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蓮
【摘要】長久以來,教師在作文評改中耗費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評改多采用單一的“教師指導”的形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以致于學生對作文的評改視若無睹,評價的反饋作用難以實現。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沒有了寫好作文的內在動力,作文水平提高緩慢,教師的教學效益低下。而習作評改是學生習作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得很明確:“培養學生習作的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習作水平。”有鑒于此,怎么樣引導學生參與到評改作文的活動中來,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為了使學生在作文評改中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我們進行了“學生作文自評互改”的作文評改課模式的探究,探索出實施這種評改方式的基本模式。
【關鍵詞】作文評改 小組合作 信息技術 評改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174-01
一、第一步:重溫要求,交流方法
(一)重溫作文要求,制定評改標準
學生開始修改作文時,往往不得要領,不知如何改,首先引導學生重溫作文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評價的角度,評價的步驟及基本用語。
考慮到每次作文訓練的重點不同,評改時也要檢查訓練重點的落實情況。如評改寫人的文章時制定的標準是:①開頭有沒有注意開門見山,直接引題。②選擇適當的人物。③通過典型事例寫人。④通過多種手法展示人物性格。又如,評改記事的文章時,又可以制定這樣的標準:(1)敘事要素要交代清楚。(2)敘事要完整。(3)挖掘出事件中深刻的思想意義。(4)寫好感人的細節。(5)寫好事件中的精彩場面。
(二)提出評改要求,交流評改方法
要盡量發掘和吸取別人作文的優點,不得隨意挖苦和嘲笑。重點修改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符號。修改文理不通的語句。刪去對表現主題無關的句子和段落。調整和重新安排不妥當的段落層次。修改和補充結構不完整的地方,并且還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在旁批的基礎上,最后寫出總批,簽上評者姓名和批改日期。看到作文評語后,寫出讀后意見和感想。
二、第二步:我讀你評,亮出自己
大綱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推敲法,邊讀邊思,進行增、刪、換、改,并給自己的習作作出評價,寫上評語。在這個過程中,授予學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能用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種事物,通過推敲,考慮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等。但也不能用統一標準來衡量。我建議后進生量力完成錯別字的訂正,可疑字詞的查正,基本保證語義明確,有想象的情景;中等生除以上要求外,能對明顯病句進行修改,能初步說清前因后果,使整篇文章的語句通順;優秀生還要對自己表達方式,遣詞造句進行斟酌。
學生在自讀作文后,經過思考,肯定優點,找出不足,有的還提出了不懂的問題。自我評價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的評價中來,打破了教師一個人評價作文的傳統作法,促進了主體性的發展。
三、第三步:小組合作,妙筆生花
《課標》在“教學建議”及“評價建議”中指出:要引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學生學會了自改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的互評互改。
我在作文評改中,就開展了小組互評的活動,組成四人批改小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將學生按作文水平的優、良、中、差搭配成四人一小組,以便優帶差,互相促進,構成評改集體,保障在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和組內成員的優勢互補。并推薦一名有責任心的學生任組長負責評改工作。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小組與小組之間可展開平等的競爭,對評改快而好的小組及時激勵,讓興趣帶動互評互改,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大家在小組內說說理由,寫出小組意見,以備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認真閱讀別人的“自薦語”,擷取他人習作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片斷,一個句子,一個詞。同時,還要提醒學生多看到同學作文中的亮點,對缺點、錯誤要注意措詞的分寸,提意見要中肯,要重在鼓勵,使同學容易接受。
四、第四步:七嘴八舌,佳作共享
在小組批閱的基礎上,各評改小組各推出一篇佳作,派一名代表,走上講臺進行交流。教師將學生的作文用多媒體出示,交流時先簡要介紹全組成員的評價意見,再請作者登臺朗誦佳作,全班共同分享評改感受。引導學生將別人的作文當做名家名篇來欣賞,互相評價,互相尋找作文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一起交流,一起賞析,從而形成“讀者”與“作者”,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多維雙向的交流局面,讓學生從欣賞別人的作文入手,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形成獨到的見解,這是欣賞的最終目的。
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教師可多挑選一些精品佳作請同學上臺宣讀,以便取他山之石、補己之短。在作文薦評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有時對于同-篇文章,小組同學之間意見各異,爭論激烈,思想撞擊,學生因此開拓了思路、激發了靈感,提高了思辯能力。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在評判他人文章時,定能全面客觀,從而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五、第五步:總結經驗,修改到底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作文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不管學生改得多還是改得少,哪怕只是更改一個錯字,更換一個標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獲,比教師精批細改得體無完膚都強得多。教師和同學對學生作文只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修改意見,然后由學生自己動手修改,這樣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出來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表現出來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評改之后的優秀作文張貼在教室的“作文角”內,以供學生在課外觀摩、交流。這樣做,既鼓勵了作文優秀的學生,又讓作文稍差的學生進行模仿借鑒。對同學的評改如有不同意見,可以附一張紙,寫出自己的意見,被評改者如不同意的看法,還可以提出異議。最后達到全班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時,讓有條件的同學把作文發到班級博客中,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進行評論欣賞。甚至老師也是一樣,做為一名普通的讀者來讀文評閱,在博客上留下自己的一點意見或建議。這樣,一方面對文章的作者是肯定和激勵,他會爭取寫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另一方面作為評閱者,如果看到別人的評價與自己不謀而合,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感到自己的鑒賞是有一定水平的。
作文評價只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由重視文到關注人,由重視分數到重視學生習作興趣、情感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才能真正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作文評改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