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珠
讓學生在困難中歷練,就需要為其創造一些挫折場景,讓他們感受曲折失敗,以此來鍛煉學生承受打擊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抗打擊能力及認知力,這就是挫折教育。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執行挫折教育。
并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擁有良好的毅力品行,需要在中小學的許多課外實踐中,經歷挑戰失敗、戰勝挫折的歷程,逐步積累起來。養成這種好品質的關鍵階段是在小學,注重學生良好意志的培養才能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展示其才能,還會影響學生的人生發展方向。
一、參與拓展游戲,發展自身潛能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困苦及決定。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勇敢地面對挫折,在中小學生體育教學中可以增強訓練廣度或高度,應用一些拓展培訓的手段,形成挑戰挫折的習性,如在體育課上加入一些拓展活動或加大體育器材的需求,讓學生發掘自身的潛力,從而獲得自信,擁有好形象,戰勝心理障礙,讓處理問題的技能得到提升。因此學生在心理壓力的壓迫下,面對挫折會更加發奮。
二、積極參與比賽,提高競爭意識
體育教學中,學生最喜歡參與比賽,因為它不僅能加強團隊合作精神,還能提高斗志。參賽有輸有贏,贏的人肯定鼓舞人心,輸的人肯定心靈受傷,處理好后需要歸納總結,繼續向前。所以這階段的體育課需要時常有比賽,而且還需要特意讓毅力不強的學生參與,雖然是水平差,但是要讓他們振作起來、堅持不懈,這樣即使他們輸了也從中歷練了意志,膽識也變大了。
三、懂得面對失敗、目光著眼未來
體育教育主要培養學生正確應對、堅強不屈的心態,但是當遇到觸手不及的對象,或非常強大的敵手時,那些自高自大,一向逞能經常贏的人,為了自己的自尊心,常常采用極端手段,讓自身處在危機中,假如不制止讓他們持續發展,就會心理變得不健康,甚至給身體帶來危害,此時,體育老師就需要從側面指導他們,讓他們學會放下,勇敢面對失敗。并告訴他們:“世界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失敗也是常有的事。”之后幫助他們剖析失敗根源,用心訓練,等到合適的機會再挑戰。同時對于那些為學校爭榮譽的學生予以贊揚,鼓勵學生勤奮苦練。利用典范教育,讓學生用自我要求來提高意志力。
總而言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想看到這樣,也希望拿到回饋,至此企盼在將來的體育教育中能夠獲多些成績,少些挫折,實現教學成才,讓學生具有遠大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宋守信.直面挫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