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耀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達到這個要求呢?小學語文教材中,名篇比比皆是。認為應該在教學中加強朗讀的指導和反復有效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在讀中加深情感的體驗,在讀中逐步掌握語言的運用規(guī)律。正是想通過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來探究語文教學中朗讀的指導方法。
關鍵詞:閱讀實踐;朗讀指導;閱讀教學
這幾年,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我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
一、以讀呈景,感受畫面
寫景文章通常不是為寫景而寫景,總要表達作者的某些情感,或表達喜愛之情或思念情懷。指導朗讀這類文章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在頭腦中形成優(yōu)美的畫面,讀出獨特的感受。如《小橋·流水·人家》一文,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文中有作者對往事深情的回憶,也有直接的情感流露。由于本班的學生都生活在農村,對這些場景是熟悉的,因此,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邊讀邊回想平時的生活情景,再說說讀后的感受。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比賽朗讀,看誰讀得更有情感、更有體驗?!恫菰芬徽n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指導朗讀第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讀,接著讓學生模仿朗讀,邊讀邊想象美麗的畫面,讀出草原天空的美麗,讀出小丘線條的柔美,讀出草原羊群的活潑。
二、以讀觸情,開啟心扉
優(yōu)秀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在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情操、精神追求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古詩詞教學中我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整體感知,培養(yǎng)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吟誦是閱讀古詩詞最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jié)奏地讀出作品的神韻。為此,課上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一個詞構成一個音節(jié)單位,最后一個單字為一個節(jié)奏。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又如,杜甫《江畔獨步尋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讀的時候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小組讀、比賽讀等方式,逐步讓學生能熟讀成誦、牢記于心,讓一篇篇優(yōu)秀古詩詞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fā)芽。
三、以讀悟情,體會道理
有些文章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表面上寫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實際上卻表達一些為人處世的哲理。然而學生畢竟人生閱歷還不夠豐富,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落花生》一文,語言雖淺顯,但所表達的道理卻是深刻,富有教育意義的。我在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朗讀對話部分,接著討論: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呢?父親又是怎樣議花生的?先口頭說,互相補充,然后各自嘗試列出最主要的詞語,再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在讀中學習落花生內在秀美、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讀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四、以讀傳情,升華認識
敘事抒情的文章往往通過對某些事件的描述或某些動人場面的描寫,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而崇高的情感,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深思。我在教學中采用披文入情,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在指導“父親堅持在廢墟中找兒子”這部分的朗讀時,要讓學生帶著輕緩的語調讀,以表現(xiàn)人物的絕望與悲傷。課文出現(xiàn)三次的句子“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語氣應非常堅定。在發(fā)現(xiàn)兒子后,父子之間的對話,語氣應是興奮的,表現(xiàn)他們劫后重逢的喜悅與幸福。又如,《再見了,親人》的最后三個自然段,為了強調感情,采用反復吟唱的方法,以激起情感的波瀾,創(chuàng)造了復沓回環(huán)的旋律和音韻。因此,這部分要指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共同感受這難舍難分的動人場景,進而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情懷。
五、以讀激情,產生共鳴
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及小說的語言和人物形象,往往也能深深地打動人的心靈。但由于篇幅較長,學生一般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品讀,因此,在教學中要進行朗讀提示,點撥引讀;或渲染氣氛,提示語氣;或挖掘內涵,提示情感,促使學生與文本人物產生心靈的共振,情感的共鳴。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來,“??!請把我?guī)ё甙桑∥抑馈蜁灰姷?!”這是文章情感的聚焦,是小女孩心靈的呼喚。學生初讀后,教師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引導:如果你是這個忍受寒冷、饑餓、痛苦、孤獨的小女孩,當看到最疼你的奶奶,你會怎么喊呢?然后讓學生帶著感情來讀,使朗讀達到情真意切的境地,從中激起學生心潮的涌動和情感的共鳴。
總之,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指導感情朗讀上下功夫,通過有效的、多樣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文本的語言美,品味文本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讓學生得到境的享受、情的誘發(fā)和理的啟迪,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