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曉梅
摘 要:眾所周知,人類離不開教育的熏陶與感染,教育可以讓人們得到許多,其中幸福感正是其中之一,幼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礎,讓幸福感融入幼兒教育,則會幫助幼兒實現幼小心靈的滿足。就如何在幼兒教育中讓幼兒感到幸福,提出具有參考意義的相關意見。
關鍵詞:幼兒教育;兒童;幸福
幼兒的幸福感與成人并無不同之處,但是幼兒自身心理特征決定了幼兒幸福感的特性。教育是能夠實現人類幸福感欲望的重要工具。所以,幼兒教育趨向幸福感獲取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幼兒教育缺失幸福的現狀
1.沉重的學習擠壓了幸福感空間
許多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顯得更為優秀,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擅自為孩子做主,任何事情都不過問孩子自己的意愿,所以,大部分幼兒教育都僅僅是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而不是為孩子著想。幼兒教育中大部分內容過于呆板、沉重,并不能取得孩子的注意力,而作業千篇一律,讓孩子感受不到任何幸福感的存在。這種間接性扼殺孩子幸福感的做法,正是當前幼兒教育最為盛行的做法。
2.溺愛與忽視扼殺了兒童享受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
現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里人對孩子的溺愛程度可非一般,許多孩子缺乏基本的教養與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尤為嚴重,在學習與生活上缺乏獨立性、思考性與耐性。這種情況的產生,大部分可以看做幼兒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問題兒童。而其最根本也最為直接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方式出現了偏差,溺愛并不能帶來任何好處,也沒有任何收獲。這使得孩子處于一種變態形式的幸福感之中,這種幸福感并不是良性循環,而是惡性循環,需要及時杜絕。
與溺愛孩子成相反極端的則是忽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許多家長對幼兒教育不是非常看重,在家庭教育中時常得過且過,覺得小孩還小并沒有什么學習能力。所以,孩子在幼兒教育活動之中得不到應有的資源,在許多幼兒教育方法上偏差過大,使得孩子從小失去了享受幸福與創造幸福的可能性。
二、如何回歸幼兒教育的幸福所在
1.幼兒教育中應關懷兒童的生命
任何一個人都能在自己的世界里代表一個可能,而這種可能正是驅使人們努力實現自己幸福感的終極動力。每一個人都各不相同,這也許就是最大最寶貴的財富。幼兒教育中要學會重視幼兒的個人世界,不可隨意以自己的世界觀來衡量幼兒世界觀的對與錯,任何人的世界觀并不存在對與錯,只有大與小,在幼兒自己的小世界之中,我們應盡力滿足幼兒自身的世界需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得尊重幼兒的選擇與意愿,這樣幼兒會在自己的世界中得到滿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滿足與尊重幼兒的個性特點,它是開啟幼兒生命之花的一滴水,讓這一滴水來滿足幼兒自身的幸福感需求。
除了在個性上關注幼兒生命的幸福感需求,還應該合理把握幼兒各自幸福感需求的過度與缺少。在正常范圍之中,盡可能地滿足幼兒自身的需求,在超出范圍的情況下,及時遏止學生不良需求的產生。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命需求主要分為幾大類,分別是安全、生理、心理、尊重、愛、自我等幾大需求類型,而在這幾大需求類型中,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幼兒教育過程中,應遵循規律之法,在合理的范圍之中,關注及重視幼兒的生命需求,從不同層次合理把控幼兒生命需求,從而引導幼兒努力走向享受幸福感的道路。
2.應珍視兒童的好奇心
在兒童的世界中,好奇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因對所有未知事物都感到好奇,所有幼兒在成長教育階段可以實現感受最大化幸福的可能。比如,許多孩子會對一個東西研究半天,拆開又裝上,從而了解其真實的面目,或者經常不聽大人的老師的話,硬要做老師不允許的事情,這往往都是好奇心在作祟,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事情,就扼殺了其好奇心。
在許多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其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影響最為根本的則是自身內因,而好奇心正是讓兒童感受到幸福感的最佳途徑,也是兒童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在當前幼兒教育中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常常壓制兒童的好奇心,硬要輸入已經沒有任何趣味的知識。在幼兒教育中,為了使得幼兒獲得幸福感,我們應該幫助與引導幼兒探索知識,而不是主動告知幼兒未經過探索的知識,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幼兒會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趨勢下,漸漸地發現一個又一個的規律與一條又一條的知識,這正是幼兒幸福感的重要體現,也是幼兒好奇心的重要體現。幼兒好奇心所爆發出來的能量,超乎我們的想象,也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為了實現幼兒教育的幸福感回歸,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幫助幼兒找回好奇心、保留好奇心。
總之,我們應該使不正確的幼兒教育回歸正途,讓其與幸福重新構建起健康的橋梁,為幼兒幸福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