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明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塑造一個良好兒童的首要條件,也是造就21世紀優質人才的必備條件。由于每個孩子家庭環境、成員結構、文化背景、教養方式的差異使得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困惑和問題。這些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們客觀上存在一些缺點。這對于我們的教學未必都是一種羈絆,相反如果我們從孩子呈現出來的這些缺點中去挖掘其家庭環境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家長,從而糾正其家庭環境中的錯誤,無疑缺點也是我們搞好幼兒教育的一個契機。
一、教育起源于家庭,教育從幼兒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隨著社會對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斷宣傳和提倡,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教育起源于家庭、教育從幼兒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較以往越發凸顯其在幼兒成長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環境對幼兒發展影響最大,它是塑造幼兒健康人格的第一環境,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真正的啟蒙老師,對幼兒的成長起著特殊的作用。可以說,幼兒從胎兒期開始,始終受家庭的影響和教誨。
案例:林×很專橫,而且不喜歡和別人分享,同時經常郁郁寡歡,還偶爾打人,這個令人頭疼的孩子存在的這些缺點讓老師很苦惱,他的情況引起實驗班教師的注意,通過詢問、家訪,才了解了林×的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在家里吵鬧,夫妻互相指責,家庭里缺少關愛和快樂。了解到林×家庭環境的真實狀況后,我們對孩子的這些“缺點”也就見怪不怪了,實驗班的教師采取了專門的家長教育方案,給他們講解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以及長此以往的危害,深刻的教訓讓林×的爸媽終于深刻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帶給孩子的影響,雙方冰釋前嫌重歸于好,他們的家庭重新充滿了歡樂,孩子的這些缺點也逐漸消失了。
二、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的缺點,用轉化的觀點理解孩子的缺點及其家庭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孩子正處于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也容易通過教育加以轉化,所以在對待班級里某些孩子的所謂缺點時,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及時開展家訪、調查孩子產生缺點的深層原因,而不是緊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要么橫加指責訓斥,要么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更不能打罵虐待有缺點的孩子,要從孩子的家庭環境入手去發現問題所在,并結合孩子的父母積極糾正家庭環境存在的問題,家園攜手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