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法成
x摘 要:興趣是學生探索創造的源泉,只要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強烈的興趣,那么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應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為培養創新精神奠定基礎。
關鍵詞:作息技術;課堂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28-01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信息技術具有實踐性強且知識更新快的特點,在現行應試教育模式下,其教師以講解為主,缺乏啟發,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且教學內容陳舊與新技術脫節;學生以記憶為主,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研究的能力,學習與實踐相分離。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為當前教育的主要內容。那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要樹立創新教育觀
創新教育,首先應轉變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觀念。教師應由傳統的教育者轉向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作為組織者應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作為指導者應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知識;作為參與者應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發展??梢?,教不再是單純的灌輸和訓練,教是為學服務的,必須從學生出發,引導、啟發學生的學。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改變灌堂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再拘于一種答案。照顧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要培養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極易扼殺學生的創新行為,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對教學很重要,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學中必須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和人格,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善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提出質疑,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和機會;尊重學生的觀點,不強求統一,確保學生創新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會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產生歸屬感,表現出創新的意識。其次,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確保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只有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才能獲得最佳的知識學習效果。而任何學生都能根據已有知識進行創造,只是范圍與層次不同。所以,教師應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通過分層教學的策略,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交流,使學生在個體產生的思維沖突中開拓自身的思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活力。最終使全體學生通過對不同層次問題的探究和學習,獲得各自的成功,產生更強的創新熱情和欲望。
三、要培育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應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為培養創新精神奠定基礎。
1、目標驅動。合理的任務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圍繞既定任務展開活動,激勵學生為完成任務努力。這就要求任務的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實踐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原則,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過程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如在講幻燈片制作時,可以將帶有時尚動畫的文檔向學生進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想動手嘗試。筆者在安排了學習程序,為自主學習定向后,學生通過看書、討論及教師指導完成自己的作品。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引入情境。創設真實的情境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引導他們在情境中產生興趣和想法,激發創新思維。如在電子表格制作中,可引入部分數據庫的概念,讓學生制作自己的電話簿,并實施查詢,這樣學生便會將自己融入情境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情境的創設還應掌握設疑。人類鉆木取火是從對雷火的疑問開始的,可見疑問是創新的開始。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些有挑戰性的問題,啟發學生從疑難中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對不同見解,都應肯定其合理的部分,鼓勵學生敢于獨辟蹊徑,給學生更多創造的空間。課堂教學中還可恰當地插入故事,創設故事情境。如在講網絡安全時,可適當加入黑客攻擊的事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思維的活力。
四、要強化創新能力
在實踐課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主題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評價的教學方式。如在學習網頁制作中,筆者先展示自己的網站,在激發學生熱情后,根據學生水平層次分成互補的若干小組。然后由各小組成員自主確定網站主題,自行討論分工、收集素材、整理資料、設計方案,最終共同完成網站的制作。在各組匯報交流時,各學員對自身作品的設計思路和實踐過程各抒己見,相互探討。只有通過“實踐——反思——進一步實踐”的途徑,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五、要落實創新培養
現今教育的改革并沒有涉及教學評價體系,還是以某次考試的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靠平時記憶式的知識積累通過考試,這樣顯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相違背。應改變統一標準的考試方式,允許信息技術課程以綜合性大作業代替傳統考試,允許學員通過搜集資料對問題深入探究。減少基礎理論知識方面死記硬背的內容,把學生精力引導到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來,以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