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楊莉
摘 要:語文教育與生命教育在本質上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實施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內涵,就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生命教育;閱讀教學;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48-01
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幫助人們認識生命、熱愛生命,而語文學科作為一項人文氣息最濃的學科,在實施生命教育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伴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早已不局限在知識傳授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個性及健全人格,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一背景下,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實踐問題就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關于生命教育的概述
1、生命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的生命教育,是指立足于生命理解,體現人文關懷的教育。通過開展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形成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積極樂觀、健康健全的良好品格。
在語文學科中,實施生命教育的意義及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語文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通過語文學科要讓學生認識生命中的真善美,要通過語文學科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決定了生命教育實施的必然性。其次,語文學科是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項學科,通過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建立起人文精神,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有著本質的聯系,通過生命教育可以促進語文教學的開展。最后,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非常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可以挖掘,而當前語文教學中人文關懷缺失,功利化傾向嚴重的問題也非常普遍,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原則。
生命教育的開展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作,教師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因材施教原則。一方面要根據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來安排生命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學生以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指導。其次,學生體驗原則。學生通過文本閱讀所形成的生命感悟是有限的,這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形成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理解與體會,獲得真實的生命體驗。最后,尊重接納原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生命的感悟與體驗,建立和諧、平等、相互尊重、有生命溫情的師生關系,師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有積極的互動交流,這更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建議
1、樹立生命教育意識,創設生命教育情景。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發揮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通過言傳身教落實生命教育。教師個人首先要樹立生命意識的指導思想,要通過廣泛的閱讀,不斷的反思,深入的研究,提升教師自身的生命意識;其次,教師要整合語文閱讀教育資源與生命教育的契合點,營造具有生命溫情的教學情境,打造具有生命溫情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生命,升華生命。
例如,在進行朱自清《背影》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在深刻把握教學資源的前提下,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與父愛有關的視頻短片,音樂等,使學生的情緒與閱讀內容相一致,為閱讀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學生在閱讀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父愛,感受到了生命中的人性之愛。
2、尊重學生個體,有針對性的開展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行為,不同學生在閱讀中會有不同的生命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個性行為和情感體驗,為學生創設個性化閱讀的環境。首先,教師可以把課內指定閱讀與課外自由閱讀相結合,提供更廣闊的閱讀范圍;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為學生創設展示閱讀個性的機會。
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在原有教材指定的名篇閱讀基礎上,整合教學資源,精選閱讀篇目,推薦了有關生命教育的閱讀篇目來進行課外自由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自由選擇安排。如,名人的生命力量專題:《居里夫人》、《林肯轉》等;熱愛自然專題:《我們的樹》等;自我接納專題:《你很特別》等。
3、豐富教學活動與方法,為生命教育創造機會。
閱讀教學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生命教育,并發揮生命教育的最大功效,還要不斷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育方法,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以此來鞏固閱讀教學效果,為生命教育的實踐創設契機。
例如,閱讀與寫作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把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將生命的感悟記錄下來,形成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在《紫藤蘿瀑布》一課的閱讀中,教師就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記錄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其次,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的創設一些與生命教育和閱讀相關的實踐活動,如“熱愛生命”主題讀后感比賽、“生命的力量”主題閱讀內容推薦等,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來為生命教育實踐創造機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整合語文閱讀教學資源與生命教育資源的契合點,挖掘閱讀教學資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體現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工作不能變得過于功利,要通過實施生命教育的實踐使教育回歸到生命本身,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相信隨著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生命教育的實踐發展將會邁向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1] 潘倩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生命教育的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 靳 敏.生命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