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飛
摘 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的工具性學科,它的作用巨大對各學科都有深遠的影響,但這門學科陌生的名詞多,頭緒繁雜,使得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經驗并結合計算機這門學科的特點來搞好信息技術教學。
關鍵詞:信息;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34-02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它與語文等基礎學科有許多不同之處。計算機科學技術內容十分豐富,名詞術語很多,各知識點之間聯系密切,常常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往往使得學生在入門階段感到陌生的名詞多,難點集中,頭緒繁雜,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原有基礎學科中的教學經驗并結合計算機這門學科的特點來搞好信息技術教學。
一、創設情境
情境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它們容易接受真實的、具體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會產生一定的情感,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創設不同的情境。
1、創設美感情境、美感是人類接觸到美的事物時所引起的一種沖動,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心理狀態。對學習而言,這種由美感而引發的沖動、注意、情感、興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豐富學生的想像,成為推動學生積極思維的驅動力。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美也是無處不在。在教學中,如果注意創造機會,捕捉契機,帶領學生去發現美、欣賞美、那么不僅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大有幫助,同時也能以美啟真,以美導善。在教學制作電子賀卡一課時,我以傳統賀卡導入,告訴學生與傳統賀卡相比,電子賀卡表現力更豐富。我把幾張精美的電子賀卡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博覽?中欣賞美、品味美。活潑的動畫、絢麗的色彩、優美的旋律,處處給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靈,感受到計算機不是一個神秘的難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人機之間可以捕捉的情愫,學生和計算機的距離拉近了,學習興趣更濃了。
2、創設向往情境向往是人們追求目標的一種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這種追求的需要,進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在教學,使用‘畫圖軟件在電腦上畫畫一課時,我自制演示軟件,向學生展示以前學生的優秀畫圖作品,利用交替變換的精美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持久擁有積極的心態和強烈的求知欲,對教學無疑大有裨益。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與肯定的情緒態度相聯系的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能激發和引導人們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種事物的真相,是學習和創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導。
1、利用“首因效應”,誘發學生學習的間接興趣首因效應是社會認知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告訴人們,先入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利用首因效應,上好每一門學科的第一堂課,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應引起我們每個教師的高度重視。我在為學生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將學生帶入機房,在適當講述電腦室使用規則和電腦使用維護常識后,讓學生面對伸手可觸的計算機,看一看,摸一摸,仔細觀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認識面前的這臺機器嗎?,你知道它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認識計算機的主機、鍵盤、鼠標、顯示器、驅動器等主要硬件組成部分。這樣,一開始就通過感性接觸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感官,使其很快,進入情況,消除對電腦的隔膜和畏懼,保持初始的亢奮情緒,輕輕松松地開始計算機的學習。之后,以“電腦是人腦的延伸”為切入點,理解計算機模擬人腦工作的基本原理。使每個學生以最佳的姿態進入了學習的角色,誘發了他們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學習的自覺性。
2、通過“近因效應”進一步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所謂近因效應,它是指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對事物的整個印象能產生更強的作用。學習興趣的形成與強化不僅依賴于良好的第一印象(即首因效應),而且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有效組織,更為重要。課堂上,我注意導入、新授、小結的藝術,盡力讓學生感受到心智的緊張、情緒的昂揚、感覺到層層遞進的教學所帶來的和諧教學節律。使學生感到,有味、有趣、有奇,引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體驗,同時,也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需要,自然也就能強化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了。
三、培養能力
小學計算機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信息,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和主動高效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淡化學科性,加強綜合性。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學科界限,適當開設綜合課。培養學生信息素質,必須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必須讓學生在具體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得到實踐和鍛煉。首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過程中的, “信息”是與學生各科學習內容相關的有意義的知識。例如:在計算機的文字處理軟件教學中,若為舉例而舉例,毫無實際意義,學生自然感到厭煩。我的做法是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指導學生使用文字處理軟件輸入、編輯、修改學生自己的作文。這樣做,學生感到十分親切,不僅可以愉快地完成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任務,而且有助于突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強調基礎性,重視發展性由于在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時間不長,各個學校的設備、配置不同,因此沒有統一的教材。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的角度出發,選取信息技術學科中的部分基礎知識與技能作為小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應使學生終生受益,他們在小學學到的知識和培養的能力都應該是有用的。所以,今天我們教給他們的知識必須是基本的和可遷移的。
3、動手實踐,素質的形成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就能奏效的,要經過耳濡目染,親身體驗與實踐的過程。計算機是一種現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計算機的操作是一種手、眼、腦高度配合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要使他們敢于實踐、樂于實踐,不僅使他們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方法,還要訓練其動作的準確性、迅速性、協調性和靈活性。
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進行教育改革,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改革的征途上,讓我們以高昂的熱情進入教學創造境界,不斷地鉆研、探索、比較、重組、運用并發展,讓信息技術教學充滿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