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
摘 要:語文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從小學貫穿到研究生的基礎學科,語文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語文知識本身,語文素養的提高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打好基礎;良好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57-01
語文教育的重要性絕不僅在于相關的具體語文知識,不僅在于認識多少漢字、背過多少古詩詞,更在于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素養是學生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外在體現,是與人交流的重要能力,更是對其他學科學習產生重要的幫助作用。其中,閱讀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一環,因為我國學生學習的教材都是采用漢語編寫而成,要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語文閱讀是不可缺少的。語文閱讀,不僅在于理解當今課本知識,更是閱讀先輩們留下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語文閱讀能力雖然如此重要,且在語文考試中,語文閱讀也占有較大比重的分值,可是語文閱讀并沒有專門的教材,這就需要各位任課教師在上課時,經常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我自身的授課經驗,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學好課本知識,為語文閱讀打好基礎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以課本知識為基礎的,語文課本中的基礎知識是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及文章賞析的基礎保證。首先,識字是閱讀的前提,只有認識字才能進行閱讀。雖然初中生經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字詞認讀已經基本掌握,可是初中課程中的生僻詞匯及成語還是需要引起學生的重視,需要認真掌握。
其次,初中階段是學習古文的關鍵時期。學生需要背過古文的內容,了解古文相關句子的意思,這樣在閱讀文章時,對于引用的古文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圖。學生在背過古文的內容,掌握其現代文意義時,更要對古文中的語法有所了解與掌握,這是學生今后進行古代文章閱讀的重要能力。
二、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是必要條件,興趣是第一導師,學生在讀書中找到樂趣,自然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閱讀類型不加限制。在培養學生閱讀初期,不要對學生的閱讀類型加以限制,除了不健康的類型,各種書都可以拿來看,學生能夠從各種類型的書籍中學到相關的知識,要相信學生能夠做到開卷有益。學生的興趣點還沒有定向,因此學生可以從各種書籍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從而培養自己今后的研究專業方向。
2、閱讀書目適當給予建議。因為當今書籍太多,面對琳瑯滿目的書籍,學生可能會產生“選擇恐懼癥”,而且若是選到基本不感興趣的書籍,恐怕會打擊學生對閱讀的信心,破壞學生的閱讀興致,認為閱讀書籍不如玩游戲有趣等不正確心理。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建議,關于各種科目的書籍都給予書目單,讓學生自由選擇。
3、閱讀數量循序漸進。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初期,學生的閱讀數量需要循序漸進,每個階段的閱讀數量需要循序漸進,既不能特別多,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也不能一個月一本,使學生產生懈怠心理,難以養成積極正確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根據每周、每月學校學習任務的多少,安排適宜的閱讀數量,但是數量要循序漸進,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教師應該對學生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
學生不能盲目閱讀,需要教師給予學生相關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整體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有很多,這里就整體而言,分為泛讀、精讀、通讀、跳讀、速讀、再讀、寫讀及序列讀、選讀等等。也就是學生在拿到一本書后,不是直接從開頭第一頁一口氣讀到最后一頁,而是要根據書的內容及讀書的目的,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例如,若是一部長篇小說,可以選用泛讀的方式,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即可;若是理論書籍,則要采用序列讀的方式,在掌握了本部理論集的整體框架后,對每一個部分進行通讀,對重要部分認真精讀,這樣的閱讀才是有針對性的閱讀。
2、具體的閱讀方法。閱讀書本時,學生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選定閱讀方法后,要對文章進行認真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要準備好筆,隨時做筆記,將文章中重要的段落、句子,甚至是字詞都要用筆標記出來,在紙張的旁邊空白處記下自己的看法及感想。這種對文章的評注,可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注意力,鍛煉自己的文筆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感受力。
四、課堂多進行課文閱讀實踐
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當然需要多進行實踐。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經常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課文閱讀,然后討論所閱讀段落的某些知識點,比如找尋中心句、過渡段,分析段落中的修辭手法及修辭手法的重要作用等。
1、歸納文章梗概。學生的閱讀能力體現在對文章梗概的歸納方面。文章歸納不僅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閱讀能力,也需要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強,在通讀文章后,讓學生自己概括文章的梗概,以此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
2、分析具體段落。具體段落的分析包括重要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這些問題的分析,不僅是學生答題的關鍵得分點,更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仔細分析,可以使學生對該篇文章的認識更加深刻到位。
五、安排做讀書筆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要安排學生讀完書后,及時做讀書筆記,這是加深對文章理解的有效方式。讀書筆記主要包括兩部分:基本知識及文章讀后感。
1、文章基本知識。讀書筆記要包括文章的基本知識,例如書名、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時間、文章內容梗概,讀者要對作者進行簡單了解,對文章寫作背景有所了解,這都是加強對文章理解的重要方法。
2、文章讀后感。讀書筆記中要有學生的讀后感,讓學生寫讀后感,不僅是檢查學生讀書成果的方式之一,更是鍛煉學生文筆的重要途徑。學生要及時寫讀后感,字數不限,但是必須情感真實而不是同別人一樣人云亦云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學感受力,使學生找到閱讀的興趣點,真正從閱讀中學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