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97-01
陶行知說:“一切創造都是從疑問開始的。”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敢于質疑問難,從而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升和發展學生的學習的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火花
傳統教學中,老師問一問,學生答一答,所發展的大多是一種被動的“應答性行為”,不利于學生主動創新思維的發展。故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問題情境,積極鼓勵學生緣疑質難,或主動引導,或有意激發,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中描繪22位英雄英勇奪橋這一組鏡頭時,為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用詞的準確,感受紅四團戰士舍身忘死的形象,我抓其中一組動詞“攀”和“沖”進行比較:“攀”是什么意思?說明手拽著鐵鏈,很艱難地走:“沖”是什么意思?說明速度很快。這不是一組矛盾嗎?通過學生思維比較,由“看似矛盾”實則"“不矛盾”,體會戰士們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又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后,教師提問:“要是小蝌蚪問你‘小朋友,我要怎樣才能找到媽媽,它長什么樣子呢?你能告訴他,幫助他找到親愛的媽媽嗎?”這一充滿兒童情趣的問題一出,學生們紛紛舉手幫小蝌蚪找媽媽,繪聲繪色地介紹小蝌蚪媽媽的特征,更有學生還模仿尋人啟事的口氣活靈活現地描繪著呢!瞧,學生在老師的問題情境下說得既準確又生動,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學生思維大大擴展
二、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首先,要有目的、有重點地設置疑問。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指點代替多講。提問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而不是為提問而提問?!比缭谥v讀《瀑布》的第一課時,提問:(1)浪一個接一個涌向岸灘時會發出什么聲音?(2)陣陣風吹過松林時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探究,展開想象。這樣,問題中的兩種聲音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回蕩,學生對這一節的內容就不難理解了。
如:教學《白楊》一課第二段,可抓住“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句話,提問:(1)什么叫“表白”?怎樣理解“表白著自己的心”的意思?(2)從課文中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得出爸爸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呢?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閱讀理解,逐步回答了這些問題,就可以突破這一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其次,提出的問題要巧妙而有趣,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有趣的問題既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又能活躍課堂探究問題的氛圍。尤其是提問在點子上,而不是脫口而出的一般問題,要提問經過認真思考討論才可以解決的問題論文服務。
三、激勵學生質疑,促進創新能力發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這時教師放開讓學生各抒已見,使學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氣氛中。
例如:教學《稱象》一文,教師啟發:你們能否把曹沖稱象的辦法變一變?因為搬運石頭又費時又費力,你們能幫助曹沖出個更好的主意嗎?一石激起層層浪,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用水代替石頭;有的不家務事認為可用泥土代替石頭;有的學生還認為用岸上的人稱象,因為人聽從指揮,即省時又省力。這位學生的想法多富有創意。盡管曹沖的做法在當時就是創新,但我們還應鼓勵學生敢于向先進經驗挑戰,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地創新中發展、完善的。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有這么一個句子:“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本渲袃商幱玫健靶腋!?,學生讀時,一眼晃過,似無所疑。這時教師應啟發學生質疑:句中的兩個“幸?!笔峭粋€意思嗎?從而引起學生注意,激起思維的浪花。
四、開放思維空間,豐富創新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故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開拓思維、啟發想象的訓練點,發展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邱少云被烈火燒身卻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這一情境,到犧牲這段時間,卻是一個被人忽視的空白處,教師提出:“請根據插圖中的火勢和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動作展開想象,邱少云被烈火燒身時,他心里是怎樣想的?”學生興趣高漲,思維活躍,許多同學動情地說:“他想,為了戰斗的勝利,說什么也要挺住,就是燒死,也要堅持到底?!薄八?,如果動一下,敵人就會發現我們,不但周圍同志的生命難保,整個戰斗的計劃也會落空?!边@些豐富的續補想象,使邱少云這個閃光的高大形象,樹立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成為他們終身難忘的遵守紀律的楷模。
又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文章,在講解“烏鴉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喝到水”這一創新思維訓練點時,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天地”,讓學生發散思維,鼓勵他們標新立異,講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學生說:“書上講把小石子一個個放在瓶子里……這種喝水辦法不好,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太慢了,可以把瓶子扳斜,擱到石子上,這樣水就往瓶口斜,烏鴉可以喝到水了。這樣做又快又好?!庇钟袑W生說:“烏鴉可以用石子打破瓶口,然后喝水,因為烏鴉渾身長著羽毛用不著怕割破皮?!边@些獨特的見解,突破了常規的禁錮,正是創造意識的萌芽,教師要一一加以肯定,鼓勵他們再探索,讓學生在講述中不斷產生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以發展思維的求異性、靈活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以學生的好奇、好問為起點,以學生為主體,以“疑”為線索,磨練思維的敏捷性,增強思維的靈活性,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