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摘 要:在幼兒園實行早鍛煉符合當前幼兒健康教育的理念,不僅有助于孩子靈活自如地運用身體,發展體育技能,而且對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能增強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的科學性、緊湊性。
關鍵詞:體育活動;早鍛煉;運動量
一、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實施現狀
1.幼兒體育活動的運動特征不明顯
我們在幼兒體育活動中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情景:有的幼兒拿著活動材料“辦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鬧,有的拿著器具看別人鍛煉,有的則較頻繁地更換活動材料。總而言之,幼兒的體育鍛煉缺乏目的性和能動性,偏向自娛自樂式,鍛煉質量不高。暴露了幼兒園對體育活動組織的計劃性、目的性明顯不夠。
2.幼兒體育活動的器材和玩具不充足
幼兒的體育活動借助一定的器材和用具是必需的,因為在運動的單位時間里,必須保證每個幼兒都獲得足夠的運動機會。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時間的隱性浪費。而目前幼兒園體育設施投入及用具的不足造成幼兒運動機會得不到滿足的現象還很嚴重。
3.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
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園工作章程》中明確規定“幼兒每日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于1小時。”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規定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見,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一直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并以條文的形式作了規定。但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幼兒園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不足。主要原因有:(1)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場地有限,各個班輪流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導致每個班所能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有限。(2)幼兒園開展其他的活動占用了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
4.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活動量不足
戶外體育活動涉及的內容廣泛,主要包括體操、基本的動作練習、游戲、各種器械的練習等多種形式。但有些教師對這一范圍的理解不足,把戶外體育活動的范圍縮小,把其范圍局限于玩大型玩具、游戲及器械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多以幼兒散步、玩大型玩具為主,且活動的強度和密度均較低,容易導致戶外體育活動形式單一且活動量不足,達不到身體鍛煉的要求。在幼兒體育鍛煉中,教師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調節幼兒的運動負荷和心理負荷,往往直接關系到是否達到鍛煉幼兒身體的目的。因此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廣大幼教體育工作者的極大重視。
二、晨間早鍛煉的優勢
一日之計在于晨。在成人的世界里,早鍛煉幾乎是所有體育愛好者的第一選擇,而這一選擇對幼兒來說又何嘗不是呢?孩子晨間來園是一日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期,參與活動的興趣更高,投入也更積極,在這時開展早鍛煉可以讓幼兒接觸溫和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加強動作的平衡性及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幼兒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和皮膚的抵抗力。
從課程安排上說,早上的時間較完整,能確保足夠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同時也能確保班級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到位,更能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的精力集中,情緒飽滿,這樣便于教師組織一個由小變大,然后由大變小,動靜交替符合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的鍛煉,滿足幼兒運動的需求和運動量,又不容易引起幼兒的疲勞,使體育鍛煉更容易產生效果。
綜上所述,豐富而合理地開展早鍛煉是孩子的所需,也是目前大部分幼兒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
三、幼兒早鍛煉的科學安排
如何根據晨煉的特點,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讓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達到鍛煉的目的呢?這要根據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注意活動量與幼兒身體發展需要的密切配合,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這就是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化。
組織體育活動時,首先應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具體項目及活動方法。在進行體育活動前,要制訂好安全措施,要讓孩子做有關的練習動作,以減少外傷,提高活動效率和熱情。體育活動結束應做調節活動,以放松肌肉,恢復體內各機能的正常工作,避免頭昏、惡心、面色蒼白、心慌等癥狀的產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量不宜過大過猛。活動項目和方法要多樣化,最好把幾種活動整合到一起進行,使幼兒在活動中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為了達到鍛煉目的,最好檢查幼兒體育活動量和活動密度,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出汗、呼吸等來確定幼兒的活動量。我園早鍛煉的具體做法是:
1.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是開展晨間鍛煉的前提
2.建立良好的常規,是開展晨間鍛煉的保證
3.采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法,是開展晨間鍛煉的關鍵
天天早鍛煉,讓孩子的身體熱起來。只要教師不斷提高體育鍛煉的意識,創造出一個愉悅、積極的早鍛煉環境,就能激發和培養幼兒的運動興趣,幫助孩子發現鍛煉的樂趣;豐富幼兒的運動體驗,滿足幼兒的運動需要,使幼兒獲得良好的運動感受,從而使他們最終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顧榮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