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國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習的主要課程,也是難點課程。小學數學是初步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搖籃,對小學生素質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效率;師生關系
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讓課堂貼近生活
數學知識理論來源于生活。為了使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與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從小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先引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強烈好奇心與求知欲。比如,在學習“分數”時,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先出這樣一道題:“夏天天氣十分炎熱,我們都愛吃西瓜??墒?,如果只有一個西瓜,我們這么多同學,怎么分才算公平呢?每位同學能吃到多少呢?”以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小事舉例,學生會覺得這個數學問題親切、沒有距離感,因而愿意去認真思考、探索。又如,在學習“測量長度”時,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測量書本,未免單調乏味了些。那么,教師如果組織學生互相測量身高,將四個同學分成一組,輪流測小組里每位同學的身高。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肯定會感到驚奇,他們會異?;钴S地加入到這個課堂活動中。
二、采取小組合作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受到許多小學數學教師的青睞。由于小學生天性愛熱鬧,他們更愿意一起學習、一起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對促進小學生的高效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責任意識,因此教師不能讓他們自由結組,而要根據每個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其分組,并盡量保證每個小組的綜合素質相當,以形成激烈的競爭。然后,在每個小組中選擇一個小組長,負責管理督促學生的學習,小組內的組員也要互相監督,以提高整個小組的學習水平。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積極培養學生與人互動的意識。比如,在學習“認識圖形”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圖形。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有助于創新能力的開發與培養,并且在不斷交流中,時時產生思維的火花,如,“魔方、便利貼”是正方形的,“日歷、手機、相框”是長方形的,“小紅旗、餅干、路標”是三角形的,“汽車標志、瓷磚、吊墜”是菱形的,“積木、裙子”是梯形的等等。學生在不斷的思考與總結中,深化了對課堂知識的記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創建良好課堂氛圍的基礎。教師是小學生的啟迪者、引導者,在小學生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并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去學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或是與小學生一起做游戲。比如,在學習概率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玩“丟手絹”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概率的隨機性,并且學生在快樂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學習,符合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另外,由于小學生的心理較脆弱,教師不能嚴厲批評小學生,而要給他們適當的鼓勵與肯定。比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他們大多會緊張,這時教師就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說錯,回答得對錯與否都要給予肯定,學生在教師的不斷激勵下會更加努力學習,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并且,教師不斷的肯定會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教師與學生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愛屋及烏”,學生會因為喜歡這個老師而喜歡上這門課程,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以生為本”,構建有效、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環境,教師首先要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從日常生活出發,讓小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降低對數學學習的距離感與陌生感;其次,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最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在數學課堂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吳紅川.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