地把新的、好的、有效的教育理論投到實踐中去檢驗,在檢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好的要保持,不好的要揚棄,在實踐和理論的循環中不斷地完善我們的素質教育。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地成為有素質、對祖國的未來建設有用的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艷麗.管研結合,探索農村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年01期
[2]曲鯤鵬,張傳軍.農村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障礙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2年21期
[3]張麗.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大西韓鄉杜湯堡小學,淺談農村小學的素質教育[N].邯鄲日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