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航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也說: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幾方面獲得發展。所有這些,無一不在說明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每一個經歷過教育教學的人都知道,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學習就變成一種內在的動力和需求,學習將會變得事半而功倍,反之則將是事倍而功半。
關鍵詞:數學;學習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40-01
數學這門學科的抽象性決定了它有一定的枯燥感。在數學課上教師在有意識地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不拘一格敲開學生智慧的大門,讓數學課充滿活力,也讓學生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教師要注重根據低段 學生的身理,心理特點,研究他們學習掌握知識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游戲激趣
游戲是兒童最熟悉,最樂意參加的活動。兒童是在游戲中成長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符合兒童的游戲活動,啟發學生在喜悅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規律,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把單調,重復,類同的數學知識游戲化是調動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學十幾減9這部分知識時這樣設計: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頁上的插圖,將插圖展示的游藝機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十幾減9的活動背景,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剩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利用“猜字謎”的活動鞏固十幾減9的算法,培養學生主動提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容易被調動起來。
二、操作激趣
“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于手。”(皮亞杰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在很大程度上還依靠動作思維,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實踐操作,充分運用眼、耳、手、口等各種器官,讓兒童感知數學問題,理解數學概念。
1、畫一畫
在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后,讓學生用學過的平面圖形畫一些圖案,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畫出了如房子、機器人、火箭、花兒等。在畫的過程中,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同時又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2、擺一擺
一年級學生學習數的組成和分解、加與減時,讓學生拿出學具放在桌面上萬一玩擺一擺,加強感性認識,促進知識的內化。
3、玩一玩
學習了立體圖形,為了讓學生體驗立體圖形的特點和區別,可以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地玩。學生通過搭一搭,滾一滾,加深對四種物體形狀的體驗。
4、分一分
學生學習了分類,知道了分類的作用后,可以來一次“小鬼當家”,要求學生整理自己的書房,家里的衣柜、鞋柜等,提高學生生活的技能和審美情趣。實踐證明,重視實際操作,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用動促思,以思促言,達到學以致用、自主學習的境界。
三、談話激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對當前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學生會產生迷茫的心態,在學習失去信心及前進的動力。這時就需要通過師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學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們正確面對當前的一切,樹立讀好書、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四、典型激趣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俗話說得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件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產生我要學習的動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身邊的典型,讓學生能夠學有目標,趕有奔頭,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
五、小組競賽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好勝心,而這在小學生的身上表現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能為集體作貢獻的,小朋友們往往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興致特別高。教學中,都要把學生根據學習層次編成若干小組,這樣每個小組中的學生水平雖然是參差不齊,但是總體成績卻差不了多少,并且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認識到這點。然后規定每一次的考核不是看你這個人做得怎么樣,而要看你所在的這個小組的成績如何。通過這種競賽,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高了,而且小組中互幫互學生的氣氛也熱烈了。學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直觀激趣
鮮明生動的圖象和實物,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利用課余時間做了許多有特色的教具。根據兒童的特點,利用他們喜愛的小動物玩具和色彩鮮艷的圖片來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通過實踐,使我體會到:利用直觀、鮮艷、形象的教具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數學質量的途徑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