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真芳++顏勇

在教學中,我一般把數學概念教學分為三個階段:(1)感知概念,形成表象;(2)感悟概念,理解概念;(3)通過實例分析。下面結合《百分數的認識》一課,談談我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基本模式的一些思考。
一、感知概念,形成表象
1.提出問題
下周學校舉行知識問答比賽。下面是我們班三個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的答題情況,請你好好思考一下,你認為派誰去參賽獲勝的把握更大呢?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組織討論
學生將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
A:選李俊林參賽,他答對的次數最多。
B:選張皖渝參賽,他答錯的次數最少。
……
你們覺得哪種選擇方案更合理?用表示什么?
你能一眼就看出誰大誰小嗎?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獨立完成分數的大小比較,展示交流。
現在你能一眼看出派誰去參賽獲勝的把握更大嗎?為什么呢?
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用“17÷20=可以表示什么?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經過交流和思考,學生自然明白不能只看答對的個數,要用答對個數占總數的幾分之幾來表示答題情況更合理。接著用“你能一眼看出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嗎?你有什么好辦法?”再一次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體會通分很有必要,把三個分數都變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來比較大小。就這樣讓學生經歷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體會在實際生活中,用一般的分數形式來表示有時很不方便,于是就選擇了分數中的一部分分母為100的分數,從而體會百分數產生的背景和必要性。
二、在現實背景中感悟概念,理解概念
1.在交流中,感悟百分數的意義
在學生體會了百分數的必要性,明白了讀寫法之后,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每個情境中百分數的意義。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例:中心校的學生中,約有52%是男生。5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全校學生平均分成100份,男生占其中的52份。
師引導:這位同學是從分數的意義來理解的,看來百分數和分數在這點是相同的,都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生:男生人數占52%。
師追問:男生人數占誰的52%呢?
生:假如全校學生共有100人,有52人是男生。
師追問:那是不是可以說中心校的男生就只有52人?
生:當然不是,每100人中,有男生52人。
師追問:哦?誰還可以說得更具體一點?
生:如果全校學生有200人,有男生2×52=104人。如果有500人,有男生(5×52)人。
想一想,用怎樣的一句話說可以簡單地說出男生人數和全校人數之間的關系?
像這樣,引導學生對每一個百分數的意義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才能進行科學的抽象,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本質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在比較中,理解百分數的內涵
學生通過交流,基本上可以說出每個百分數的意義,但此時并不等于學生已經牢固掌握、理解了概念,還需要及時引導學生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對比、分類,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本質區別。
一道看似簡單的題目,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中,會思考:“這些分數的分母都是100,哪些是百分數?”在思考、辨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想“具有哪些特點的分數才是百分數?”在交流中慢慢體會: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相比的關系,也可以表示具體數量。雖然這些分數分母都是100,但它們并不都是百分數。只有當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分數,凸顯了“百分數表示兩個數相比的關系。”這一內涵。
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是培養數學能力的前提,教師在概念教學中,要結合概念形成的過程和學生的實際,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并能真正理解概念,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