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君,秦 英,吳劍坤,郭 昕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北京100010)
?
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中醫證候特征與干預分析
楊 君1,秦 英2,吳劍坤1,郭 昕1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北京100010)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中醫證候特征以及相關干預措施對亞健康失眠癥狀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亞健康失眠狀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其采取亞健康中醫證候測量表以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進行測量.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采用常規失眠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和胃安神法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特征以及相關干預效果.結果:健康失眠狀態的中醫證候特征主要有心脾虧虛、胃腸氣虛滯等.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兩組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中醫證候主要有脾胃不和以及肝郁脾虛等特征,在臨床上采用和胃安神法治療該癥狀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中樞神經遞質異?;顒右约笆郀顟B.
【關鍵詞】亞健康失眠;中醫證候特征;干預
亞健康失眠狀態人群在當前的社會中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該疾病的主要發生病因是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失衡,在臨床上主要是針對患者的胃和腦進行干預治療[1].本研究主要探討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中醫證候特征,并對其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亞健康失眠狀態患者80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80例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21~54(平均36.5±6.9)歲.已婚66例,未婚14例,本科及以上學歷36例,大專12例,大專及以下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亞健康中醫證候測量表以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進行測量.亞健康中醫證候測量表包含了心理功能、身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中醫特異功能幾部分,讓患者采取封閉自填為主的形式進行測量表填寫,將測量數據進行統一的統計分析[2].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也是由患者在10 min之內將條目填寫完整,將資料數據進行統計.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安神補心膠囊治療,口服方法為3次/d,4粒/次;觀察組患者給予和胃安神法進行治療,用法為1劑/d,用水煎服.
觀察組患者采用的和胃安神療法,其藥方主要是甘草6 g,半夏、石菖蒲、合歡皮各10 g,白術、薏苡仁、陳皮、夜叉藤、茯苓、連翹各15 g,另外再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加藥治療,對于肝胃不和的患者可以加枳殼和柴胡;脾胃不和,可加萊菔子和厚樸;心腎不和,可加肉桂和黃連.藥房中的藥物均具有安神養心的功效,這些藥方主要是針對失眠,因為失眠主要由心神不寧引起.
1.3 評價指標 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以上為治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89%為顯效;臨床癥狀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69%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以下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采用和胃安神法治療后的治療總有效率(97.5%)明顯優于對照組(7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踤=40,n(%)]
通過亞健康中醫證候測量表以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的測量結果分析,結合頻數分析法對其證候進行分類,研究結果表明,60例患者的中醫證候特征主要有肝胃不和、脾胃不和、肝郁脾虛、心脾兩虛等特征.
亞健康失眠狀態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治病原因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根據大量的研究資料顯示,當前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主要治病原因是人們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3-4],再加上工作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高強度的生活壓力之下,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異常,再加上人體交感神經活動失衡,出現失眠狀態[5].人在失眠時,其胃腸功能就會出現紊亂狀態,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又會加強交感神經的活動,從而出現惡性循環[6].所以在臨床上治療該病癥的主要方法就是針對胃和腦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治療.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7.5%.觀察組中治愈率為50%(20/40),而對照組的只有32.5%(13/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中醫證候主要有脾胃不和以及肝郁脾虛等特征,在臨床上采用和胃安神法治療該癥狀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中樞神經遞質異?;顒右约笆郀顟B.
【參考文獻】
[1]朱長剛.職業駕駛員亞健康狀態中醫證候流行病學調查及干預方案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08.
[2]王學良.亞健康狀態流行病學調查及其腎陰虛證的蛋白組學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07.
[3]李紹旦.亞健康失眠狀態中醫證候特征及干預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2008.
[4]肖靖瓊,周郁秋,張秀花,等.認知行為療法結合腦電生物反饋干預對護士亞健康失眠狀態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21):9-12.
[5]黃 鸝,楊志敏,老膺榮,等.亞健康失眠狀態人群中醫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J].陜西中醫,2010,31(5):566-568.
[6]張 倩,曹曉嵐.亞健康失眠狀態的特征及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C].中華中醫藥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537-541.
·臨床與轉化醫學·
·臨床與轉化醫學·
作者簡介:楊 君.博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腎病、糖尿病、治未病的臨床研究.E?mail:yangjun_234567@163.com
收稿日期:2015-12-18;接受日期:2016-01-04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2?25?02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識碼】A