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翱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社會和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以及留守兒童的增多,農村寄宿制學校是一種發展趨勢,寄宿制學校既可以有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又能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但農村寄宿制學校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問題探究
1.相應的配套設施不完善
絕大部分的農村城鎮學校校舍面積不足,當初的建設規劃,設計不能適應現在的辦學需求,學生宿舍面積不夠,很多學生住宿條件差,沒有集體浴室和單獨的衛生間,即使有也數量不足,設計不科學,不合理;消防設施缺乏……學生食堂餐廳面積不足,有的甚至沒有食堂,學生只能在操場或者教室就餐。學生活動場地面積狹窄,眾多活動無法開展。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學校因為資金短缺,設備簡陋,學生在校課外時間很少從事體育、娛樂等活動。部分學校甚至連圖書閱覽室都沒有,學生課余文化生活極其單調乏味,學生在校除了學習就是自由玩耍,因此時常對住校生活產生厭倦。
2.管理人員缺乏,教師任務加重
由于體制問題,學校宿舍管理、食堂服務等后勤管理沒有正常編制而學校又沒有多余的經費請臨時工,寄宿制學校只得由部分教師兼任后勤服務工作。又因學校缺少甚至沒有專職生活教師,導致教師教學工作、學生生活管理和學生在校安全工作一肩挑。一些教師從早上天剛亮就起床負責學生的早操、早餐紀律和清潔衛生,直到晚上孩子10點多鐘入睡后才能休息,而且有時深夜還要到寢室巡查,普遍感到工作負擔過重。特別是寄宿生一旦生病,教師承擔的任務和責任更大。小學寄宿學生大部分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而學校又沒有合格的生活教師,無法對寄宿生進行有效照顧和幫助。
3.學生心理健康令人擔憂
由于學生在校時間較長,過早切斷了應有的家庭教育和與家長的情感交流,缺失了親情,得不到在這個年齡階段應有的親情關愛,心理上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翻反映,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學校的封閉式管理,也使學生失去了與社會接觸的時間,沒有社會實踐體驗教育的機會,不利于兒童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4.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首先是交通安全,因為很多學生距離學校路途遠,上學放學需要乘坐車輛,而農村道路狀況很差,車輛管理也不規范,很多學生上學放學都是乘坐摩的,而且大多數都是超載違規;其次是飲食安全、睡眠安全、心理安全等。一些學校害怕出安全事故,取消了很多必要的課外活動。再就是由于太過嚴格的管理,寄宿生的心理問題也會變得嚴重。很多寄宿生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訴別人;孩子離開父母,來到寄宿制學校,家庭的溫暖、家人的關懷被剝離了,由于親情的斷裂,在自己遇到困難或煩惱時,部分寄宿生感受不到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這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二、策略研究
1.政府應加大投入,改善生活設施
政府應進一步增加對寄宿制學校的投入,進行“硬件”建設和改造,改善住宿條件。如宿舍書桌的配備,宿舍獨立衛生間的改造,洗澡間的改造,洗衣房的建設。擴建學校食堂餐廳,完備食堂設施設備等,給學生提供溫馨、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校如在家。同時,對校園文體設施加大投資力度。除新建更多的運動場地及布設更多的運動器材外,還要新建圖書館等一些文化場館,讓學生課余時間既能活動身體,也能陶冶情操。學校還應多開展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校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用精彩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2.適當配備專職生活老師
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拿出一定的編制來招聘專業的生活老師,以此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和負擔。學生的生活管理應以生活老師為主,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為輔,在生活老師的輔導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強化家校結合教育
學校應定期組織寄宿學生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學生在校的成長收獲,借此機會,讓家長與學生親密接觸,交流和溝通,向家長傾訴自己在學校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思想動態,使學生感受親情的溫暖。同時,學生向家長匯報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各班每學期要做好全班學生的家訪工作。對“留守生”進行建檔管理,學校成立視頻聊天室和親情電話室,讓留守學生每月與家長進行視頻聊天和通電話,以彌補家庭溫情的缺失,同時教師要充分履行代理家長職責,經常與他們交流、談心,關心留守學生的身心發展。
4.安全措施到位
加強寄宿制學校校園安全保衛建設。一是對校園監控設備的安裝,確保校園內監控無死角,二是派專人值守監控機房,確保校園安全防范無死角。三是實行校園保安24小時駐校值班制度,對校園進行不間斷巡邏。學校對食堂安全要高度重視,落實安全責任制度,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學校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應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學校應有心理健康咨詢室和心理疏導室。對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健康發展。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