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好
摘 要:低段學生正處于建立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數學學習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提高課堂注意力,對于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尤為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方式主要有:以講故事的形式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組織游戲的形式展開數學教學和學習、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做到知行合一、巧妙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運用圖文結合法來進行教學等。
關鍵詞:低段學生;注意力;課堂氣氛
一、提高低段學生數學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性
課堂注意力是指學生將精神焦點或自身意志力集中在課堂教師教學上而不受外界刺激干擾的能力。在低段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的提高,意味著學生可以更多地關注到教師傳授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減少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現象的出現,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低段學生正是建立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有效提高低段學生數學課堂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受制于低段學生學習習慣沒有完全形成,自控能力還有待訓練等因素,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極大地依賴于教師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那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從這六學年的教學實踐和向老前輩的學習中,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1.以講故事的形式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低段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適合該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的故事,更能滿足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要求,將數學知識的講授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小學生,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勾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使其積極主動地跟著故事情節和教學內容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比如“0的認識”就引用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學生在歡笑聲中就很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2.以組織游戲的形式展開數學教學和學習
低段學生數學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段學生自控力不強,不習慣受課堂刻板氛圍的限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低段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游戲的天性,將數學知識揉入趣味游戲中,在教學時利用靈活多樣的游戲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在游戲中完成數學知識的教學任務,寓教于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比如每次的練習題可以引用和動物卡通喜羊羊等一起“數學大闖關”的游戲,讓學生在闖關中快樂地完成練習,層層遞進,不僅有比較性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做到知行合一
低段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基礎一般都是在認識數字的階段,在剛開始認識數學時會覺得抽象難以理解,學習起來也相對吃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將數學知識和常見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水平,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利用編制童謠來背誦乘法口訣,利用餅干、糖果等零食來學習加減法等。
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畫出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如,二年級下的“數的四則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你爸爸今年多少歲了?你媽媽今年多少歲了?你今年幾歲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量一量你有多高?稱一稱你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誰高、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但通過教師一步步的、有計劃的訓練,使學生養成了把遇到的問題記下來、畫下來,并試著去解決的習慣,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巧妙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數學教學要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離不開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互動和交流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條件之一。沉悶的課堂氛圍是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罪魁禍首,教師創造巧妙的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氣氛,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充分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是一個輕松有趣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
5.運用圖文口訣結合法來進行教學
低段學生往往對看圖學習比較感興趣,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也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利用圖文結合法進行數學教學和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觀察力。低段教學中的教學以圖為主,讓學生充分說一說,或者利用PPT課件,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應花一點時間在制作PPT上,因為學生更喜歡動態的課件。
6.巧用簡單的口訣和手勢來輔助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當學生不注意聽講的時候,我會利用一些簡單的口號,例如:師說“頭”,學生自然就回答“頭正,身直,兩腳平放,手平放”,師說:“123”,生答:“要坐好”并且及時坐好,師說:“321”,生答:“請安靜”利用這樣的口訣來使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分析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什么與別人不同的見解,每種不同層次相應的加不同的分數;最后,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并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做好練習,當需要集中注意力聽老師授課的時候就以有節奏的師生拍手來提醒學生。
7.讓積極評價的使用貫穿課堂
低段學生都喜歡被表揚,都有好勝心,課堂上應該多些積極的評價,少些批評。評價要多樣化,從坐姿、書寫、同桌合作,小組合作、聽課、發言各個不同的方面進行評價。語言要多樣化,不要一味地用“你真棒”,而應多一些“這小伙子很有想法!”“小姑娘的思維很敏捷!”“你比喜羊羊還聰明,厲害!”“你能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真不錯!”“你的字越來越好看!”“小伙子坐得真筆直!”等等,讓教師的語言更豐富些,學生也會更認真。對課堂表現好的學生也可以獎勵貼貼紙、紅旗、星星、笑臉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低段學生的作業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所以每次學生的作業都反映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情況。從一開始就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比如:(1)書寫姿勢規范。(2)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3)態度認真、獨立完成。(4)認真審題的習慣。(5)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6)養成及時訂正的習慣。每次的課堂作業完成之后都要大力表揚那些完成得比較好的學生。要充分利用低段學生好勝心的心理,表揚那些注意聽講,認真做作業的學生,注重積極評價的使用,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低段學生學習習慣還沒養成、自控能力較差、對于課堂環境還沒有完全習慣,這些因素都直接決定了低段數學教學的復雜性。為保證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低段數學教師更應該多花精力研究信息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聽課、讀書、驗算、質疑、預習、書寫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為確保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爾歡.運用行為訓練法來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的課堂注意力[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1):36.
[2]周冬梅.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7).
[3]郭艷娥.也談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傾聽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2(55):75-76.
[4]周冬梅.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